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參演總票房多少億(參與出品電影總票房240億)
2023-06-30 21:45:12 1
搜狐娛樂專稿 (哈麥/文)吳京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巨大成功。影史票房榜前五中,他主演的電影佔了三部。6年主演9部電影,合計總票房240億,且每一部他的公司都有投資,參與分帳。未來,還有一堆重磅電影等著他出演或導演,已確定的包括《長津湖之水門橋》《流浪地球2》《戰狼3》《鐵騎》等。吳京,已然成了電影圈的「主旋律」。
《長津湖》淨分帳20.64億,吳京公司為第七大投資方
《長津湖》上映48天,累計總票房達到了56.51億元。預計最終可能超過《戰狼2》的56.94億元,成為新的影史票房冠軍。
不過,要說明的是,從觀影人次看,《長津湖》累計1.21億,離《戰狼2》的1.6億還有3900萬人次的差距。總票房趕超是因為票價高,《長津湖》平均票價46元,《戰狼2》平均票價35元;《長津湖》場均人次24,《戰狼2》場均人次37。
以當下56.51億元總票房算,《長津湖》除去網絡售票平臺服務費後的淨分帳票房52.60億元,投資方分帳約20.64億元。
關於《長津湖》的成本,並沒有官方透露的數據,博納老總於冬提過,這是中國電影史上投資規模、製作規模最大的一部電影。根據此前外媒的報導,《長津湖》製作預算是2億美元,比好萊塢戰爭大片《1917》(9500萬美元)、《敦刻爾克》(1.5億美元)都要高。
好萊塢大製作的預算基本是在1-2.5億美元這個區間,2億美元算頂級大製作,超過3億美元的很少。《長津湖》如果真的花了2億美元,那在中國影史上確實算首次。2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約12.76億元。
《長津湖》拍的很艱難,2019年底已經在遼寧丹東建組,但因疫情不得不撤回,拖到2020年10月才重啟拍攝。幕後工作人員高達1.2萬人,拍攝過程中使用的技術公司有八十多家,分布在全球各國。
但這約13億元不應全算在《長津湖》一部電影裡,因為拍攝的時候,片方就已經計劃好了續集《長津湖之水門橋》,而這部續集的大部分內容已經在今年年初拍攝完畢,後續再進行一些補拍就行。
這樣算的話,第二部的成本就要低很多。
我們做個假設,假如前後兩部的總成本加在一起是15億元左右,《長津湖》一部就賺了20.64億元,減去成本已經有好幾個億的淨利潤,那《長津湖之水門橋》上映後就全是利潤了。
《長津湖》主要出品方7家,聯合出品方9家,發行方4家。
最大贏家是主控制作、出品、發行的博納影業。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大出品方分別是八一電影製片廠、華夏電影、中國電影、上海電影,全是國企背景。
第六大出品方是阿里影業。
第七大出品方是北京登峰國際。這是演員吳京的公司,由吳燕擔任法人,凱燃(上海)影視文化工作室持股90%,旋嵐(上海)文化工作室持股10%。凱燃由吳京100%實控,旋嵐由吳燕100%實控。據網傳消息,吳燕是吳京的姐姐。
作為第七大出品方,北京登峰國際佔多少投資份額並不清楚,但通過《長津湖》及續集《水門橋》,一定賺得盆滿缽滿。
在之前的一場業內研討會上,華夏電影常務副總經理黃群飛說《長津湖》不僅救了影院也救了華夏。「華夏今年國家重點的項目投資了一半,《守島人》《革命者》《中國醫生》《長津湖》,前面幾部都賠了,但是《長津湖》一把就回來了。」
可見,這部電影雖然投資很大,但最終的利潤也是很大的。
