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擋圈與輪輞的配合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4-02-11 14:41:15 2

本發明涉及一種擋圈與輪輞的配合結構。
背景技術:
有內胎車輪按結構形式一般分兩件式和三件式車輪,兩件式包含輪輻、輪輞和擋圈,三件式車輪包含輪輻、輪輞、擋圈和鎖圈,兩件式車輪由於比三件式車輪少一件鎖圈,結構簡單,拆裝方便,用戶更願意使用,但兩件式車輪的擋圈由於有一個尾巴結構101,尾巴結構101的目的是安裝輪胎時,讓輪胎腳趾壓在擋圈尾巴上,防止在使用過程中,擋圈飛出事故,如圖1所示。但由於擋圈尾巴結構101的存在,輪胎再壓上該部位時,由於受力的作用,往往造成輪胎腳趾過早的損傷,嚴重時甚至造成輪胎腳趾破損、漏氣,造成輪胎無法使用。
如圖2所示,三件式車輪由於擋圈102和鎖圈103兩者組裝後佔用的寬度較兩件式的擋圈佔用寬度大,因此,當三件式結構車輪標定寬度a1達到標準結構兩件式車輪標定寬度a時,則輪輞寬度需要加長約10mm;若要確保產品安裝尺寸偏距h1則輪輞會超過輪輻風孔處,導致合成外焊縫104無法焊接。如要確保合成外焊縫104可進行焊接則需將輪輻加高即偏距h1加大,加大後車輪總寬度k則隨之加大,這樣安裝又會導致輪緣處幹涉到汽車其它零部件而無法使用。
三件式結構車輪的擋圈部分為擋圈與鎖圈組成,兩個零件重量比單件擋圈的重量增加約3kg,在確保輪胎寬度的前提下,輪輞寬度增加,增加了重量,最終導致製造成本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擋圈與輪輞的配合結構,其克服了背景技術中所述的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擋圈與輪輞的配合結構,所述輪輞的外周面設有沿周向延伸的環形的凹槽,該凹槽具有一底面和連接該底面的兩第一側面,並在該輪輞外周面形成近輪輞外側的外臺階面和近輪輞內側的內臺階面;
所述擋圈具有一環形的垂直凸部,並由該垂直凸部在該擋圈朝向輪輞外側的外側面上形成環形的第一臺階面,該垂直凸部具有一頂面和連接該頂面的兩第二側面,該垂直凸部能與所述凹槽相適配,該第一臺階面能與輪輞上的外臺階面相吻合接觸,所述擋圈為一體成型製造。
進一步的,所述擋圈朝向輪輞內側的內側面上設有能與所述輪輞的內臺階面形成過渡銜接的下凹的弧形過渡面。
進一步的,由所述垂直凸部在所述擋圈朝向輪輞內側的內側面上形成環形的第二臺階面,該第二臺階面能與輪輞上的內臺階面相吻合接觸。
進一步的,所述擋圈的外側面上凸設一水平凸部,所述第一臺階面為該水平凸部的下平面。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臺階面與所述垂直凸部的一第二側面互成90度。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臺階面與所述垂直凸部的另一第二側面互成90度。
進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截面為方形,所述垂直凸部為方形。
本技術方案與背景技術相比,它具有如下優點:
1、該凹槽具有一底面和連接該底面的兩第一側面,所述擋圈具有一環形的垂直凸部,該垂直凸部具有一頂面和連接該頂面的兩第二側面,該垂直凸部能與所述凹槽相適配,即該擋圈不帶尾巴結構,不會對輪胎造成磨損,且擋圈為一體成型製造的單件式,減輕了車輪的總體質量,降低了製造成本,還有助於車輪各部件的連接、配合與安裝,提高車輪的使用性能。
2、所述擋圈朝向輪輞內側的內側面上設有能與所述輪輞的內臺階面形成過渡銜接的下凹的弧形過渡面,使安裝在輪輞上的輪胎在該弧形過渡面上形成下壓力,避免擋圈在使用過程中飛出車輪。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背景技術中所述的兩件式車輪的裝配半剖示意圖;
圖2為背景技術中所述的三件式車輪的裝配半剖示意圖;
圖3為本實施例所述的擋圈、輪輞、輪輻的裝配半剖示意圖;
圖4為本實施例所述的擋圈與輪輞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施例所述的擋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擋圈與輪輞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圖7為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擋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再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擋圈與輪輞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圖9為再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擋圈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查閱圖3、圖4和圖5,一種擋圈與輪輞的配合結構,所述輪輞的外周面設有沿周向延伸的環形的凹槽1,該凹槽1具有一底面和連接該底面的兩第一側面,並在該輪輞外周面形成近輪輞外側的外臺階面11和近輪輞內側的內臺階面12;
所述擋圈具有一環形的垂直凸部2,並由該垂直凸部2在該擋圈朝向輪輞外側的外側面上形成環形的第一臺階面21,該垂直凸部2具有一頂面和連接該頂面21的兩第二側面,該垂直凸部2能與所述凹槽1相適配,該第一臺階面21能與輪輞上的外臺階面11相吻合接觸。所述擋圈為一體成型製造。
本實施例中,所述凹槽1的截面為方形,所述垂直凸部2為方形。所述第一臺階面21與所述垂直凸部2的一第二側面互成90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擋圈的外側面上凸設一水平凸部22,所述第一臺階面21為該水平凸部22的下平面。
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請查閱圖6和圖7,所述擋圈朝向輪輞內側的內側面上設有能與所述輪輞的內臺階面12形成過渡銜接的下凹的弧形過渡面23。使安裝在輪輞上的輪胎在該弧形過渡面23上形成下壓力,避免擋圈在使用過程中飛出車輪。
再一較佳實施例中,請查閱圖8和圖9,由所述垂直凸部2在擋圈朝向輪輞內側的內側面上形成環形的第二臺階面24,該第二臺階面24能與輪輞上的內臺階面12相吻合接觸。該第二臺階面24與所述垂直凸部2的另一側面互成90度。通過第二臺階面24與輪輞上內臺階面12的配合避免輪胎卡入凹槽1與垂直凸部2的配合縫隙中。
本實施例所述的擋圈不帶尾巴結構,不會對輪胎造成磨損,且擋圈為一體成型製造的單件式,減輕了車輪的總體質量,降低了製造成本,還有助於車輪各部件的連接、配合與安裝,提高車輪的使用性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範圍,即依本發明專利範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涵蓋的範圍內。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擋圈與輪輞的配合結構,輪輞的外周面設有沿周向延伸的環形的凹槽,凹槽具有一底面和連接該底面的兩第一側面,並在該輪輞外周面形成近輪輞外側的外臺階面和近輪輞內側的內臺階面;擋圈具有一環形的垂直凸部,並由該垂直凸部在該擋圈朝向輪輞外側的外側面上形成環形的第一臺階面,垂直凸部具有一頂面和連接該頂面的兩第二側面,該垂直凸部能與所述凹槽相適配,該第一臺階面能與輪輞上的外臺階面相吻合接觸,擋圈為一體成型製造。本發明所述的擋圈不帶尾巴結構,不會對輪胎造成磨損,且擋圈為一體成型製造的單件式,減輕了車輪的總體質量,降低了製造成本,還有助於車輪各部件的連接、配合與安裝,提高車輪的使用性能。
技術研發人員:賴建輝;林資源;寧運成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正興車輪集團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6.13
技術公布日:201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