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件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4-02-10 17:18:15
專利名稱:杆件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五金產品的連接結構,尤其是用於置物架、掛架等等物件上的杆件與其他部件進行連接的結構。
背景技術:
置物架、掛架等等五金產品經常會有杆件之間或者杆件與其他部件之間的連接,為此需要一些適合的連接件進行連接和固定,同時也希望能夠便於裝配和拆卸。現有的產品比較常用的杆件連接件是錐形扣,在杆件上設有環形凹槽,有可開口的錐形扣件,其內壁設有與環形槽配合的凸筋,還設有套接於錐形件外壁的錐套,錐套將錐形扣件與杆件進行扣合。該結構應用較為廣泛,但是由於所需的配件多,增加了的製造成本,而且整個結構的裝配也較為繁瑣,不便於裝配和拆卸。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的杆件連接結構,只需要一個一體的扣接件即可完成與杆件連接,結構簡單易於製造和使用。本實用新型是這樣來實現上述目的的杆件連接結構,包括杆件以及與杆件連接的扣接件,所述扣接件設有杆件扣接部,杆件扣接部為一與杆件外壁相配合的環形扣,環形扣沿軸向設有卡口 ;環形扣為一可使卡口的開口間距產生變化的彈性件;環形扣與杆件配合後卡口的開口間距小於杆件的最大徑向距離;環形扣的內壁設有凸部,相應的杆件上外壁設有凹部,配合後凸部與凹部配合使環形扣與杆件固定;所述環形扣的外壁設有與其他物件裝配的型腔。其中,所述凸部為設置於環形扣內壁的至少一個凸點,杆件的凹部為與凸點配合的凹孔。其中,所述型腔沿杆件軸向設置並設有開口。其中,所述型腔為沿杆件軸向設置或與杆件軸線方向相交並與所掛物件套接的柱體。其中,所述卡口設有用於拆卸的翻邊。其中,所述凸點的端部設有倒鉤結構。應用杆件連接結構的連接杆,包括連接杆體,連接杆體兩端分別設有環形扣,連接杆體中還設有至少一個用於與其他杆件連接的插接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環形扣與杆件外壁進行配合,其中卡口的設置是為了便於杆件由卡口處進入到環形扣內,然後再通過環形扣的凸部與杆件的凹部進行配合,從而能夠實現環形扣沿杆件軸向位置進行固定,即環形扣不能沿杆件軸向滑動。環形扣結構簡單,可一次成型,無需使用其他配件即可完成與杆件的連接且連接可靠穩定,裝配簡單且易於拆卸,廣泛的適用於日用五金中各種架體的連接拼裝。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I是環形扣第一種實施例的主視圖;圖2是環形扣第二種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3是環形扣第三種實施例的主視圖;圖4是環形扣第四種實施例的主視圖;圖5是環形扣第五種實施例的主視圖;圖6是環形扣第六種實施例的主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第一種實施例的環形扣的立體拆分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第二種實施例的環形扣的立體拆分圖;圖9是應用杆件連接結構的連接杆。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I及圖8,杆件連接結構,包括杆件I以及與杆件I連接的扣接件,所述扣接件設有杆件扣接部,杆件扣接部為一與杆件I外壁相配合的環形扣2,環形扣2沿軸向設有卡口 21 ;環形扣2為一可使卡口 21的開口間距產生變化的彈性件;環形扣2與杆件I配合後卡口 21的開口間距小於杆件I的最大徑向距離;環形扣2的內壁設有凸部22,相應的杆件I上外壁設有凹部11,配合後凸部22與凹部11配合使環形扣2與杆件I固定;所述環形扣2的外壁設有與其他物件裝配的型腔3。環形扣2與杆件I外壁進行配合,其中卡口 21的設置是為了便於杆件I由卡口 21處進入到環形扣2內,然後再通過環形扣2的凸部22與杆件I的凹部11進行配合,從而能夠實現環形扣2沿杆件I軸向位置進行固定,即環形扣2不能沿杆件I軸向滑動。環形扣2結構簡單,可一次成型,無需使用其他配件即可完成與杆件I的連接且連接可靠穩定,裝配簡單且易於拆卸,廣泛的適用於日用五金中各種架體的連接拼裝。環形扣2—般可以採用塑料一體注塑成型或者具有一定彈性變形能力的金屬加工成型,當然選用塑料製作成本相對低廉且工藝簡單。其中凸部22與凹部11可以採用多種結構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提供兩種實施例供參考。參照圖I至圖5,第一種是所述凸部22為設置於環形扣2內壁的至少一個凸點,杆件I的凹部11為與凸點配合的穿孔。當然在實際使用中需要根據連接牢靠性和穩定性的要求使用多個凸點與多個穿孔配合的方式,如在環形扣2內壁對稱的設置兩個凸點,然後在杆件I上也對稱的設有兩個穿孔,那麼環形扣2與杆件I扣接後就非常牢靠和穩定,參照圖I、圖2及圖4 ;為了進一步防止凸點從凹部脫離,凸點的端部設有倒鉤部,參照圖5。參照圖6,第二種是所述凸部22為沿環形扣2內壁設置的凸筋,杆件I的凹部11為與凸筋配合的環形槽,一般來說環形槽是通過滾壓形成的,因此深度較淺,而且由於環形口為一彈性件,即使在較小軸向力的作用下,凸筋也很容易從環形槽中脫離,因此該結構只適用於受力較小的架體使用。對於彈性件可以有兩種結構形式,一種是在不受外力情況下,環形扣2的內徑小於或等於杆件I的直徑,參照圖I、圖3及圖5,在需要扣接時,用力將卡口 21掰開,然後迅速將杆件I卡入到環形扣2內,鬆開後卡口 21間距恢復,杆件I不會輕易的有卡口 21處脫離。