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活魚運輸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25 10:18:15 2
專利名稱:一種活魚運輸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活魚運輸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活魚運輸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帶棘魚類的運輸裝置。
技術背景[0002]目前,在活魚運輸時,普遍採用普通的塑膠袋,將活魚放入塑膠袋中,注入水, 充入氧氣,然後繫緊袋口。隨著魚類人工繁殖和育苗已向多品種方向發展,名優特種類不斷增加,其中有很多都是有棘魚類,比如赤點石斑魚(Epin印helus akaara)、日本鬼魚由(Inimicus japonicus) > ^ H (pagrosomus major)、斑· (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er)和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等。有棘魚類的親魚和魚種在長途運輸時,採用傳統的塑膠袋充氧方法,經常會出現背棘和胸棘刺破塑膠袋而造成缺氧死亡的結果,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發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活魚運輸裝置,由箱體和內袋所組成,所述的內袋置於箱體內,所述的箱體的底部和四周密封連接,所述的內袋的上表面設有一突出的通道,所述的通道有一開口,通道上設置有緊固件。[0004]本實用新型採用在箱體內放置其頂部有突出開口的容器,在實際使用中,將活魚放入所述的容器內,依次注水,通過開口處充入氧氣,然後再封閉開口後,放入所述的箱體內,最後放上所述的蓋子。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活魚成活率高、結構簡單、方便實用、易於推廣等顯著優點。
[000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06]圖中[0007]1——箱體 2——緊固件3——通道 4——開口[0008]5——內袋 6——防水帆布7——蓋子具體實施方式
[0009]如圖1所示,箱體1由底部與四周密封連接,所述的箱體設置有蓋子7。防水帆布6 用聚乙烯絲線縫製成方形內袋5,其縫接處用玻璃膠密封。所述的內袋5的底部呈圓弧狀, 其上表面開有圓形開口 4,開口 4的直徑為20釐米左右,通道3與所述的開口 4的邊緣密封連接,通道3上設置有緊固件2。所述的通道3採用圓筒形塑料膜與開口 4通過聚乙烯絲線縫製後再用用玻璃膠密封而成。所述的緊固件2為橡皮筋。內袋5放置於箱體1內。[0010]在具體使用時,將內袋5放置在箱體1內,在內袋5與箱體1之間放上冰塊,通過開口 4向內袋5注入海水,然後放入活魚,再通過通道3向內袋充氧,用緊固件2緊固通道 3,蓋上蓋子7並將蓋子7與箱體1密封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活魚運輸裝置,由由箱體[1]和內袋[5]所組成,其特徵是所述的內袋[5]置於箱體[1]內,所述的箱體[1]的底部和四周密封連接,所述的內袋[5]的上表面設有一突出的通道[3],所述的通道[3]有一開口 W],通道[3]上設置有緊固件[2],蓋子[7]與箱體 [1]密封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活魚運輸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內袋[5]是由防水帆布 [6]用聚乙烯絲線縫製成而成的方形內袋[5],其縫接處用玻璃膠密封。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活魚運輸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內袋[5]的底部呈圓弧狀,其上表面開有圓形開口 W],通道[3]與所述的開口 [4]的邊緣密封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活魚運輸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通道[3]採用圓筒形塑料膜與開口 [4]通過聚乙烯絲線縫製後再用玻璃膠密封而成。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活魚運輸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緊固件[2]為橡皮筋。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活魚運輸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緊固件[2]為橡皮筋。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活魚運輸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緊固件[2]為橡皮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活魚運輸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帶棘魚類的運輸裝置。由由箱體[1]和內袋[5]所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內袋[5]置於箱體[1]內,所述的箱體[1]的底部和四周密封連接,所述的內袋[5]的上表面設有一突出的通道[3],所述的通道[3]有一開口[4],通道[3]上設置有緊固件[2],蓋子[7]與箱體[1]密封連接。在使用時,將內袋[5]放置在箱體[1]內,通過開口[4]向內袋[5]注入海水,然後放入活魚,再通過通道[3]向內袋充氧,用緊固件[2]緊固通道[3],蓋上蓋子[7]並與箱體[1]密封即可。具有活魚成活率高、結構簡單、方便實用、易於推廣等顯著優點。
文檔編號A01K63/02GK202232577SQ20112035786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3日
發明者史會來, 呂輝, 徐冬冬, 樓寶, 毛國民, 王奮芬, 詹煒 申請人: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