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綁匪高中生作文範文
2024-02-25 08:25:15 2
C.P斯諾先生在《兩種文化》中把知識分子分成了科學知識分子和人文知識分子兩類。這不新鮮,繼續推下去,文化也分兩類:一種是科學文化,另一種姑且稱為人文文化。所有知識分子的事業都包含在這兩種文化之中。
當今社會中自詡知識分子的傢伙不少,隨手就能撈起一大把的所謂公共知識分子,質量良莠不齊。說實話他們胡扯罵人的本事的確一等一,倒不如說他們是道德批評家。
中國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哲學家和倫理學家,如孔孟之流,卻沒有出過幾個好的科學家,就算是被自豪的稱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的四大發明,其創造者也只能歸為匠人的行列。這大概是傳統所致。從孔孟荀子,到二程朱熹或者別的其它什麼人,講求的都是修身齊家那一類的玩意兒。先提升個人道德,「養吾浩然之正氣」,之後就可以去管別人。聖人們管儒生,儒生們管百姓,把世道人心匡的正正的,這就是我們古代的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結果怎麼樣?我不敢亂說,但從明清幾朝的社會狀況來看,恐怕不太妙。
中國自古缺少科學文化。
科學最大的好處是它的可證明性。給你紙筆或者實驗器材,智商水平正常的人基本上都能做出結果,是對是錯,一看便知。不像是浩然正氣之類的東西,太玄乎。養了沒有,養了多少,讓人心裡沒底兒,有沒有作用,更沒底兒。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成就是以個人道德水平來衡量的,而不是憑藉實績。這不是什麼好狀況,除了虛偽大概沒培養出什麼其它的東西。百年來,爭論也好評論也罷,大都會扯到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的問題上去。蘇聯李森科的生物環境因子理論,誰質疑誰就是西方帝國主義的間諜,可恥的走資派。文革時期,一切論戰的最終目的都是設法證明對方是大反動派,大間諜,而自己是最最忠誠的毛主席的衛士。被證明是大反動派的自然會倒黴,於是大家你咬我我咬你,最後發現全城沒幾個好人。就算是當今,《廢都》出來的時候,老先生們咬牙切齒的推測賈平凹的險惡意圖,看出了他想要褻瀆神聖的大逆不道的行徑,把賈先生罵的狗血噴頭,沒人管《廢都》的藝術成就是怎樣。前些日子,李承鵬出了新書,一幫傢伙立馬跳出來,逮著李大眼的人品道德一通好罵。看來從孔孟到現在,幾千年來我們都沒什麼長進。
相信每個人都能同意,判斷一種科學知識的標準是對不對,而不是別的什麼像是是否弘揚了愛國主義,是否面向大眾,是否能夠幫助匡正澆漓的世道人心之類。那麼同樣的,我們判斷文化的另一個方面——人文文化時,也應該從最基本的出發點出發,即:「美不美」。道德與否本來就不應該在判斷標準之內。何況知識分子和普通百姓的標準是否一致就應該存疑。曾經羅素的學生問羅素,怎麼看待同性戀,羅素用他智慧的腦袋想了很久,回答:「我並不認為那是一件可恥的事情」。不巧給一位老太太聽到,把羅素以流氓罪告上法庭,害他失去了教席,灰溜溜的回家去。這說明,知識分子的道德體系,除了基本方面,應該有點獨特的地方。
中國的人文知識分子太多,太老,手上大都還拎著名為國學的大棒,弄不好就要跳出來,用禮義廉恥的藉口揍人,罵人「是禽獸也」,實在不是太和善。講的也大都是「忠不忠」「孝不孝」之類的,很少有人去講「美不美」,這就差了點勁兒。知識分子到底要幹點什麼?科學知識分子是發現知識,證明理論無疑。人文知識分子呢?我認為,人文知識分子的目的就是創造思想,創造美的東西。可我們的傳統偏偏是由知識分子們造出籠子和大棒,把大家都關在裡面,修理一通,這我實在不太喜歡。
我們的人文文化不能總是這樣基於道德之上建立,這基礎不太穩固。老是這樣這個社會恐怕得滑頭下去,變得比誰更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指手畫腳。我是老實人,不怎麼會找制高點之類的玩意兒。雖然自認為品行端正,但也的確不是無懈可擊,恐怕要率先被幹掉,所以這種社會我不願意看到。
知識分子這東西從來是寧缺毋濫的,新時代的人文知識分子們,應該擺脫掉滿嘴道德的道學家面孔,認認真真的去做學術,搞創作。和科學知識分子一樣得踏踏實實的立在地上,才會有偉大的發現或偉大的作品誕生。這麼說了一通,恐怕也會有先生們跳出來,訓斥我道德淪喪,這可太抬舉我了,我只是不想被這些個蒙著道德的面罩,裡頭不知是些什麼東西的匪徒綁架而已。
綁匪先生/女士們,如果哪天我真被你們逮住,要批倒批臭,踏上一萬隻腳直到撕票為止,也請你們放過那些好不容易長出的真正的人文文化之芽吧!那些東西太脆弱,可經不起諸君這麼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