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器、空調室外機及其電控盒的製作方法
2024-02-25 08:11:1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空調器、空調室外機及其電控盒。
背景技術:
空調的電控盒內有多種電氣元件,電氣元件在工作中會不斷產生熱量,高溫會導致電氣元件的性能及壽命下降,因此空調的電控盒一般都裝有散熱器。電控盒包括盒體和底座,散熱器裝在電控盒盒體底部的下表面上,散熱器用於降低盒體底部上表面各元器件的溫度。散熱器一般包括多個翅片,翅片與底座的側壁外表面之間留有間隙。由於底座內的電氣元件也需要散熱,因此現有的電控盒在靠近散熱器一側的底座側壁上設有散熱口,通過散熱口進行空氣對流降低底座內部的溫度,但是現有的散熱口一般設置在底座側壁上的中下部,由於翅片與底座的側壁之間的間隙處的空氣對流冷熱交替,因此會在底座側壁的外表面形成冷凝水,此時底座側壁上的散熱口雖然可以散熱,但是冷凝水也會順著散熱口流進底座內部,冷凝水進入底座內部會破壞底座內的電氣元件,因此現有的電控盒無法避免冷凝水進入底座內部,防水性能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既能保證散熱效果且防水性能較好的空調器、空調室外機及其電控盒。
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控盒,包括盒體、帶有開口的底座和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安裝在盒體底部的下表面上,所述底座連接在盒體底部,所述底座埠靠近散熱器一側設有散熱口。
採用以上方案後,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將散熱口的位置移動到底座側壁的埠處,既能保證底座的散熱效果,又能有效保證底座側壁上的冷凝水無法進入底座內部,防水性能好。
作為改進,所述的散熱口為多個間斷分隔的矩形凹槽,有助於保持電控盒盒體底部與底座裝配時的穩定性,同時不會影響散熱效果。
作為改進,所述底座埠靠近散熱器一側向外延伸設有用於安裝散熱器的通孔,散熱器安裝在通孔內,通孔的側壁可以避免散熱器的翅片被損壞。
作為改進,所述散熱口設於通孔靠近底座內部一側的側壁上,所述通孔的側壁與底座側壁之間存在拐角,進一步避免冷凝水進入電控盒內部。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包括上述電控盒的空調室外機及空調器。
附圖說明
圖1為電控盒盒體與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電控盒盒體底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示,1、盒體,2、散熱器,3、底座,3.1、通孔,3.2、散熱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一種電控盒,包括盒體1、帶有開口的底座3和散熱器2,所述散熱器2安裝在盒體底部的下表面上,所述底座3連接在盒體底部,底座埠靠近散熱器一側設有散熱口3.2,底座埠靠近散熱器一側向外延伸設有用於安裝散熱器2的通孔3.1,所述的通孔3.1為矩形通孔,所述散熱器2穿過通孔3.1後將底座3安裝在盒體1的底部,所述的散熱口3.2設於通孔3.1靠近底座內部一側的側壁上,所述散熱口3.2為多個間斷分隔的矩形或者其它形狀的凹槽,所述的散熱口3.2也可以為一個大的矩形或者其它形狀的凹槽或者通孔,在不影響底座3與盒體1裝配的情況下,散熱口的具體形狀可以變化。
底座內的電氣元件產生的熱量,通過散熱口3.2與底座外的空氣進行對流進而實現散熱,所述的散熱器2靠近底座的左側壁,底座的左側壁端部向外延伸形成通孔3.1,通孔3.1的右側壁與底座的左側壁不在同一個豎直平面上,兩者之間存在一個拐角,安裝時,散熱器2穿過通孔3.1,底座的左側壁上存在冷凝水,而本實用新型的散熱口位於通孔3.1的側壁上,不僅能避免底座左側壁上的產生的冷凝水進入底座內部,同時也保證了底座內的散熱效果不受影響。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各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