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自動履帶式大蔥收穫機的抖土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06 13:52:15

本發明屬於農業機械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全自動履帶式大蔥收穫機的抖土裝置。
背景技術:
鑑於國內外蔬菜收穫機械化的發展趨勢,尤其是針對國內蔬菜(大蔥)機械化自動收割設備產品在市場的現有狀態,在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發基礎上,借鑑與自主創新並舉, 理論與工藝研究有機結合, 重點圍繞大蔥集約化採收體系進行研發與優化設計,以提高我國大蔥收取的作業效率、自動化程度和成品質量。並根據《中國製造2025》規劃,在農業機械方面提出了到2020年,構建形成核心功能部件與整機試驗檢測開發和協同配套能力,國產農機產品市場佔有率90%以上的要求提前完成目標。
例如,中國專利CN 203537831U,其公開了一種全自動履帶式大蔥收穫機,其包括車架、履帶、駕駛室、發動機、與發動機相連的驅動履帶的液壓驅動輪、設置在收穫機底部前端的挖土鏟、與挖土鏟相鄰設置的自動上料機械手以及鏈條輸送系統、與鏈條輸送系統相鄰設置的橫向傳送帶、設置在橫向傳送帶下方的大蔥收集箱,大蔥收集箱置於自動卸貨液壓升降系統上。本發明的全自動履帶式大蔥收穫機的抖土裝置,將大蔥的挖起、傳輸與裝箱連貫為一體,動作順暢且為全自動作業,極大地提高了大蔥收穫的效率。
然而,上述專利在實施過程中,存在明顯的缺陷:再挖土後,沒有設置相應的抖土裝置,大蔥和土一起輸送然後打包,增加收穫和輸送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全新的全自動履帶式大蔥收穫機的抖土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全自動履帶式大蔥收穫機的抖土裝置,該收穫機包括收集臂架、鏟土裝置、縱向輸送裝置、位於縱向輸送裝置下方的抖土裝置,該抖土裝置包括安裝支架;位於大蔥根部左右兩側能夠與大蔥側部泥土碰觸的第一抖土單元和第二抖土單元;位於大蔥根部底部能夠與大蔥底部泥土碰觸的第三抖土單元;以及分別帶動第一抖土單元、第二抖土單元及第三抖土單元轉動的傳動機構,其中安裝支架包括側支架、底支架,第一抖土單元和二抖土單元分別沿著左右方向能夠移動地設置在側支架上,第三抖土單元能夠沿著豎直方向遠離或靠近大蔥根部移動地設置在底支架上。
優選地,第一抖土單元與第二抖土單元對稱設置。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和優選方面,第一抖土單元包括水平設置的傳動軸、設置在傳動軸上的輪盤、繞著輪盤的周向均勻分布的多個抖土刀片,其中輪盤能夠沿著傳動軸的延伸方向移動調節地設置在傳動軸上。
優選地,抖土刀片包括自輪盤的中心向外延伸的抖土刀柄、自抖土刀柄的外端部向內彎折的抖土刀頭,在大蔥輸送過程中,由傳動軸帶動輪盤和抖土刀片轉動,抖土刀頭與大蔥根部兩側的泥土碰觸,使得泥土脫落。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具體實施和優選方面,第三抖土單元包括能夠繞著水平軸線方向轉動的滾筒、繞著滾筒的周向均勻分布的多個葉片。
優選地,滾筒設置在底支架的前端部,底支架的後端部能夠轉動的設置在機架上。由底支架後端部的轉動,從而實現滾筒的上下升降運動,滿足不同深度大蔥根部的泥土抖除。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具體實施和優選方面,鏟土裝置包括位於收集臂架前端部的仿形平鏟,抖土裝置還包括位於收集臂架內部用於將仿形平鏟與縱向輸送裝置相銜接的環形傳送鏈、設置在仿形平鏟的後端部將仿形平鏟與環形傳送鏈相銜接的銜接部,其中銜接部呈梳齒狀,經過銜接部的大蔥,其根部的部分泥土能夠自梳齒處脫落。
優選地,環形傳送鏈包括位於兩側的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分別套設在位於同側的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上的傳動鏈、橫設在兩側傳送鏈之間的多根相互平行設置的橫杆,其中相鄰兩根橫杆之間的空隙小於大蔥根部的外徑。
優選地,橫杆的兩端部分別轉動地設置在所述傳動鏈的鏈節上。
優選地,抖土裝置還包括用於調節將環形傳送鏈鬆緊的張緊機構。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本發明在大蔥縱向輸送過程中,由抖土裝置將大蔥根部兩側和底部的泥土抖除,不僅便於大蔥的傳送,而且也便於後續的碼垛和運輸工作;同時抖土單元能夠根據實際需求進行位置調整,進一步確保泥土抖除的效果,提高大蔥收穫的品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大蔥收穫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抖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環形傳送鏈和銜接部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機架;
2、履帶;
3、收集臂架;
4、分土裝置;
5、鏟土裝置;50、仿形平鏟;
