一種錨穴的製作安裝方法與流程
2024-02-27 01:36:15 2

本發明涉及錨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錨穴的製作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現代造船均通常都採用分段造船法,即將船體結構按照造船廠的起重能力以及施工工藝劃分成若干分段,先在地面對單個分段進行製作與安裝,然後再在船臺或者船塢進行各個分段的組裝合攏,最終完成整個船體結構的建造。在分段地面製造階段,屬於該分段區域的一些結構也同時進行安裝,其中就包括錨穴。
錨穴是錨收藏在凹入船殼板內的一種箱式結構,由於其具有較好的隱蔽性、美觀性和安全性,因而在船舶中廣泛地應用。錨穴通常設置在主甲板到第三甲板之間,包括錨鏈筒和錨箱,後者又由頂板,底板,側板以及端板等組成,由於錨穴部位比較複雜,而且又穿過了第二甲板,這樣就增加了安裝的難度。目前對於這種錨穴,一般都是在分段正裝且舷外板合攏後,將錨穴的各個部件分散地、逐一地安裝,這樣不僅工序較多、工期較長,而且施工精度也有所欠缺。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錨穴的製作安裝方法,該方法可以降低錨穴施工難度,簡化錨穴安裝工序,從而達到縮短工期,提高施工精度的目的。
基於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錨穴的製作安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錨穴所在分段的分段主體以主甲板為基面整體倒裝,並將錨穴所在分段的舷外板另作獨立的片體;
步驟二,製作錨箱,並在錨箱的底板上畫出用於錨箱定位的位置線;
步驟三,按照施工劃線數據,在主甲板上畫出錨鏈筒的開口樣,並根據錨鏈筒的開口樣在主甲板上切割出錨鏈筒的開口;
步驟四,按照施工劃線數據,在第二甲板上畫出錨箱的開口樣,並根據錨箱的開口樣在第二甲板上切割出錨箱的開口;
步驟五,將錨鏈筒安裝在主甲板上所切割的開口處,將錨箱安裝在第二甲板上所切割的開口處,將錨箱與錨鏈筒對接並焊接;
步驟六,按照施工劃線數據,在舷外板片體上畫出錨箱的開口樣,並根據錨箱的開口樣在舷外板片體上切割出錨箱的開口;
步驟七,將舷外板片體與分段主體合攏。
上述的錨穴的製作安裝方法中,所述步驟二包括:根據錨箱的製作圖紙,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上畫出錨箱的結構裝配線,再根據結構裝配線將第一板件、第二板件、第三板件以及第四板件焊接成一個箱式結構的錨箱,把第一板件作為為錨箱的端板,把第二板件作為錨箱的側板,把第三板件作為錨箱的底板,把第四板件作為錨箱的頂板。
上述的錨穴的製作安裝方法中,所述步驟五還包括:錨鏈筒安裝前,根據錨穴的安裝圖紙,在錨鏈筒的外側四周焊接用作錨鏈筒角度定位的加強肘板。
上述的錨穴的製作安裝方法中,錨箱安裝在第二甲板上所切割的開口處時,使錨箱底板上的位置線與第二甲板平齊。
上述的錨穴的製作安裝方法中,所述步驟五還包括:當錨箱與錨鏈筒對接時,根據錨鏈筒下口的實際形狀在錨箱的頂板上畫出餘量線,再根據餘量線將錨箱頂板上預留的設計連接孔切割成實際連接孔,並使實際連接孔連通錨鏈筒和錨箱。
上述的錨穴的製作安裝方法中,所述步驟六還包括:將舷外板片體裝配在與分段主體輪廓相一致的胎架上再畫出錨箱的開口樣。
上述的錨穴的製作安裝方法中,還包括步驟八:根據錨穴的安裝圖紙,在舷外板和錨箱底板的焊接處安裝錨穴轉圓板。
實施本發明實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錨穴的製作安裝方法,將以往錨穴安裝時分段為正裝改為了倒裝,並且,舷外板先作獨立的片體,在錨穴安裝完成後再與分段主體合攏,這降低了錨穴安裝時施工的難度;除此之外,錨箱安裝較以往的分段上散裝改為了先地面拼接成一個箱式整體,再和錨鏈筒一起上分段安裝,這簡化了安裝工序,縮短了工期,同時,也大大提高了錨穴的安裝精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分段倒裝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主甲板俯視圖。
圖3是圖2的a-a視圖。
圖4是圖2的b-b或c-c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分段主體,2、舷外板,3、錨鏈筒,4、錨箱,41、頂板,411、實際連接孔,42、底板,43、端板,44、側板,5、加強肘板,6、轉圓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如圖1至圖4所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一種錨穴的製作安裝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錨穴所在分段的分段主體1以主甲板為基面整體倒裝,並將錨穴所在分段的舷外板2另作獨立的片體;
步驟二,錨箱包括頂板41、底板42、端板43以及側板44,根據錨箱的製作圖紙,在端板43和側板44上畫出錨箱的結構裝配線,再根據結構裝配線將頂板41、底板42、端板43以及側板44焊接成一個箱式結構的錨箱,根據錨穴的安裝圖紙,在底板42上畫出用於錨箱定位的位置線,此步驟需注意板厚的朝向;
步驟三,按照施工劃線數據,在主甲板上畫出錨鏈筒3的開口樣,並根據錨鏈筒3的開口樣在主甲板上切割出錨鏈筒3的開口;
步驟四,按照施工劃線數據,在第二甲板上畫出錨箱4的開口樣,並根據錨箱4的開口樣在第二甲板上切割出錨箱4的開口;
步驟五,根據錨穴的安裝圖紙,在錨鏈筒3的外側四周焊接用作錨鏈筒3角度定位的加強肘板5,再將錨鏈筒3及其加強肘板5安裝在主甲板上所切割的開口處,將錨箱4安裝在第二甲板上所切割的開口處,並使底板42上的位置線與第二甲板平齊,將頂板41上預留的設計連接孔與錨鏈筒3的下口對接,根據錨鏈筒3下口的實際形狀在頂板41上畫出餘量線,再根據餘量線將設計連接孔切割成實際連接孔411,並使實際連接孔411連通錨鏈筒3和錨箱4。
步驟六,將舷外板片體裝配在與分段主體輪廓相一致的胎架上,再按照施工劃線數據,在舷外板片體上畫出錨箱的開口樣,並根據錨箱的開口樣在舷外板片體上切割出錨箱的開口;
步驟七,將舷外板片體與分段主體合攏。
步驟八,根據錨穴的安裝圖紙,在舷外板和錨箱底板的焊接處安裝錨穴轉圓板。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實施例中提到的施工劃線指在下好料的船體構件上畫出與之相連構件的裝配線。
綜上,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錨穴的製作安裝方法,將以往錨穴安裝時分段為正裝改為了倒裝,並且,舷外板先作獨立的片體,在錨穴安裝完成後再與分段主體合攏,這降低了錨穴安裝時施工的難度;除此之外,錨箱安裝較以往的分段上散裝改為了先地面拼接成一個箱式整體,再和錨鏈筒一起上分段安裝,這簡化了安裝工序,縮短了工期,同時,也大大提高了錨穴的安裝精度。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