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礦石直接生產矽鋁鋇鈣鐵合金的方法
2024-02-20 06:42:15 2
專利名稱:用礦石直接生產矽鋁鋇鈣鐵合金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煉鋼脫氧劑、脫硫劑、變性劑的矽鋁鋇鈣鐵合金的生產方法。
矽鋁鋇鈣鐵合金作為煉鋼脫氧劑、脫硫劑、變性劑已被廣泛應用。但是生產矽鋁鋇鈣鐵合金目前仍採用兩步法,即第一步先用礦石在工礦爐中生產出矽鋇鐵合金,第二步用中頻感應電爐將矽鋇鐵合金與純鋁進行冶煉而獲得成品。採用上述二步法生產工藝,具有能耗高、工序複雜、成本高,產品成份不穩定等缺點。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礦石直接生產矽鋁鋇鈣鐵合金的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a)採用以下原料鋁土礦要求含Al2O340--60%,SiO220--30%,R0<1%,FeO≤2%,TiO2≤1%,粒度≤2mm;石英砂要求含SiO298.9%,粒度0.25--1.5mm;粘土要求含Al2O340--60%,SiO240--50%,粒度0.25--1mm;煤要求固定碳≥80%,粒度0.2--2mm;重晶石要求含BaSO4≥80%,粒度0.25--1mm;紙漿SiO2≥40%;b)按以下重量比例配料造球鋁土礦100份,石英砂12--20份,粘土25--30份,煤50份,重晶石13份,紙漿5--10份;c)造球方法是混合→壓球→烘乾;d)按造球時鋁土礦用量的40%準備鋼屑爐料;e)在礦熱爐中按以下出鐵成份要求控制冶煉過程Al30±2%,Si20±2%,Ba:5±1%,Ca:1±0.2%,餘量為Fe;f)冶煉時配電採用48-52V電壓;g)冶煉操作先按常規方法冶煉2至3爐45#矽鐵,使爐況正常;然後用c)步造出的團球以整個爐料的30%量開始逐步全部替代原來生產矽鐵的原料,鋼屑按常規方法加入,整個換料過程在24小時完成;進入正常冶煉過程後應根據所出鐵合金成份,調整團球的配方,使冶煉出的鐵合金達到e)步給出的成份要求。
本發明的目的還可以下述方式實現按c)步造球時,首先對鋁土礦、石英砂、重晶石和煤在乾燥情況下混合20至30分鐘至均勻後,加粘土、紙漿和適量水混合20分鐘;再分兩次在煤球機中壓製成團球,團球強度要求自1米高度自由落下破碎率<5%;最後團球在250℃烘乾14至16小時。
本發明與現有二步法生產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和積極效果1)工序簡單,產品成份穩定。由於將兩次冶煉過程合併成一次,工藝步驟減少,成份控制相對容易(影響成份不穩定的因素減少、冶煉過程縮短),因而使得最終獲得的產品成份穩定。2)能耗少,成本低。由於用兩步法需二次冶煉,耗電多,另加入成品鋁錠本身也是需要耗能的,因而能耗非常高。採用本發明一次冶煉出成品使得耗能大大減少,據測算,採用本發明每生產1噸矽鋁鋇鈣鐵合金比用現有技術二步法可節電1萬千瓦時。根據中國年產鋼量9千萬噸計算,每生產1噸鋼用矽鋁鋇鈣鐵合金1公斤,每年用量為9萬噸,年可節電9億千瓦時,經濟效益相當可觀。另據綜合成本核算,採用二步法生產1噸矽鋁鋇鈣鐵合金成本為9300元,而採用本發明生產1噸矽鋁鋇鈣鐵合金成本僅為6000元,每噸可節約3300元。即生產成本可降低35%,而且減少設備投資近二分之一,減少勞力投入五分之二。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一)礦石(金屬氧化物,簡稱MO)用碳還原成金屬(M)的理論依據。
在氧化物生成反應標準自由焓變化與溫度的關係圖上(簡稱△G°—t圖)C--CO直線和M--MO直線的交點就是金屬氧化物(Mo)被碳還原的開始溫度,由M--Mo直線的斜率和C--CO直線的斜率符號相反,所以兩條直線總會相交。也就是說,隨著溫度的升高,所有的金屬與氧的親合力愈來愈小,而碳與氧的親合力愈來愈大。超過某一溫度,碳與氧的親合力比金屬與氧的親合力大,原則上碳就能還原任何金屬氧化物。如Al--Al2O3直線與C--CO直線交於2000℃,即超過2000℃碳就能還原Al2O3而產生出鋁金屬。其反應式為因此從理論上講,只要採用恰當的工藝措施,足夠高的溫度,直接用礦石一步冶煉出矽鋁鋇鈣鐵合金是完全可行的。
此外,發明人為氣功學者,長期修煉法輪大法,經用法輪大法的方法直接觀測鐵水內的物化反應,發現還存在如下反應方程
同時在氣相中發現有SiO、Al2O、Al的氣體分子逸出和目前科技界尚未發現的Al3O分子存在。
(二)原料選擇與配料目前國家尚無統一的矽鋁鋇鈣鐵合金的標準,根據1990年7月全國煉鋼連鑄會議上冶金部科技司在會上向參加會議的全國55個鋼鐵廠宣布的資料中公布,經冶金部部級鑑定通過,矽鋁鋇鈣鐵合金的成份為Si20±2%,Al30±2%,Ba5±1%,Ca1±0.2%,餘量為Fe,或按用戶要求配方。
