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良心話題作文
2024-02-20 08:09:15 1
平凡的良心不應是「奢侈品」
良心人皆有之,是評價人性最基本的尺度。然而曾幾何時,我們似乎陷進一個突如其來的「道德寒冬」——面對跌倒老人無人敢扶,路遇傷者冷漠圍觀,不時發生的悲劇讓人感嘆,平凡的良心正逐漸成為「奢侈品」。
去小惡,行小善,便是積大德。古人說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高尚的行為從來都是社會進步的標誌,是我們應該始終追尋的目標。儘管日常生活,並不缺少「以怨報德」的現象,但更多的人仍守護著心中純潔的道德家園。正是因為他們用「平凡的良心」,守望著社會的公理,用他們的善舉,滋潤著更多人的心田。
「平凡的良心」是一種心態,更應當是一種行為。心存仁義,明辨是非,是平凡良心的心態;扶貧濟弱,賞善罰惡,是平凡良心的行為。社會需要「平凡的良心」,需要道德的引導力量。保持「平凡的良心」,要摒棄那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陳腐觀念,積極倡導良好的社會公德,做一個富有正義感的人。建立一個良好、有序的社會環境,大力弘揚社會正氣,需要社會中每個人的共同努力。社會上存在的不公平現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如何解決社會的種種不公平,需要執政者用「平凡的良心」來維護,從小事做起,堅守底線。
「平凡的良心」生來有之從未泯滅,尋常的生活沒有奢望淡泊自樂,微笑的善舉不求回報打動人心,些微之處不失好心愛意,枝梢末端盡顯溫暖情懷。
一個平凡的時代不需要多麼輝煌的事跡,更需要的是眾多平凡良心的支撐。有了無數「平凡的良心」,才有可能共築社會道德的堤壩,藉此共同營造出文明的社會、溫暖的世界。一個不平凡的時代需要眾多平凡良心的支撐。九層之臺起於壘土,一如既往堅守底線,秉持平凡良心的人即為聖人。我們即社會。倘若每個人都能夠守住自己心中的底線,都揣懷一顆平凡的良心,那麼整個社會的底線也必會固守。
平凡的良心不應成為社會的「奢侈品」,應該俯拾即是,充滿社會。這需要每個人反躬自省,從自己開始做起。
平凡的良心
位我上者,燦爛星空;平凡良心,在我心中
——題記
我們流連於古時候的社會:有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良辰相伴,有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淳樸相隨;有黃髮垂髫,怡然自樂的溫暖與感動。
我們焦慮於現在的社會:世故譏諷著淳樸;庸俗踐踏著高尚;虛偽欺凌著真誠;假冒驅逐著信義;利己嘲笑著奉獻。我們不得不承認,邪惡在高歌猛進,而良心在節節敗退……
曾經,有一位哲人,在歌尼斯堡的湖畔仰望星空,品味心中的道德律;曾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很遠,心靈卻很近;曾經,社會單純得像一個孩子,人們有溫馨的祝福,溫暖的幫助,溫柔的目光……道德和良心是如此平凡,存在於每一個的微笑中……
現在,社會變得複雜,人們對城市發展的追逐,讓藍天白雲成為奢望;對金錢名利的追逐,使真實與真情成為奢望。道德消失於鋼筋水泥的背後,良心被沸騰的欲望烘乾,即使曾經是那般平凡,終究成了奢望。
拿什麼來拯救你?平凡的良心?
且不說牛奶有三聚氰胺,火腿腸有敵敵畏,且不說豬肉有瘦肉精,黃鱔有避孕藥,饅頭裡有染色劑……單說面對倒在血泊中的女孩,肇事司機的喪心病狂,18途人的無情與冷漠,我仿佛看到了他們的良心同樣躺在血泊中,大喊救命,卻無人理睬,直到一位佝僂著身軀的拾荒老婦,抱起女孩,也拾起了人們躺在地上的良心。
良心是平凡的,存在於每一個人心中,每個人用平凡的良心共同築起我們生活的城池,築起我們豐富的文明。如周國平所說:「人不因名氣大一分而使學問長一寸,也不印鈔票厚一疊而使道德高一尺。」為什麼我們在對物質文明的過程中將內心最平凡最柔軟的良心丟在一邊,視之為草芥?也許有一天我們贏得了財富,卻輸掉了良心,贏得了名譽,卻再也沒有了那個溫暖幸福的城池讓我們詩意地棲居。
金錢名譽,乃身外之物,只會帶給你短暫的幸福。而平凡的良心,才真正與自己融為一體,無論快樂或憂愁,富有或貧窮,它都會使你幸福,使你高尚,而不會是一個肉體的軀殼,帶著你四處遊蕩。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做一個幸福的人,並且,做一個有良心的人……
平凡的良心
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人間悲劇。在這個以「佛」命名的「廣佛五金城」,卻走出了十八個毫無悲憫之心的所謂的「路人」。到底是什麼讓此十八人如此冷漠、如此無情?答案,在第十九個人身上。
十八個人,組成一支救援小隊也綽綽有餘,卻就不起小悅悅倒在路旁的生命;十八個人,或許抬起一輛小貨車也足矣,卻拖不起一個兩歲女童的幼小身軀。這一切荒謬的、殘酷的現實,最終卻了解於一個瘦弱的老人,陳賢妹以她那雙拾荒的手,拾起了這個世界最後的底線,也讓我們從還沒散去的此次事件的陰霾中,看到了光芒,那可在世俗中不染纖塵的平凡的良心,散發出的柔和的溫暖人心的人性光輝。
前十八個人與第十九個人的差別,人心為何冷漠無情的答案,人間悲劇層出不窮的緣由,都歸結到一個關鍵之處——平凡的良心。
在這個眾聲喧譁的時代,在這個欲望大的驚人的掘金時代,物質文明驕橫的鐵騎以其冰冷無情的步伐無情的踐踏著我們昔日溫馨而美好的精神家園,驚擾了居住於其中的我們脆弱的良心。於是我們,靈魂愈發冷漠,內心更加麻木。我們在義憤填膺的批評那十八路人的同時,也該想想,如果當時你在現場,是否會任憑自己如同行屍走肉般捨棄自己的良心,不理會耳畔那無助的低泣,就那樣冷漠地「路過」。我們,是否還會懷抱著那顆平凡的良心伸出援手?
外界太過喧囂,我們的雙兒不得不時時刻刻被動接受著世界的各種喧譁。我們來不及從中精挑細選出可以給予心靈補給的聲音,只能讓那顆平凡的良心淹沒在嘈雜的紛擾之下。或許,人們聽多了「彭宇」,也聽怕了「許雲鶴」,所以那顆平凡的良心便深深地多了起來,不敢面對複雜的現實。然而,陳賢妹,一個拾荒者,與我們相比,仿佛還停留在另一個時代,一個純潔的從不會有「碰瓷」之說的時代。他從沒有聽說過那些所謂的「好人沒好報」便無知地把自己那顆平凡的良心暴露於世界的灰暗之中,照亮一片天空。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平凡的良心,只不過時間讓它蒙上了世俗紛雜的塵埃。只要你我願意,拂開灰霾,便能恢復一顆平凡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