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凋零的親情作文
2024-05-25 05:43:06
【第一篇:永不凋零的親情】
在人流如潮的街道上,迎面走來一對父子。暮年的父親攙扶著他年輕的兒子,慢慢地走著。年輕人頭上纏著厚厚的紗布,走路顯得十分吃力。父親低聲和他說話,皺紋縱橫的臉上蕩漾著一縷溫情。兒子聽著,點頭,笑了。人生最艱難的時刻,都是骨肉至親的人攙扶著,走那段坎坷崎嶇的路。人生寒冷的季節,也只有血脈相連的人,依偎著相互取暖。
導演謝晉有兩個智障的孩子,其中一個名叫阿三。阿三在世的時候,每當謝晉外出,他就在門前守著,眯起眼睛來,趴在門鏡上向外張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痴痴等著父親回來,誰勸他也不離開,直到額頭上的眉毛都被門鏡磨得稀疏異常。謝晉對朋友說:「只要我一出門,他就離不開門了,分分秒秒等著我回來。」
我忽然懂得那個成語「望眼欲穿」,心中一陣陣的酸楚。
所謂幸福,就是能和自己的親人廝守在一起。不要讓親人盼他回家,望眼欲穿。
一位白髮的老人,穿著件洗得發白的藍色上衣。他拉著一輛簡易的板車從商場出來,上面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紙箱。車後忽然冒出一個圓圓的小腦袋,五六歲的小男孩,正歪著頭,彎著腰,撅著小屁股,用力幫著他的爺爺推車。一張花兒般的笑臉,為老人抵擋了多少歲月的寒霜。
一次,在火車上,我的對面坐著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子,帶著他八九十歲的母親。他的母親行動不便,一直坐在輪椅上,坐得時間久了,就得換到火車座位上來。兒子抱起骨瘦如柴的母親,小心翼翼地,像是懷抱著一個小小的嬰兒。母親稀疏的白髮,如冬日江畔一叢叢潔白的蘆花。
張愛玲在文章《私語》中寫到她幼年時的弟弟。一次,父親重打了弟弟一頓,他哭了好一陣兒,忘記了,又去陽臺拍皮球玩,而她坐在桌前,端起飯碗,不能說話,眼睛裡溢滿了盈盈的淚水。繼母看見了譏諷她,打的又不是你,委屈的倒是你了。她看見弟弟挨打,代替不了他,幫不了他,保護不了他,只有哭泣。年幼的她,失去了母親的庇護,再富足的生活,也沒有多少人間溫情。她不忍看弟弟挨打受苦,心裡疼痛不已,卻無以表達,唯有落淚如雨。
可是,七十歲的張愛玲,孤獨地走在異國他鄉的街頭,看見櫥窗裡擺放的一種香腸卷,就想起小時候父親常帶她去的一家咖啡館,父親總是愛買香腸卷給她吃。隔著悠長的歲月,再苦澀的舊事,也瀰漫著人世的一縷溫馨。她在風燭殘年的時候,終於放下了對父親的怨恨,放不下的,卻是塵世間的那一點點暖意。老來多健忘,唯不忘思親。
春日枝頭的繁花,好比天邊的彩虹、鳥兒羽毛上抖落的露珠、花瓣上滑落的雨滴、節日裡的幸福,一轉眼就隕落了,過去了。
永遠不會凋零的,唯有人間親情與真愛。
有人說,所謂愛,只是寫在紙上。我說,所謂愛,它滲透、充盈在我們的夢裡、心裡。
【第二篇:永不凋零的親情】
世界上有一種默契叫心靈相通;世界上有一種情感叫至死不渝;世界上有一種關懷叫無微不至;世界上有一種永恆的愛、永不凋零的花朵——親情。是母親與兒女心靈相通;是母親對兒女至死不渝;是母親對兒女無微不至。這便是那綻放的花朵——親情。
世界上每位母親與兒女之間都有默契的時候,記得有一年春節時,村子裡要舉行一次比賽,這必須是親人之間的互動。我與母親報名參加了。比賽的內容為「心有靈犀」,在比賽中,我們得互相點出對方最喜歡的水果、顏色……我與媽媽都很了解對方,所以這次比賽我們毫無疑問地贏得了冠軍。母親十月懷胎生下了孩子,她把全部的愛都寄托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媽媽為了讓我從小就能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她每天晚上都要講故事給我聽。
每當我犯了錯,媽媽就會責罵我,然後教導我,並且讓我獨自在一個房間裡思考,直至我真正認識錯誤為止。在學習上,媽媽總是督促我,還給我買參考書,當我不會做時,媽媽就會陪我去村子中那些大學生裡去請教,直到我能做為止。當然,在家也少不了做一些家務事,媽媽不厭其煩地教我洗碗、燒菜……
媽媽雖然對我嚴格,有時我幾乎得不到什麼自由,我就會對她產生怨恨,甚至討厭,就做一些故意氣媽媽的事。但我內心知道:媽媽其實是對我好,她愛我,她把全部的愛都放在了我的身上。這就是一個母親對兒女至死不渝的愛。生病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孩子生病,其實最擔心的莫過於母親了。記得有一次,我晚上突然發燒,臉上火燙火燙的,嘴裡胡言亂語,媽媽見了急得幾乎要哭了。媽媽為我找來藥讓我吃,又讓我靠在她的身上。這一晚上她不知起來了多少次,一次次來到我的床頭看我。
第二天,家境並不寬裕的媽媽只得去上班,但她那裡放心得下在家害病的孩子啊!時不時打電話來詢問我,而且中午在並不多的休息時間裡,急匆匆地趕回家特意給我燒東西吃,其實小孩子的病說來就來,去得也快,我這時早已變得活蹦亂跳,行動自如了。但媽媽卻不這樣認為。這隻有一位母親才能對兒女付出這樣無微不至的愛。
母親、媽媽,你灑出的愛的光輝照亮了我的世界,你揚起的愛的風帆助我乘風破浪。你撥弄我心鍵上每一個刻骨銘心的音符,讓琴聲飄揚在我整個生命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