根據以上成份標準,選用原料成份及粒度要求如下鋁土礦含Al2O340--60%,SiO220--30%,RO<1%,FeO≤2%,TiO2≤1%,粒度≤2mm,RO為鹼性氧化物包括Na2O、K2O;石英砂含SiO298.9%,粒度0.25--1.5mm;粘土含Al2O340--60%,SiO240--50%,粒度0.25--1mm;煤固定碳≥80%,粒度0.2--2mm;重晶石含BaSO4≥80%,粒度0.25--1mm;紙漿SiO2≥40%例如,選鋁土礦經化驗實際成份為含Al2O356.80%。SiO226.60% FeO1.86%,TiO2及RO未化驗。石英砂實際成份為含SiO298.9%;粘土經化驗實際成份為Al2O354.5%,SiO245%;煤固定碳實際含量為84.2%;重晶石實際含BaSO484%,紙漿實際成份SiO240%。經配料計算得出團球配方如下(以每批鋁土礦100kg為比例基準)。
鋁土礦100kg,粘土25--30kg,石英砂12--20kg,煤50kg,重晶石13kg,紙漿10kg;另需配入鋼屑40kg。
由於各種原料的成份波動,不可能根據一、二次化驗就可以精確配準料,必須煉出成品經化驗成份後進行調整以達到標準規格。
(三)造球工藝1、各種原料按粒度要求在粉碎機內進行破碎並過篩後分別存放,保持清潔、乾燥。
2、混料先將鋁土礦、石英砂、重晶石和煤乾燥情況下在混料機中混合20分鐘,如不均勻可再混10分鐘,然後進入第二個混料機中,加粘土、紙漿和適量的水再混合20分鐘,而後在煤球機中分二次壓球,即第一次壓出球後再回至煤球機中第二次壓球。團球強度要求自1米高度自由落下破碎率<5%。
3、烘乾在烘乾爐內進行,溫度為250℃,時間為14-16小時,烘乾後團球內水份應<1%,烘乾溫度不得>250℃以防止球氧化。
(四)冶煉工藝操作1、在熱礦爐中進行,先煉45#矽鐵,煉2—3爐,使爐況正常後,按整個爐料30%加入團球,再煉2爐後,依次按整個爐料的50%、80%直至100%加入團球,整個換料過程在24小時完成,轉入正常矽鋁鋇鈣鐵合金冶煉過程後應根據出鐵成份調整團球配方,使所出鐵最終達到矽鋁鋇鈣鐵合金標準規格。
2、配電要求,二次電壓48—52V,以最大電流操作。
3、冶煉過程要不停電操作,通過高料位,深埋弧保持高爐溫,並勤出鐵水。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煉鋼脫氧劑、脫硫劑和變性劑的直接用礦石生產矽鋁鋇鈣鐵合金的方法,其特徵在於a)採用以下原料鋁土礦要求含Al2O340--60%,SiO220--30%,R0<1%,FeO≤2%,TiO2≤1%,粒度≤2mm;石英砂要求含SiO298.9%,粒度0.25--1.5mm;粘土要求含Al2O340--60%,SiO240--50%,粒度0.25--1mm;煤要求固定碳≥80%,粒度0.2~2mm;重晶石要求含BaSO4≥80%,粒度0.25--1mm;紙漿SiO2≥40%;b)按以下重量比例配料造球鋁土礦100份,石英砂12--20份,粘土25--30份,煤50份,重晶石13份,紙漿5--10份;c)造球方法是混合→壓球→烘乾;d)按造球時鋁土礦用量的40%準備鋼屑爐料;e)在礦熱爐中按以下出鐵成份要求控制冶煉過程Al30±2%,Si20±2%,Ba5±1%,Ca1±0.2%,餘量為Fe;f)冶煉時配電採用48-52V電壓;g)冶煉操作先按常規方法冶煉2至3爐45#矽鐵,使爐況正常;然後用c)步造出的團球以整個爐料的30%量開始逐步全部替代原來生產矽鐵的原料,鋼屑按常規方法加入,整個換料過程在24小時完成;進入正常冶煉過程後應根據所出鐵合金成份,調整團球的配方,使冶煉出的鐵合金達到e)步給出的成份要求。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用礦石生產矽鋁鋇鈣鐵合金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按c)步造球時,首先對鋁土礦、石英砂、重晶石和煤在乾燥情況下混合20至30分鐘至均勻後,加粘土、紙漿和適量水混合20分鐘;再分兩次在煤球機中壓製成團球,團球強度要求自1米高度自由落下破碎率<5%;最後團球在250℃烘乾14至16小時。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礦石直接生產矽鋁鋇鈣鐵合金(煉鋼脫氧劑、脫硫劑、變性劑)的方法。採用鋁土礦、石英砂、粘土、重晶石、煤、紙漿作原料,經配料後造球、烘乾,然後以48-52V低電壓大電流在礦熱爐中冶煉以獲得成分為Al30±2%、Si20±2%、Ba5±1%、Ca1±0.2%、餘量為Fe的矽鋁鋇鈣鐵合金。本發明工序簡單,生產出的產品成分穩定,生產成本比現有技術的二步法可降低35%,減少設備投資近二分之一,減少勞力投入五分之二。
文檔編號C22C33/04GK1160085SQ9610329
公開日1997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1996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1996年3月18日
發明者景佔義 申請人:景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