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風箏飛滿天
2024-05-20 14:58:06 2
盼望著,盼望著,春天到了,村落裡,田野裡,總算有了春天的影子。
可是,北方的春天老是和冬天藕斷絲連糾纏不清,天氣時好時壞,時冷時熱,讓人有些琢磨不透,自然也猝不及防。有時分明已是陽光和煦輕風拂面的好天氣,卻一夜之間氣溫驟降,一會兒下雨一會下雪,雪夾著雨,雨拽著雪,在季節的邊緣裡跌跌撞撞,攪擾了田野裡剛剛蠢蠢欲動的草芽兒的夢想,迷亂了那些還在路上尋找希望的旅人們的雙眼,把一些有關春天的明媚和暖陽,淺藏在那漸去漸遠的寒冬的背影裡,任性地把人們的想像拉得很遙遠很悠長。
不過,冬天既然已經過去,春天一定會一展風姿直抒胸臆的,就耐心等待吧!
春天真正的來了!這兩天,終於有了難得的晴天,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陣陣清風中,溫暖的陽光緩緩地流淌著,消無聲息地滲入大地溫暖著人的心田,柳樹的情緒也飽滿起來不斷地脹出淡黃的柳芽兒,透過柳枝仰頭看去,淡藍色的天空明淨而春情萌動,一些若絲若絮的白雲悠閒地蕩來蕩去。藍天白雲的下面,好像有幾個形狀各異大小不一飛鳥在飄動!咦,什麼鳥兒,這麼早就來點染春的世界了?仔細一看天空,再看看操場,原來有幾個小孩子在放風箏!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哦!又到了風箏飛滿天的時候,看看孩子們放風箏,感受久違的童趣,也該別有風味吧。
風輕雲淡,正是放風箏的好時候,恰逢周末,操場上、河堤邊放風箏的孩子多了起來。孩子有大點的也有小點的,但都帶著從集市上買來的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風箏,有飛機樣式的,有蜻蜓樣式的,有老鷹樣式的,也有公雞樣式的,都牽著長長的線繩,擺出一副「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架勢。大點的孩子放風箏還行,先用手託著著風箏跑,待風箏飛起後慢慢地拉長線繩,風箏就越飛越高了,看著自己的風箏飛上了天,他們高興得手舞足蹈、志滿意得,仿佛自己發射了航天飛船似的。那幾個小點的孩子,約莫有七八歲,一雙小手要託起大風箏拽著線繩,顯然有些力不從心,他們只好模仿大孩子的樣子,也用手託著風箏跑,試圖讓風箏飛起,可他們的動作不協調,不是風箏飛起了卻不放線,就是風箏還沒飛起就忙著放線,最後的結果自然是風箏一頭栽在地上,有一個小孩子費了好大勁兒,風箏最後飛起了,但由於他不會收放線繩,風箏最終還是沒有逃脫一頭栽下來的命運。每當這個時候,他們便有些垂頭喪氣,稚嫩的臉上就會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神情來。
看著那些可愛的孩子著急的樣子,我有了想幫他們放風箏的念頭,但最後卻放棄:一方面因為我實在也不是放風箏的行家裡手,另一方面,孩子總要長大的,就讓他們自己去琢磨去嘗試吧。
離操場較遠的西邊河堤上,有一個小孩和一個中年人在放風箏,看上去好像是父子倆,兒子有七八歲,父親大約三十來歲。他們的老鷹樣式的風箏已經飛上天空,兒子在前面站著拉線繩,父親在後面貓著腰拽著線繩的末端,邊拽邊喊:「收,收!——放,放!——」。在父親的指導下,兒子顯得收放自如從容不迫,他們的風箏也越飛越高,好像一隻蒼鷹展翅盤旋於天際。
望著滿天飛舞的風箏,聽著孩子們愉快的笑聲,不知不覺中,我的思緒也在春風中飄飛起來,飄呀,飄呀,一直飄到了我兒時放風箏的日子裡。
