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繞線機的雙線徑輪換夾線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4-02-23 11:31:15 2
專利名稱:一種自動繞線機的雙線徑輪換夾線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書本繞線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繞線機的雙線徑輪換夾線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工業的迅猛發展,各種家用電器以及電子設備層出不窮,因此對各種電子變壓器及電感的需求在不斷增加;繞線機就是把線狀的物體纏繞到特定的工件上的機器。凡是電器產品大多需要用銅線或漆包線繞製成電感線圈,就需要用到繞線機。例如各種電動機、整流器、變壓器等電磁元件中的線圈都需要用繞線機來繞制。為了滿足生產多樣化的需要,繞線機通常都要對不同的線徑的銅線進行繞制;為此,在現有的設備中,均存在 第三套餘線夾機構,其通過第三套餘線夾機構可以實現雙線徑輪流繞制;但是,由於餘線夾機構的結構複雜,零配件眾多,其生產成本十分高昂。
發明內容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應用於自動繞線機上的可實現雙線徑輪換夾線的夾線機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繞線機的雙線徑輪換夾線機構,其設置於繞線機主體上,包括夾線控制部和夾線杆組;所述夾線控制部的數量為兩組,其分別設置於夾線杆組的兩末端,所述夾線控制部包括安裝基板,以及設置在安裝基板上的夾線杆固定板,所述安裝基板上固定有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的出軸端接有第二氣缸轉接塊,所述第二氣缸轉接塊上固定設置有第二氣缸;所述夾線杆組包括第一夾線固定杆、第二夾線固定杆和夾線活動杆,所述第一、第二夾線固定杆的兩末端均與夾線杆固定板相固定,所述夾線杆固定板上設有通槽,所述夾線活動杆穿過該通槽與第二氣缸的出軸端相接,所述夾線活動杆設置在第一、第二夾線固定杆之間。進一步,所述第一氣缸的出軸端與第二氣缸的出軸端的長度相等。進一步,所述第一、第二夾線固定杆的內側面與夾線活動杆的外側面均設置有彈性材料。進一步,所述彈性材料為橡膠。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第二氣缸控制夾線活動杆,使該夾線活動杆與第一、第二夾線固定杆相配合,使本實用新型只需要利用一組餘線夾機構,即可實現雙線徑的輪流繞制,亦可滿足兩種線徑同時繞制,其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廉。
為了易於說明,本實用新型由下述的較佳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0012]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繞線機的雙線徑輪換夾線機構,其設置於繞線機主體上,包括夾線控制部和夾線杆組;所述夾線控制部的數量為兩組,其分別設置於夾線杆組的兩末端,所述夾線控制部包括安裝基板5,以及設置在安裝基板5上的夾線杆固定板4,所述安裝基板5上固定有第一氣缸1,所述第一氣缸I的出軸端接有第二氣缸轉接塊3,所述第二氣缸轉接塊3上固定設置有第二氣缸2 ;所述夾線杆組包括第一夾線固定杆6、第二夾線固定杆8和夾線活動杆7,所述第一、第二夾線固定杆的兩末端均與夾線杆固定板4相固定,所述夾線杆固定板4上設有通 槽,所述夾線活動杆7穿過該通槽與第二氣缸2的出軸端相接,所述夾線活動杆7設置在第一、第二夾線固定杆之間。進一步,所述第一氣缸I的出軸端與第二氣缸2的出軸端的長度相等,從而使得夾線活動杆7離第一、第二夾線固定杆之間距離一樣,利用第一氣缸I與第二氣缸2的配合動作來實現對兩種不同的線徑進行夾線。進一步,所述第一、第二夾線固定杆的內側面與夾線活動杆的外側面均設置有彈性材料。進一步,所述彈性材料為橡膠。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具體為先將銅線穿入固定杆與活動杆之間,第一線徑的銅線從第一夾線固定杆6和夾線活動杆7之間通過;第二線徑的銅線從第二夾線固定杆8和夾線活動杆7之間穿過;當需要使用第一線徑時,第一氣缸I輸出,第二氣缸2縮回,第二夾線固定杆8和夾線活動杆7合攏,利用其上的彈性材料的柔性及塑性將第二線徑夾緊,防止第二線徑被張力器回收而脫出導針,此時公用餘線夾只夾持第一線徑;使用第二線徑時,第一氣缸I縮回,第二氣缸2伸出,第一夾線固定杆6和夾線活動杆7合攏,利用其上的彈性材料的柔性及塑性將第一線徑夾緊,防止第一線徑被張力器回收而脫出導針,此時公用餘線夾只夾持第二線徑;而當第一、二線徑同時使用時,第一氣缸I和第二氣缸2同時輸出,夾線活動杆7保持中間位置;在上述三種繞制方式中,皆僅使用唯一的公用餘線夾,當第一夾線固定杆6或第二夾線固定杆8與夾線活動杆7之間完成夾線後,餘線夾鬆開,再進行下一線徑的銅線進行夾線。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繞線機的雙線徑輪換夾線機構,其設置於繞線機主體上,其特徵在於,包括夾線控制部和夾線杆組;所述夾線控制部的數量為兩組,其分別設置於夾線杆組的兩末端,所述夾線控制部包括安裝基板,以及設置在安裝基板上的夾線杆固定板,所述安裝基板上固定有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的出軸端接有第二氣缸轉接塊,所述第二氣缸轉接塊上固定設置有第二氣缸; 所述夾線杆組包括第一夾線固定杆、第二夾線固定杆和夾線活動杆,所述第一、第二夾線固定杆的兩末端均與夾線杆固定板相固定,所述夾線杆固定板上設有通槽,所述夾線活動杆穿過該通槽與第二氣缸的出軸端相接,所述夾線活動杆設置在第一、第二夾線固定杆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繞線機的雙線徑輪換夾線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氣缸的出軸端與第二氣缸的出軸端的長度相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繞線機的雙線徑輪換夾線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第二夾線固定杆的內側面與夾線活動杆的外側面均設置有彈性材料。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繞線機的雙線徑輪換夾線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材料為橡膠。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繞線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繞線機的雙線徑輪換夾線機構;其包括夾線控制部和夾線杆組;所述夾線控制部的數量為兩組,其分別設置於夾線杆組的兩末端,所述夾線控制部包括安裝基板,夾線杆固定板,所述安裝基板上固定有第一氣缸,第一氣缸的出軸端接有第二氣缸轉接塊,第二氣缸轉接塊上固定設置有第二氣缸;所述夾線杆組包括第一、第二夾線固定杆和夾線活動杆,所述夾線杆固定板上設有通槽,所述夾線活動杆穿過該通槽與第二氣缸的出軸端相接,所述夾線活動杆設置在第一、第二夾線固定杆之間;本實用新型只需要利用一組餘線夾機構,即可實現雙線徑的輪流繞制,亦可滿足兩種線徑同時繞制,其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廉。
文檔編號H01F41/06GK202678100SQ20122028764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9日
發明者範安成 申請人:深圳市泰順友電機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