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點刺截囊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05:39:01 1
專利名稱:高頻點刺截囊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治療眼科白內障囊外摘除術手術器具。
白內障是眼科多發病,也是常見致盲眼病之一,臨床治療手段主要是依靠白內障摘除術(囊外、囊內、針吸術等),在囊外摘除術中,截囊是關鍵步驟之一,常用器具有囊鑷、截囊針(刀)等。目前所採用的上述方法和使用的器具容易導致截囊不完整,截囊片的形狀大小不能隨意控制,操作使用不便等缺點,還容易對晶狀體起牽拉作用,可使懸韌帶斷離,導致晶狀體脫位、後發障等併發症。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白內障囊外摘除術、針吸術、膜性白內障摘除術等手術器具。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在殼體內裝有電機和一對摩擦輪傳動機構和曲柄往復機構。另外,還包括針頭部分和調節器、注液管及電池組和控制輸電線路。
針頭部分包括針頭、針導管。針頭在針導管內可往復運動,針導管埠彎曲一傾斜角,口部與軸線平行,針頭直徑為0.2-0.4毫米,針導管為醫用注射針頭5#-9#,長度為20-60毫米。
針頭與導柱固定一體,調節器可調節針頭伸出針導管口的行程距離,其行程在0-3毫米調節。
本實用新型的傳動機構由裝在電機軸上錐形摩擦輪帶動偏心套摩擦輪實現軸向90度轉變傳動,調節電機進入深度,彈簧使偏心套摩擦輪軸向移動,實現調速,傳動比在11-11.5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曲柄往復機構是由錐形摩擦輪,帶動偏心套摩擦輪曲柄,由曲柄帶動導柱實現針頭往復運動。偏心套摩擦輪[8]偏心距離0.125-1.25毫米。針頭每分鐘往復2000次-4000次,針頭往復行程為0.25-2.5毫米。
本實用新型在殼體密封墊前端裝一注液管,以保持在針頭往復運動的同時,液體由針尖口注入前房,以保持前房存在,密封墊在調節器和導柱中間,以防止液體流入導套,注液管直徑為0.5-4毫米,密封墊厚度為0.5-5毫米。
本實用新型電機電源是由電池組供電,電池組由導線控制按鈕與電機接通。
本實用新型在針頭高頻點刺截囊時,可調節行程和同時注液,並可調速,外型體積小,結構簡單,對晶狀體無牽拉作用,對截囊的大小形狀可以隨意控制,防止了以往手術器具所造成的截囊不充分、操作繁鎖、對晶狀體的牽拉作用,減少了後發障、晶狀體脫位等併發症的發生,並適應於手術時各種位置和角度下的操作。
附
圖1、高頻點刺截囊器示意圖附圖2、針頭局部剖示圖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和工作情況。
在殼體[14]端蓋[16]內裝有電機[15],固定在電機軸端的錐形摩擦輪[11]帶動另一偏心套摩擦輪[8]旋轉,偏心套摩擦輪[8]與彈簧裝在軸[9]上,彈簧[10]推動偏心套摩擦輪[8]靠緊電機錐形摩擦輪[11].偏心套摩擦輪[8]與曲柄[7].導柱[5]連接,實現往復運動。針頭[1]固定在導柱[5]上,導柱[5]由殼體[14]導套部分導向.在殼體[14]內和導柱[5]前端設有密封墊[4]阻止液體流入殼體[14]內,在密封墊[4]前面,殼體[14]上固定著注液管[12]並與接管[13]連通。
調節器[3]與殼體[14]螺紋聯接,針導管[2]錐度固定在調節器[3]上,調節調節器[3].就可調整針導管[2]相對銷軸[9]的距離,針頭[1]在針導管[2]裡能往復運動。針導管[2]埠是一彎曲傾斜角,以保證針頭[1]的運動方向和角度。
使用時由電池組供電,通過控制按鈕接通導線[17]使電機[15]旋轉並使錐形摩擦輪[11]帶動偏心套摩擦輪[8]使曲柄[7]帶動導柱[5]高速往復運動,從而實現高頻點刺截囊。
權利要求1.一種高頻點刺截囊器,其特徵在於它包括針頭部分,調節器[3],注液管[12],密封墊[4],曲柄往復機構,傳動機構,電機[15],控制線路[17]及電池組和外殼[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頭部分;其特徵是針導管[2]內裝有針頭[1]、針頭[1]與導柱[5]固定為一體,可往復運動,針頭[1]直徑0.2-0.4毫米,往復行程0.25-2.5毫米,每分鐘往復運動2000-4000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節器[3],其特徵是一端與外殼[14]螺紋聯接,另一端與針管[2]錐度聯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曲柄往復機構;其特徵是由導柱[5],軸銷[6],曲柄[7],偏心套摩擦輪[8]組成,偏心套摩擦輪[8]旋轉帶動曲柄[7]實現導柱[5]往復運動,偏心套摩擦輪[8]偏心距離0.125毫米-1.25毫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眼科白內障囊外摘除術手術器具。由針頭部分、調節器、注液管、密封墊、曲柄往復機構、傳動機構、電機、電池組和外殼組成。針頭在針導管內由導柱和曲柄產生的往復運動進行高頻點刺截囊。本實用新型在針頭高頻點刺時,可調節行程和同時注液,並可調速。對截囊大小形狀可隨意控制,外形體積小,結構簡單,對晶狀體無牽拉作用,可避免造成懸韌帶離斷及晶狀體脫位,減少後發障等併發症的發生。易於操作,使用安全,能適應各種位置和角度下的手術操作。
文檔編號A61F9/00GK2056589SQ8920454
公開日1990年5月2日 申請日期1989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1989年4月14日
發明者苑智君, 孫蘭萍 申請人:苑智君, 孫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