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影響沿海城市分散小氣候的海水引用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4-01-23 01:33:15 1
專利名稱:人工影響沿海城市分散小氣候的海水引用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城市海水引用系統,特別是一種人工影響沿海城市分散小氣候的海水引用系統,屬於人工影響天氣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公知的人工影響天氣技術,都是採用影響雲的微物理過程的方法,以碘化銀、乾冰或鹽份為催化劑。在已有技術中專利號為88104287.0的「一種成核心率高的碘化銀焰劑」專利技術,是以燃燒法播撒冰晶核的人工降水專用煙火劑,是人工影響天氣的催化工具;專利號為03252177.4的「人工影響天氣催化彈」專利技術,將彈丸與藥筒相連接壓合,形成人工影響天氣催化彈以人工影響天氣;專利號為200410010649.8的「一種人工影響天氣的納米複合催化劑及生產方法」專利技術,採用納米技術製備碘化銀、鎂、鋁、碘化銅、碘酸銀等納米超細微粒與燃燒劑、粘合劑、固化劑、增塑劑、交聯劑、防老劑、調速劑等捏合、脫氣固化製成,在燃燒或爆炸時生成複合核,用於增雨、防雹、消雲、消霧、防霜等人工影響天氣措施。這些技術都採用影響雲的微物理過程的方法,效果僅限於影響局部地區上空雲層,以此達到防雹、增雨或消霧的目的。
與人類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的低層大氣,尤其是地面以上0~2公裡高度的對流層下層即擾動層運動過程的人工影響,現有技術未見探索;局部地區小氣候的人工調節和改善,現有技術未有涉及,以海水影響城市分散小氣候的先例,未見未聞。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的人工影響天氣的技術和海水冷卻技術不能調節城市地面小氣候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海水引用系統,利用海水本身攜帶的天然冷量或熱量,對沿海城市分散的局部地區小氣候主動加以調節。
本發明包括海水後處理裝置,地下海水泵,海水前處理裝置,絕熱海水庫,海水加壓泵,熱交換器,空調單元,噴淋塔,人工湖網系,河道管道網系。地下海水泵的進口與大海相通,地下海水泵的出口與海水前處理裝置的進口相通。海水前處理裝置的出口與絕熱海水庫的進口相通。絕熱海水庫的出口與海水加壓泵的進口相通。海水加壓泵的出口分別與熱交換器的進口、噴淋塔的進口、人工湖網系的進口和河道管道網系的進口相通。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連接管道均採用防滲絕熱管。
熱交換器的出口、噴淋塔的出口、人工湖網系的出口和河道管道網系的出口都與海水後處理裝置的進口相通。熱交換器的出口也可以同就近的噴淋塔的進口相通。噴淋塔的出口也可以同就近的人工湖網系的進口相通。人工湖網系的出口也可以就近同河道管道網系的進口相通。以上所述的各海水換熱單元出口的連接管道均採用防滲漏管。
位於大海表層或次表層的海水,深度有限,取用方便,大部分季節處於比城市大氣熱學環境更適宜於人的溫度水平。地下海水泵將大海中深度為0~400米的海水抽取並送入海水前處理裝置中,經過混凝、沉凝和過濾處理,送入埋在地下的絕熱海水庫,海水加壓泵將絕熱海水庫的海水抽吸,送到各海水換熱單元,包括熱交換器、噴淋塔、人工湖網系和河道管道網系。海水在熱交換器中與空調工質進行換熱,空調工質進入空調單元發揮空氣調節功能。在空調單元運轉的季節裡,海水經過熱交換器與空調單元內的工質進行換熱,成為空調系統中比大氣更為節能的冷熱源。海水在噴淋塔、人工湖網系和河道管道網系中與周圍環境充分換熱,發揮調節局部小氣候的作用。各換熱單元使用後的海水溫度變化到常溫,再排入海水後處理裝置,經過無害化處理和過濾處理,最後排入大海。
在各級海水換熱單元中,熱交換器級別最高,以下依次為噴淋塔、人工湖網系和河道管道網系。熱交換器使用後的海水也可以就近連通到噴淋塔的進口,進入噴淋塔進一步與環境大氣換熱,噴淋塔使用後的海水也可以就近連通到人工湖網系,進一步與環境大氣換熱,人工湖網系出口流出的海水也可以就近排入河道管道網系,最終通過後處理裝置處理再排入大海。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該海水引用系統可大幅度降低整個城市的空調耗能,同時,可緩解極限高溫天氣和嚴寒天氣對城市各種活動的影響,抵制熱島效應的產生,對於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減輕電網壓力和改善城區生存環境,都有明顯的好處,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附用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原理及系統運行原理示意圖。
圖中1是海水後處理裝置,2是地下海水泵,3是海水前處理裝置,4是絕熱海水庫,5是海水加壓泵,6是熱交換器,7是空調單元,8是噴淋塔,9是人工湖網系,10是河道管道網系。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