該結構為了便於卡口 21掰開,所述卡口 21設有翻邊23,參照圖3及圖5。另外一種是在不受外力情況下,環形扣2的內徑大於或等於杆件I的直徑,參照圖2、圖4及圖8,同樣在需要扣接時,用力將卡口 21掰開,然後迅速將杆件I卡入到環形扣2內,鬆開後卡口 21間距恢復,杆件I不會輕易的有卡口 21處脫離,但是此時環形扣2的凸部22與杆件I的凹部11沒有充分的裝配,需要通過其 他配件與型腔3配合,使得環形扣2產生變形,從而縮小環形扣2的內徑使環形扣2的凸部22與杆件I的凹部11充分的裝配,最終才能將環形扣2與杆件I很好固定。當然為了便於其他物件通過環形扣2與杆件I進行連接固定,所述環形扣2的外壁設有與其他物件裝配的型腔3。根據不同的使用需要,型腔3的結構也會有所不同。如環形扣2需要與管件進行連接,那麼型腔3為一可以與管件進行套接的柱體,只要將管件與柱體進行插接即可,方便快捷,參照圖I及圖7。如環形扣2需要和線狀配件連接,那麼可以有以下幾種形式型腔3為凸臺,沿凸臺的外壁設有環形槽,線體彎曲成帶開口的開口環然後插入到環形槽即可,當然這種結構還是適用於帶開口的板狀插接件與凸臺連接,參照圖6 ;型腔3還可以為沿軸向設置的至少一個帶插接孔的連接柱,線體直接插入插接孔固定,參照圖3,如果不希望線體插入插接孔後產生轉動,那麼還可以在連接柱上設有定位槽,定位槽與插接孔相交,除了插入插接孔的線體外還有與其成一定夾角的線體卡入定位槽就能夠防止轉動。而針對使用上面所述不受力情況下環形扣2的內徑大於或等於杆件I的直徑的結構,型腔3的一般採用過盈配合的結構以便於能夠使環形扣2的卡扣收緊,如型腔3可以是帶開口的扣體,參照圖2及圖8,且扣體是小於與其裝配的物件,物件擠入扣體即可使環形口的卡扣收緊。型腔3還可以是兩個帶插接孔的連接柱,插接孔之間的距離小於兩根與插接孔插接的線體的距離,當兩根線體分別插入相應的插接孔時,也能使環形口的卡扣收緊,參照圖4。為了便於連接使用發明人在上述基礎上設計了一種連接杆體5,連接杆體5兩端分別設有與杆件連接的環形扣2,連接杆體中還設有至少一個用於與其他杆件連接的插接孔4,參照圖9。
權利要求1.杆件連接結構,包括杆件(I)以及與杆件(I)連接的扣接件,其特徵在於所述扣接件設有杆件扣接部,杆件扣接部為一與杆件(I)外壁相配合的環形扣(2),環形扣(2)沿軸向設有卡口(21);環形扣(2)為一可使卡口(21)的開口間距產生變化的彈性件;環形扣(2)與杆件⑴配合後卡口(21)的開口間距小於杆件⑴的最大徑向距離;環形扣⑵的內壁設有凸部(22),相應的杆件(I)上外壁設有凹部(11),配合後凸部(22)與凹部(11)配合使環形扣(2)與杆件(I)固定;所述環形扣(2)的外壁設有與物件裝配的型腔(3)。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杆件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凸部(22)為設置於環形扣(2)內壁的至少一個凸點,杆件(I)的凹部(11)為與凸點配合的凹孔。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杆件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型腔(3)沿杆件(I)軸向設置並設有開口。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杆件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型腔(3)為沿杆件(I)軸向設置或與杆件(I)軸線方向相交並與所掛物件套接的柱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杆件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卡口(21)設有用於拆卸的翻邊(23)。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杆件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凸點的端部設有倒鉤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杆件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有連接杆體(5),連接杆體(5)兩端分別設有與杆件連接的環形扣(2),連接杆體中還設有至少一個用於與杆件連接的插接孔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杆件連接結構,包括杆件以及與杆件連接的扣接件,其中扣接件設有環形扣,環形扣沿軸向設有卡口;環形扣為一可使卡口的開口間距產生變化的彈性件;環形扣與杆件配合後卡口的開口間距小於杆件的最大徑向距離;環形扣的內壁設有凸部,相應的杆件上外壁設有凹部,配合後凸部與凹部配合使環形扣與杆件固定;所述環形扣的外壁設有與其他物件裝配的型腔。環形扣與杆件外壁進行配合,杆件由卡口處進入環形扣內,再通過環形扣的凸部與杆件的凹部進行配合,實現環形扣沿杆件軸向位置進行固定。整體結構簡單,無需使用其他配件即可完成與杆件的連接且連接可靠穩定,裝配簡單且易於拆卸,廣泛的適用於日用五金中各種架體的連接拼裝。
文檔編號F16B2/06GK202381462SQ201120411669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1日
發明者魏敏時 申請人:魏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