6、縱向輸送裝置;
7、抖土裝置;70、安裝支架;701、側支架;702、底支架;71、抖土輪組件;711、第一抖土單元;711a、傳動軸;711b、轉盤;711c、抖土刀片;711d、抖土刀柄;711e、抖土刀頭;712、第三抖土單元;712a、滾筒;712b、葉片;72、傳動機構;720、第一傳動單元;721、第二傳動單元;51、環形傳送鏈;51a、主動鏈輪;51b、從動鏈輪;51c、傳動鏈;51d、橫杆;52、銜接部;53、張緊機構;
8、橫向輸送裝置; 9、支杆;
10、調節機構;a、轉軸;100、導向輪;101、伸縮氣缸;102、連接套;103、插接件;103a、水平部(插接件);103b、豎直部(插接件);104、第三鎖定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全自動履帶式大蔥收穫機,其包括機架1、履帶2、位於機架1前端部的收集臂架3、位於收集臂架3兩側的分土裝置4、位於收集臂架3前端部的鏟土裝置5、縱向輸送裝置6、位於縱向輸送裝置6下方的抖土裝置7、與縱向輸送裝置6的出料端相銜接用於將大蔥傾轉的橫向輸送裝置8,其中收集臂架3能夠轉動調節的設置在機架1上,且在機架1上設與橫向輸送裝置8的出料端部相連通的碼垛區域。
本例中,上述的收穫機還包括位於收集臂架3的兩側且後端部通過轉軸a轉動地設置在收集臂架3上的支杆9、用於控制支杆9後端部繞著轉軸a轉動調節的調節機構10。
本例中的調節機構10包括分別設置在支杆9前端部的導向輪100、以及兩端部分別轉動地設置在支杆9與收集臂架3上的伸縮氣缸101,其中在伸縮氣缸101與導向輪100的輔助下,支杆9的前部隨著地面的起伏繞著轉軸a上下浮動調節設置。
具體的,由支杆9前端部的上下浮動,從而使得圓形切土盤41隨著地面的高低不平進行自動上下調節,確保分切的深度相同,更進一步的便於鏟土裝置5的鏟取工作。
再由,導向輪100的設置能夠有效的克服壟的直線或傾斜等問題,確保大蔥處於兩個導向輪100的中部,從而提高收穫後大蔥的品質。
鏟土裝置5包括位於收集臂架3前端部的仿形平鏟50。
抖土裝置7包括位於收集臂架3內部用於將仿形平鏟50與縱向輸送裝置6相銜接的環形傳送鏈51、設置在仿形平鏟50的後端部將仿形平鏟50與環形傳送鏈51相銜接的銜接部52、以及用於調節將環形傳送鏈51鬆緊的張緊機構53,其中銜接部52呈梳齒狀,經過銜接部52的大蔥,其根部的部分泥土能夠自梳齒處脫落。
具體的,該環形傳送鏈51包括位於兩側的主動鏈輪51a和從動鏈輪51b、分別套設在位於同側的主動鏈輪51a和從動鏈輪51b上的傳動鏈51c、橫設在兩側傳送鏈51c之間的多根相互平行設置的橫杆51d,其中相鄰兩根橫杆51d之間的空隙小於大蔥根部的外徑。本例中,由銜接部52的梳齒和環形傳送鏈51的設置,能夠初步的將大蔥根部的泥土去除。
進一步的,橫杆51d的兩端部分別轉動地設置在傳動鏈51c的鏈節上。
同時,本例中的抖土裝置7還包括安裝支架70、位於大蔥根部左右兩側能夠與大蔥側部泥土碰觸的第一抖土單元711和第二抖土單元;位於大蔥根部底部能夠與大蔥底部泥土碰觸的第三抖土單元712;以及分別帶動第一抖土單元711、第二抖土單元及第三抖土單元712轉動的傳動機構72,其中安裝支架70包括側支架701、底支架702,第一抖土單元711和二抖土單元分別沿著左右方向能夠移動地設置在側支架701上,第三抖土單元712能夠沿著豎直方向遠離或靠近大蔥根部移動地設置在底支架702上。
具體的,第一抖土單元711與第二抖土單元對稱設置(因此,第二抖土單元省去標號)。
具體的,第一抖土單元711、第二抖土單元以及第三抖土單元712的設置構成了抖土輪組件71。
進一步的,第一抖土單元711包括水平設置的傳動軸711a、設置在傳動軸711a上的輪盤711b、繞著輪盤711b的周向均勻分布的多個抖土刀片711c,其中輪盤711b能夠沿著傳動軸711a的延伸方向移動調節地設置在傳動軸711a上,抖土刀片711c包括自輪盤711b的中心向外延伸的抖土刀柄711d、自抖土刀柄711d的外端部向內彎折的抖土刀頭711e。
本例中,抖土刀片711c有4個,且繞著輪盤711b的周向分布,通過根據輪盤711b能夠移動調節的設置,能夠調節抖土刀片711c的左右移動,可滿足不同的工作需求。
同時,在大蔥輸送過程中,由傳動軸711a帶動輪盤711b和抖土刀片711c轉動,使得抖土刀頭711c與大蔥根部兩側的泥土碰觸,使得泥土脫落。
具體的,第三抖土單元712包括能夠繞著水平軸線方向轉動的滾筒712a、繞著滾筒712a的周向均勻分布的多個葉片712b。
滾筒712a設置在底支架702的前端部,底支架702的後端部能夠轉動的設置在機架1上。從而可以調節滾筒712a與大蔥底部的距離,便於葉片712b與大蔥底部的碰觸,使得泥土脫落。
本例中,通過兩側的抖土刀片711c和底部的葉片712b,實現大蔥底部泥土的去除,進一步減少採收後大蔥根部的泥土,為後續的碼垛成捆的工作帶來方便。
同時,傳動機構72包括分別用於驅動兩側傳動軸711a轉動第一傳動單元720、用於驅動滾筒712a轉動的第二傳送單元721。
具體的,第一傳動單元720包括主動輪、套設在傳動軸端部的從動輪、傳動帶、用於驅動馬達、以及用於調節傳送帶的張緊裝置。
第二傳送單元721與第一傳動單元720結構相同,在此不做詳述。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於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並據以實施,並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