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太陽能平板集熱器固定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17 19:51:15 1

本實用新型屬於平板太陽能集熱器技術領域 ,尤其涉及一種將平板太陽能集熱器固定在建築物上的專用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大型廣告牌或者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等物體隨處可見。這類裝置一般都是依靠單獨的安裝杆件與其固定並安裝在外部牆體或者固定物上面的。例如,在安裝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的時候,安裝人員首先在外牆牆體上打洞、植入固定鋼筋,然後,再將兩頭分別帶有螺孔的安裝杆件(集熱器安裝構件)固定在上述固定鋼筋上面,再用固定螺絲分別擰緊太陽能集熱器以及牆體與安裝杆件,等安裝杆件與牆體和太陽能集熱器固定完後,整個安裝過程完成。圖2是一種常見的固定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太陽能集熱器21、安裝杆件23和24、固定螺絲26,固定螺絲26與外牆體22可以打洞並螺緊到外牆體22之中,安裝杆件23、24和太陽能集熱器21、固定螺絲23之間設置有緊固螺絲25,並分別螺緊從而將太陽能集熱器21固定在外牆體22的上面。從圖中我們可以發現,由於安裝杆件一般都是設置在太陽能集熱器的後邊,因此,在安裝的時候,其背後的螺絲很不容易操作;並且,由於太陽能集熱器下面在安裝的時候是出於一種懸空的狀態,因此,安裝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危險;此外,我們可以發現,這種結構也具有一定的結構不穩定性,因此固定效果不佳。上述技術難題一直存在於太陽能集熱器安裝領域,但是一直沒有出現非常有效的技術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太陽能平板集熱器與建築物安裝的專用固定裝置,該固定裝置具有固定牢固的優點,使安裝過程更加簡單容易操作,可以顯著提高平板太陽能集熱器的安裝效率。
本實用新型採用技術方案為:一種太陽能平板集熱器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固定裝置至少由三根安裝杆構成,其中至少兩根安裝杆設置在平板太陽能集熱器本體的下部,至少一根安裝設置在平板太陽能集熱器本體的上方,所述的安裝杆一端與建築物固定連接,另外一端設置有與平板太陽能集熱器邊緣形狀相配合的槽扣,所述的槽扣卡扣在平板太陽能集熱器本體的邊緣。
所述的安裝杆上的槽扣截面為U型結構,且該U型結構的寬度略大於平板太陽能集熱器邊緣的寬度。
所述的安裝杆由安裝外杆和安裝內杆組合而成,所述的安裝外杆為L形其上設有安裝孔,所述的安裝內杆為L形狀或者直杆形,安裝內杆上同樣設置有安裝孔,所述的安裝外杆和安裝內杆通過螺栓固定為一體其端部則形成所述的槽扣。
所述的安裝外杆或者安裝內杆上的安裝孔至少有一個是長方形通孔。
所述的安裝杆與建築固定的一端設置有安裝片,該安裝片上設置有安裝孔,通過該安裝孔實現與建築物預埋件或者膨脹螺栓將所述的安裝杆固定在建築物上。
本實用新型的通過採用上述的技術方案,使本實用新型獲得了以下積極的技術效果和優點:本實用新型在採取了上述技術方案以後,能夠藉助於設置在安裝杆件端部的槽扣,將所述平板的邊框卡住並固定,固定結構非常穩定,在安裝的時候,整個平板可以被設置在下側位置處的安裝杆件上的槽扣卡住並承受住力量,將傳統的懸吊安裝方式,改進成下部承託平板太陽能集熱器,而上述卡扣太陽能集熱器的組合安裝固定方式,使安裝的牢固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時採用這種安裝固定結構,利用設置在上側位置處的安裝杆件的槽扣採取組合形成的結構,能夠很容易地對準以及安裝,同時這種組合結構的安裝杆還具有夾緊集熱器上部邊緣的功能,使安裝的可靠性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採用這種方式安裝平板太陽能集熱器,可以大幅度提高操作人員施工的工作效率,在實際應用具有非常突出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傳統安裝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本實用新型是針對現有平板太陽能集熱器與建築物安裝過程中,存在安裝可靠性差、安裝操作性差和安裝效率低的問題而做出的技術改進。一種太陽能平板集熱器固定裝置,如圖1所示,主要的技術改進在於所述的固定裝置至少由三根安裝杆構成,其中至少兩根安裝杆13設置在平板太陽能集熱器11本體的下部,至少一根安裝杆安裝設置在平板太陽能集熱器的上方,所述的安裝杆一端與建築物12固定連接,另外一端設置有與平板太陽能集熱器11邊緣形狀相配合的槽扣14或者19,所述的槽扣14或者19卡扣在平板太陽能集熱器11的邊緣。