我的孩提時期,正是文化大革命結束、粉碎「四人幫」之後思想激辯的年代,國家經濟凋敝,百姓生活艱難。這樣的年月,到了放風箏的日子,讓父母拿錢給我們買風箏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因為農民的經濟實在太困窘,而且,即使有了錢也買不到風箏。
這樣的困難是難不住貪玩而又愛動腦筋的我們的。到了放風箏的時間,我們幾個小夥伴便聚在一起開始手工製作風箏,家裡有啥拿啥,有的拿來剪刀,有的拿來自家炕席上的竹篾子,有的拿來家裡的針線,需要的家什齊備,就開始做風箏:先用竹篾子在地上擺出風箏的骨架,有蜻蜓樣的,也有飛機樣的,再用棉線把竹篾子綁起來固定好,一根竹篾子太軟,得綁上兩三根,然後把舊報紙按竹篾子骨架剪成飛機或者蜻蜓的形狀糊到竹篾子上,最後再粘上紙條做成的尾巴,在中心位置綁上棉線後,我們的傑作就面世了。
春光明媚春風蕩漾的日子,我們拿上做好的風箏在離村子不遠的我家地頭的田埂上去放。費了好大的勁兒,風箏飛起了,但飛到幾米的高度後,就在空中上下翻騰左右搖擺,最後一頭栽在地上。如此反覆試了好幾次,都是這個狀況,風箏也摔得面目全非了,我們有些洩氣,便坐在田埂上念叨起來,這個說是這問題,那個說是那問題,爭得面紅耳赤,一時沒了主意。
在田地裡幹活的父親見此情景,放下手中的活,走到我們跟前拿起風箏端詳了一陣,說「狗狗們,做風箏時中間的竹篾子一定要擺正,兩側長度要均勻,尾巴長短要合適,這樣的風箏在空中才能保持平衡!這比如一個人的有良心,良心端了,即使風再大雨再濃也能在自己的路上行走,而且會越走越遠越走越正。連一個風箏也做不端正,以後怎麼做人呢?拿回去重做吧!」
父親的話我和夥伴們聽得似懂非懂,但明白了一點,就是做風箏一定得講究平衡。
我們重新做了一隻風箏,這一次我們做得很仔細很認真,風箏的中軸篾子放得端,兩短距離也度量得相等,尾巴也做了裁剪。拿到田埂上去放,果然不費多大勁就飛起了,我們手中的線被風箏牽引的越來越長,可風箏飛到一個高度後卻在一個水平高度上飄動,不再往上升。
父親好像看出了我們的問題,急忙走過來用手拽住風箏的線,一邊往後退一邊一把一把地往回拽線繩,拽幾把後再把線繩放開一點,如此數次後,我們的風箏越飛越高,直上雲端,夥伴們高興地一陣歡呼,疑惑地問父親:「叔,你咋把風箏放得那麼高呢?」
「狗狗們,你們只知道放線,不知道收線,風箏怎麼飛得高呢!風箏飛上天,靠的是空氣的力量,你往下一拉,空氣的力量就大了,再把線一放,風箏就升高了好多,堅持這樣做,風箏就升高了。這一收一放,有壓力才有動力,這跟咱農民過日子一個理兒啊!」父親的話匣子一開,又是打比方,又是大道理,聽得我們如墜雲山霧海懵懵懂懂。
父親教我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法子還是挺實用的,我用父親教我的方法牽著風箏走過了童年。後來,我兒子放風箏的時候,我用父親的教我的方法又教會了兒子放風箏,給兒子講了父親關於風箏如何才能飛得高的道理。
如今,我已年過不惑,兒子也長大了,我們都走過了放風箏的的歲月,經常回味著父親說過的話,雖然父親長眠在了他曾經耕種過的那塊土地上,但我始終覺得,父親、我和兒子一直牽著一根風箏線,把一隻紙糊的風箏放飛得老高老高。
春光無限,漫天的風箏滿天的思緒,就在我思緒蔓延的時候,不知誰家的樓房間飄出了一首歌: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
記得那年三月三,一夜難合眼,望著牆角糊好的風箏,不覺亮了天,叫醒村裡的小夥伴,一同到村邊,懷抱畫著小鳥的風箏,人人笑開眼,抓把泥土試試風,放開長長的線,風箏帶著天真的笑聲,和白雲去做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