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動定量施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25 05:12:15 2
專利名稱:水動定量施肥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用於灌溉的定量施肥裝置,是微灌、噴灌的配套部件,屬於農業節水灌溉機械裝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節水灌溉技術的普及應用,利用灌溉設施施肥或與之配套的施肥裝置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農用裝備中,常規不加外動力灌溉用施肥裝置有兩種,一種是壓差式,一種是文丘裡式。這兩種方式雖然可以在灌溉過程中將肥液有效地注入到灌溉水中,但也存在施肥濃度和施肥量難以控制的缺陷壓差式施肥裝置在施肥過程開始時注入灌溉水中的肥液濃度最高,隨著灌溉過程的進行,一部分灌溉用水進入到液肥貯罐中而使罐內肥液濃度降低,因此壓差式施肥裝置在整個施肥過程中肥液的濃度是一變量。文丘裡式施肥裝置在灌溉水流經文丘裡喉管時的流速與肥液吸入量之間的關係很難把握,不能實現定量控制。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水動定量施肥裝置,在不外加動力的情況下,以灌溉水為動力來實現定量施肥,尤其適用於微灌、噴灌施肥的定量控制。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這種水動定量施肥裝置,其基本結構是由安裝在灌溉管路上的液肥貯罐、輸肥管路、閥門構成,主要特點是所述的水動定量施肥裝置還包括設置於輸水管路和輸肥管路交匯之前的一組同軸水動葉輪。
所述的水動定量施肥裝置的液肥貯罐與灌溉管路連通,內設置貯肥彈性內膽,輸肥管延伸到貯肥內膽的底部。
所述的水動定量施肥裝置的同軸水動葉輪分置於兩個箱體內,上箱體進口與輸肥管路連通、下箱體進口與灌溉管路連通,上下箱體出口交匯。
所述的水動定量施肥裝置的葉輪軸置於上下箱體之間。
所述的水動定量施肥裝置的液肥貯罐還設置放水口和放水閥門。
所述的水動定量施肥裝置與灌溉管路採用並聯設置,進出都由閥門控制。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以水為動力的液肥輸出技術方案和液肥夾層貯罐的壓力平衡設計,可以有效地保證液肥均衡輸出,定量控制,對實現精準農業計量控制有較大現實意義,同時由於不需要外加動力,本實用新型施肥裝置的製造和使用成本都較低,有利於在農村普及應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圖圖2是圖1的K向(局部)視圖圖中1、壓力補償罐 2、貯肥內膽 3、加液口 4、輸肥管5、輸肥葉輪 6、連接軸 7、軸承 8、水動力葉輪 9、水肥混合液10、肥液出口 11、水肥混合液出口 12、放水閥 13、放水口14、灌溉水 15、灌溉閥門 16、灌溉水入口具體實施方式
圖1所示的水動定量施肥裝置的主要創新點是在由灌溉水推動水動力葉輪8旋轉,輸肥葉輪5與水動力葉輪8同軸相連同步旋轉,大葉輪8由灌溉水推動旋轉而帶動小葉輪5旋轉將液肥2泵出,經液肥出口10注入到灌溉水中形成水肥混合液並用於灌溉。這樣液肥貯罐1就無需高架設置或增加複雜的控制流量裝置。
為了達到定量施肥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還設計了壓力補償式液肥貯罐1、在貯罐內設置盛裝液肥的內膽2,貯罐與灌溉管路連通,內膽2受到的壓力隨灌溉水的壓力變化而變化並與之相等,作用是平衡系統壓力,保證灌溉水不會向施肥裝置倒灌。
本實用新型的施肥裝置可以在灌溉管路上並聯設置,進出口設置控制閥門,液肥貯罐1上還設置了放水口13和閥門12,在向內膽加液肥前將罐內水放出。
權利要求1.一種水動定量施肥裝置,其基本結構是由安裝在灌溉管路上的壓力補償罐(1)、輸肥管(4)、閥門構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水動定量施肥裝置還包括設置於輸水管路和輸肥管交匯之前的一組同軸水動葉輪(5、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動定量施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壓力補償罐與灌溉管路連通,內設置貯肥彈性內膽(2),輸肥管(4)延伸到貯肥內膽的底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動定量施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同軸水動葉輪(5、8)分置於兩個箱體內,上箱體進口與輸肥管(4)連通、下箱體進口與灌溉管路連通,上下箱體出口交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動定量施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葉輪連接軸(6)置於上下箱體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動定量施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壓力補償罐(1)還設置放水口(13)和放水閥門(1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動定量施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施肥裝置與灌溉管路採用並聯設置,進出都由閥門控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水動定量施肥裝置,在不外加動力的情況下,以灌溉水為動力來實現定量施肥,尤其適用於微灌、噴灌施肥的定量控制。施肥裝置的基本結構是由安裝在灌溉管路上的液肥貯罐、輸肥管路、閥門構成,主要特點是設置於輸水管路和輸肥管路交匯之前的一組同軸水動葉輪,由灌溉水推動大葉輪而帶動小葉輪旋轉將液肥泵出。本實用新型還設計了壓力補償式液肥貯罐、作用是平衡系統壓力,保證灌溉水不會向施肥裝置倒灌。可以有效地保證液肥均衡輸出,定量控制,對實現精準農業計量控制有較大現實意義,同時由於不需要外加動力,本實用新型施肥裝置的製造和使用成本都較低,有利於在農村普及應用。
文檔編號A01C23/00GK2609331SQ02246740
公開日2004年4月7日 申請日期2002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02年8月15日
發明者崔建偉, 孫國新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石家莊農業現代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