通過採用設置三根安裝杆是本實用新型中的一種最簡單實施方式,在平板太陽能集熱器11下部設置兩根安裝杆13,並使平板太陽能集熱器11下部邊緣插入安裝杆的槽扣14中,這樣平板太陽能集熱器11的主體重量就由兩根安裝杆13承託起來,然後再將上部安裝一根安裝杆,同樣使安裝杆的槽扣19卡入平板太陽能集熱器11上部邊緣中,這樣就可以避免平板太陽能集熱器11前後晃動,將平板太陽能集熱器11牢固的固定在建築物12上。當然為了進一步提高固定的牢固程度,可以在平板太陽能集熱器11的左右兩側分別再固定一根安裝杆,此時即可限制平板太陽能集熱器11的所有自由度,使其牢固的與建築物固定為一體。本實用新型的安裝杆13上的槽扣截面為U型結構,且該U型結構的寬度略大於平板太陽能集熱器11邊緣的寬度。,所述槽扣14的大小略大於所述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11的邊框尺寸,以便於在安裝的時候,能夠較為容易地將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11卡在上述槽扣14裡面。
為了提高安裝杆的適應性,也就是不必針對每一種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定製一個規格的安裝杆,同時也為了提高安裝杆對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扣合的牢固程度。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一種組合結構的安裝杆。如圖1所示,所述的安裝杆由安裝外杆15和安裝內杆16組合而成,所述的安裝外杆15為L形其上設有安裝孔,所述的安裝內杆16為L形狀或者直杆形,安裝內杆16上同樣設置有安裝孔,所述的安裝外杆15和安裝內杆16通過螺栓18固定為一體其端部則形成所述的槽扣19。這種結構的安裝杆上可以設置多個安裝孔,這樣通過安裝內杆15和安裝外杆16之間安裝孔固定位置調整,即可實現調整槽扣19寬度的目的,使同一種安裝杆可以同時適用在多種型號的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11。由於多個安裝孔之間相互裝配構成的安裝杆,其長度是階梯狀增加的,為了進一步提高安裝杆上槽扣19與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11邊緣的配合精度,所述的安裝外杆15或者安裝內杆16上的安裝孔至少有一個是長方形通孔。這樣通過採用在安裝外杆15上設置一排安裝口,而在安裝內杆16上設置一排長方形的安裝口,這樣就可以實現槽扣19寬度的任意調整,以便通過安裝過程中對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11邊緣產生預夾緊力,保證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安裝的牢固性。採用這種結構的安裝杆,使用三根安裝杆即可穩定可靠的固定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11。如圖1所示,槽扣14與槽扣19分別與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11的邊框固定,並通過安裝杆的杆體部分與建築物12固定在一起。如圖1示例性地表示了上述兩種安裝杆的安裝方式。從圖1中可以看出,所述平板固定結構的安裝杆包括設置在太陽能集熱器11上側位置處的上安裝杆以及設置在太陽能集熱器下側位置處的下安裝杆,其中,上安裝杆採取可以活動的組合式杆設計,下安裝杆採取固定的一體化杆件設計採用這種設計後,下部的槽扣14可以很好地固定住並託住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1,同時,上側的安裝杆件採取活動槽扣19的形式,可以很好地調整並安裝固定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1,在將太陽能集熱器11調整好以後,擰緊固定螺絲18,便可以輕鬆地將太陽能集熱器11牢固地固定安裝在建築物12上面。
為了方便所述的安裝杆與建築物之間的固定,所述的安裝杆與建築12固定的一端設置有安裝片,該安裝片上設置有安裝孔,通過該安裝孔實現與建築物預埋件或者膨脹螺栓將所述的安裝杆固定在建築物12上。採用上述的結構,當建築物上有預埋金屬件時,可以採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裝杆,由於安裝片的面積要遠遠大於安裝杆的截面,因此在安裝的過程中具有更大的位置調整空間。對於沒有預埋件的建築物12而言,則可以利用安裝片上的安裝孔,通過膨脹螺栓17來實現安裝杆和建築物12之間的連接。
以上所描述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上述具體實施例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思想範疇內,可以出現各種變形及修改,凡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以上描述所做的潤飾、修改或等同替換,均屬於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