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本無國旗 黃龍旗被推廣 和李鴻章有關(代表性旗幟)
2024-02-23 13:35:16
在清朝最開始並沒有國旗,但為了要維護國家的尊嚴,擁有代表性的旗幟,在李鴻章等人的設計之下,黃龍旗才被推廣。大多數人都覺得在古代的時候,國家擁有了自己的國旗,可封建時期並沒有,這也算歷史遺留問題。中國古代對於國旗沒有什麼概念,因此才導致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沒有屬於自己的國旗
在中國本身比較講究求同存異,和西方的勢力並不一樣,認為大家都是華夏子孫,並沒有什麼太多的差異。直到清朝時期的時候,中國都沒有國旗的概念,隨著西方列強打開了清政府的國門之後,中國才有了國旗的說法,最開始晚清政府也不想設置國旗,思想方面還是較為保守。國旗對當時的清政府政府用處並不是特別的大,在晚清的時候沒有比較主動的經濟來往意願,對國旗要求不高。
對國旗需求高的群體
只有一些貿易有往來的商人們,尤其是在海上有貿易的商人。在清政府的國門被打開之後,看中了商機去海上經營,才需要國旗,每個國家為了能夠區分彼此都會懸掛自己的國旗,但清政府卻沒有這讓很多的商人都特別的頭痛。如是沒有懸掛國旗,其他的商船會拒絕交易,這是屬於保護機制,避免有一些不合法,或者是出現意外的上傳出現。為了能夠保證海上的交易,很多中國商人都會懸掛其他國家的國旗,但其他國家害怕受到利益傷害,選擇禁止使用。
黃龍旗的出現
在隨著世態越發的嚴重之後,政府在當時也害怕惹怒西方國家,因此不允許掛其他國家的國旗。在當時清政府的海上軍事力量是非常低落的,到後期經過戰爭,才發現需要海軍開始加速建設,可隨之而來的是要去做區分自家的海軍,設置了一款旗幟並,不能叫國旗,只能夠海軍使用,這是黃龍旗的早期雛形。
黃龍圖案是在古代中國的象徵,寓意著海軍能夠所向披靡,最終因為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海軍的組建擱置。可海商的貿易問題也要解決,因此恭親王奕,李鴻章等人的出現讓國旗慢慢的被設置了出來,和其他的國家都不一樣,改成了三角形,一定程度的影響到了後來對國旗形象的確立, 維護了自己國家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