6年參與出品9部電影,合計票房240億,每一部都有分帳
再說回吳京,他不僅是一個優秀的導演、演員,在商業上,也是敢博敢幹,很有計劃。
《戰狼》《戰狼2》獲得成功後,吳京主演的電影,他的公司北京登峰國際都有投資,這些電影無一例外都大賣或者賣的不錯,預計成功率100%。
《長津湖》總票房56.51億元,片方分帳20.64億元,北京登峰國際是第七大出品方。
《我和我的父輩》總票房14.71億元,片方分帳5.26億元,北京登峰國際是第四大出品方。
《金剛川》總票房11.26億元,片方分帳4億元,北京登峰國際是第八大出品方。
《我和我的家鄉》總票房28.29億元,片方分帳10.11億元,北京登峰國際是第十二大出品方。
《攀登者》總票房11.04億元,片方分帳3.95億元,北京登峰國際是第二大出品方。
《銀河補習班》總票房8.78億元,片方分帳3.11億元,北京登峰國際是第五大出品方。
《流浪地球》總票房46.86億元,片方分帳17.09億元,北京登峰國際是第三大出品方。
《戰狼2》總票房56.94億元,片方分帳20.85億元,北京登峰國際是第一大主控出品方。
《戰狼》總票房5.44億元,片方分帳2.06億元,北京登峰國際是第二大主控出品方。
六年時間,九部電影,合計總票房240億元,每一部吳京都有分帳。
這其中,《戰狼2》《長津湖》《流浪地球》分別位列影史票房榜第一、第二、第五,可能也是吳京掙錢最多的三部電影。
《戰狼2》在商業上其實是有「失誤」的,可能因為超支壓力大(原本預算1.2億,最後超了8000萬,製作成本增加到了2億),為保險起見,在電影上映前,吳京就提前賣出了發行權,被北京文化以8億元票房保底,後者憑著這部片一炮而紅。
幸虧,超過8億後的的票房設置了階梯分帳,不然,吳京辛苦一遭就只能回本,把收益讓給了別人。按合同,票房超過8億元的部分,8-15億區間,以吳京為代表的出品方分75%;超過15億區間,出品方分85%。如此一來,吳京的公司還是保住了絕大部分利潤。
如果說《戰狼2》有後悔,那《流浪地球》就是撿了個便宜。這部片一開始吳京是被導演郭帆找去客串,最後串成了主演,還因為有投資方撤出,資金短缺,吳京注資成為主要出品人之一。
《流浪地球》據傳成本3.2億,吳京出資6000萬且沒有要片酬,那他的公司佔的投資份額有18.75%,最終分帳約3.2億元。
超40部電影等著吳京演,《流浪地球2》已開拍,《鐵騎》已備案
這些都成為過往了,更可期的是吳京的未來。
根據豆瓣電影記錄的信息,未來十年,有超過40部電影等著吳京出演,其中很多都是頭部大項目。當然,在沒有官宣前,一切擬定或傳言都不一定會成真。
其中可以確定的有《長津湖之水門橋》《流浪地球2》《戰狼3》《鐵騎》,光這四部電影的預期票房可能超過100億,甚至200億,吳京將來壟斷票房榜前五也不是沒可能。
《鐵騎》是上月剛剛備案的電影,備案公司是北京登峰國際和中影,從故事梗概來看,《鐵騎》很有可能就是《我和我的父輩》裡《乘風》的擴充版,因為講述的幾乎是同一故事,編劇均為俞白眉,吳京繼續自導自演的可能性很大。
其他如陳凱歌的《偉大的戰爭·抗美援朝》,管虎的《東極島》,黃建新的《松毛嶺保衛戰》《藏地密碼》,高群書的《搶灘海南島》,鄭保瑞的《澎湖海戰》,彭順的《兩航起義1949》,葉偉民的《海外追逃》,劉偉強的《雪龍號》,陸川的《拳王之戰》,李少紅的《帶上她的眼睛》,五百的《撥雲見日》,孔大山的《微紀元》,以及萬達影視的重點主旋律電影《上甘嶺之四十三天》《神州》等,很多項目的主演都掛上了吳京。
主旋律、動作、科幻,都在追求「含京量」,就看吳京怎麼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