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海水後處理裝置1,地下海水泵2,海水前處理裝置3,絕熱海水庫4,海水加壓泵5,熱交換器6,空調單元7,噴淋塔8,人工湖網系9,河道管道網系10。其中,地下海水泵2的進口與大海相通,地下海水泵2的出口與海水前處理裝置3的進口相通。海水前處理裝置3的出口與絕熱海水庫4的進口相通。絕熱海水庫4的出口與海水加壓泵5的進口相通。海水加壓泵5的出口分別與熱交換6的進口、噴淋塔8的進口、人工湖網系9的進口和河道管道網系10的進口相通。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連接管道均採用防滲絕熱管。
熱交換器6的出口、噴淋塔8的出口、人工湖網系9的出口和河道管道網系10的出口都與海水後處理裝置1的進口相通。熱交換器6的出口也可以同就近的噴淋塔8的進口相通。噴淋塔8的出口也可以同就近的人工湖網系9的進口相通。人工湖網系9的出口也可以就近同河道管道網系10的進口相通。以上所述的各海水換熱單元出口的連接管道均採用防滲漏管。
地下海水泵2將大海中深度為0~400米的海水抽取並送入海水前處理裝置3中,經過混凝、沉凝和過濾處理,送入埋在地下的絕熱海水庫4,海水加壓泵5將絕熱海水庫4中的海水抽吸,送到各海水換熱單元,包括熱交換器6、噴淋塔8、人工湖網系9和河道管道網系10。海水在熱交換器6中與空調工質進行換熱,空調工質進入空調單元7發揮空氣調節功能。海水在噴淋塔8、人工湖網系9和河道管道網系10中與周圍環境充分換熱,發揮調節局部小氣候的作用。各換熱單元使用後的海水溫度變化到常溫,再排入海水後處理裝置1,經過無害化處理和過濾處理,最後排入大海。
熱交換器6使用後的海水也可以就近連通到噴淋塔8的進口,進入噴淋塔8進一步與環境大氣換熱,噴淋塔8使用後的海水也可以就近連通到人工湖網系9,進一步與環境大氣換熱,人工湖網系9出口流出的海水也可以就近排入河道管道網系10,最終通過後處理裝置1處理再排入大海。
河道管道網系由廢棄淤塞的河道、人工挖鑿的河道以及人工鋪設的管道連接組合而成。具體布置可依照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規劃。海水絕熱庫可利用天然地下溶洞結構;也可利用天然的地下含水層,在地下含水層的周邊建造隔斷牆。
權利要求
1.一種人工影響沿海城市分散小氣候的海水引用系統,包括海水後處理裝置(1)、地下海水泵(2)、海水前處理裝置(3)、絕熱海水庫(4)、海水加壓泵(5)、熱交換器(6)、空調單元(7)、噴淋塔(8)、人工湖網系(9)、河道管道網系(10),其特徵在於地下海水泵(2)的進口與大海相通,地下海水泵(2)的出口與海水前處理裝置(3)的進口相通,海水前處理裝置(3)的出口與絕熱海水庫(4)的進口相通,絕熱海水庫(4)的出口與海水加壓泵(5)的進口相通,海水加壓泵(5)的出口分別與熱交換(6)的進口、噴淋塔(8)的進口、人工湖網系(9)的進口和河道管道網系(10)的進口相通,熱交換器(6)的出口、噴淋塔(8)的出口、人工湖網系(9)的出口和河道管道網系(10)的出口都與海水後處理裝置(1)的進口相通,熱交換器(6)的出口也可以同就近的噴淋塔(8)的進口相通,噴淋塔(8)的出口也可以同就近的人工湖網系(9)的進口相通,人工湖網系(9)的出口也可以就近同河道管道網系(10)的進口相通,海水後處理裝置(1)的出口與大海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影響沿海城市分散小氣候的海水引用系統,其特徵是所述的地下海水泵(2)、海水前處理裝置(3)、絕熱海水庫(4)、海水加壓泵(5)相連的管道;海水加壓泵(5)的出口與熱交換(6)的進口、噴淋塔(8)的進口、人工湖網系(9)的進口和河道管道網系(10)的進口的連接管道均採用防滲絕熱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影響沿海城市分散小氣候的海水引用系統,其特徵是所述的熱交換器(6)的出口、噴淋塔(8)的出口、人工湖網系(9)的出口、河道管道網系(10)的出口與海水後處理裝置(1)的進口相連的管道均採用防滲漏管。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影響沿海城市分散小氣候的海水引用系統,其特徵是所述的絕熱海水庫(4)可利用天然地下溶洞結構;也可利用天然的地下含水層,在地下含水層的周邊建造隔斷牆。
全文摘要
人工影響沿海城市分散小氣候的海水引用系統,包括海水後處理裝置,地下海水泵,海水前處理裝置,絕熱海水庫,海水加壓泵,熱交換器,空調單元,噴淋塔,人工湖網系,河道管道網系。地下海水泵將大海中深度為0~400米之間的海水抽取並送入海水前處理裝置處理後,送入絕熱海水庫,經海水加壓泵送到各海水換熱單元,經過處理後,排入大海。該海水引用系統可大幅度降低整個城市的空調耗能,緩解極限高溫天氣和嚴寒天氣對城市各種活動的影響,抵制熱島效應的產生,可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減輕電網壓力和改善城區生存環境,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A01G15/00GK1663349SQ20051002418
公開日2005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3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3日
發明者馬捷, 倪園芳, 杜樂樂, 張建棟 申請人: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