膩子切割刀的製作方法
2024-01-18 09:47:15 2
專利名稱:膩子切割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膩子切割刀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船舶建造的工具,具體說是涉及一種用於修整船體外殼上的覆蓋層與覆蓋層之間的膩子平整度的切割刀。
背景技術:
[0002]一些高新產品需要在船體的殼體表面敷設各種特殊材料的覆蓋層,覆蓋層是一塊塊有厚度的長方形板,但敷設的這些覆蓋層並不能全部覆蓋船體殼體,覆蓋層與覆蓋層之間會留有一定的工藝間隙和工藝孔,這些間隙和孔需要用大量的膩子來填充。[0003]每塊用於覆蓋船體殼體的長方形板上有四個用於壓緊的工藝孔,直徑30mm,填充膩子時必須填充滿工藝孔,這樣凸起的高度較高,待膩子乾燥後必須刮平表面多餘的膩子。 目前主要用打磨機進行打磨,但打磨效果不佳,且費工費時費力。實用新型內容[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與覆蓋層表面緊貼接觸,並能沿其表面滑動的膩子切割刀。[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0006]一種膩子切割刀,用於船舶建造,所述膩子切割刀包括手柄、基座、刀片和壓塊,所述基座底部開有一通槽,基座底部兩側分別通過緊固件與壓塊連接固定,所述刀片設於通槽內,刀片的兩端分別嵌於壓塊和基座之間,手柄置於基座的頂面上,所述壓塊的底面與基座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壓塊與刀片的接觸面傾斜,基座與刀片的接觸面和壓塊與刀片的接觸面平行。[0007]進一步地,所述壓塊為一個凹形結構,包括第一凹槽和設於第一凹槽兩側的第一突出部與第二突出部,所述基座兩側分別設有第三突出部和第三突出部兩側的第二凹槽與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三突出部配合且所述刀片設於第一凹槽和第三突出部之間, 壓塊與刀片的接觸面和壓塊底面的夾角α為4° 8°,所述接觸面最低處與壓塊底面的距離d為0. 8mm 1. 2mm,所述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分別與第二凹槽、第三凹槽配合。[0008]優選地,所述基座底部的通槽的寬度L > 30mm。[0009]進一步地,所述手柄成「V」形,包括兩個上翹的端部,所述端部為圓把手,所述兩個上翹的端部所在延伸面與基座頂面的夾角β均為13° 16°。[0010]優選地,所述手柄和基座通過一塊鐵板焊接而成。[0011]優選地,所述夾角α為5°。[0012]優選地,所述距離d為1_。[0013]優選地,所述夾角β為15°。[0014]優選地,所述緊固件為平頭螺絲,鎖入後,螺絲頂部與壓塊的底面齊平。[0015]該膩子切割刀結構緊湊、輕巧實用,用此膩子切割刀在刮平膩子表面時,能與覆蓋層表面緊貼接觸並能沿其表面滑動,這樣切割後的切割面平整,保證了切割質量和美觀度,節省勞動力,大幅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6]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膩子切割刀的結構示意圖。[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膩子切割刀的A向視圖。[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膩子切割刀的B向視圖。[0020]圖中1-手柄 2-基座 3-鐵板 4-刀片 5-壓塊 6_平頭螺絲具體實施方式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膩子切割刀的結構示意圖。從圖1可知,本實用新型涉及的膩子切割刀包括手柄1、基座2、刀片4和壓塊5,所述基座2底部開有一通槽7,基座2底部兩側分別通過緊固件與壓塊5連接固定,所述刀片4設於通槽7內,刀片4的兩端分別嵌於壓塊5和基座2之間,手柄1置於基座2的頂面上,所述壓塊5的底面與基座2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壓塊5與刀片4的接觸面51傾斜,基座2與刀片4的接觸面21和接觸面51平行。本實施例中,優選地,刀片4為美工刀片,緊固件為平頭螺絲6,平頭螺絲6鎖入後,螺絲頂部與壓塊5的底面齊平。[0022]從圖2可知,基座2底部開有一通槽7,刀片4設於通槽7內,通槽7的寬度L > 30mm,保證切割時切割的膩子能通過凹槽。[0023]從圖3可知,手柄1置於基座2的頂面上,手柄1和基座2之間通過一塊鐵板3焊接而成,即增大了接觸面,能保證焊接強度,使手柄1不易脫落。所述手柄1為「V」形,包括兩個上翹的端部,所述端部為圓把手,施工人員施工時,能握住手柄兩端而不易脫手,且握起來比較舒服。所述兩個上翹的端部所在延伸面與基座2頂面的夾角β均為13° 16°, 優選地,夾角β為15°,這樣施工人員施工時,不用使勁往裡靠就能使切割刀基座2的底面緊貼覆蓋層,往下按切割刀時不會用很大的力,比較省力。基座2底部兩側的中間處均有一塊壓塊5,所述壓塊5為一個凹形結構,包括第一凹槽8和設於第一凹槽8兩側的第一突出部9與第二突出部10,所述基座2兩側分別設有第三突出部11和第三突出部兩側的第二凹槽12與第三凹槽13,所述第一凹槽(8)和第三突出部11配合,第一突出部9、第二突出部 10分別與第二凹槽12、第三凹槽13配合。所述刀片4設於第一凹槽8和第三突出部11之間,壓塊5與刀片4的接觸面51傾斜,接觸面51與壓塊5底面的夾角α為4° 8°,優選地,夾角α為5°。接觸面51最低處與壓塊5底面的距離d為0.8mm 1.2mm,優選地, 距離d為1mm。平頭螺絲6將壓塊5、基座2連接固定,並將美工刀片4壓緊在基座2上。[0024]在切割船體外殼覆蓋層與覆蓋層之間的膩子時,先用該膩子切割刀進行切割修整,再用膩子打磨機進行打磨。使用膩子切割刀切割時,施工人員將兩隻手分別握住手柄1 的兩端,往下按住手柄1短的一端,使切割刀與覆蓋層緊貼接觸,另一隻手沿切割方向拉手柄1的長的一端。由於壓塊5與刀片4的接觸面51和基座2與刀片4的接觸面21平行, 即傾斜方向和傾斜角度都一致,使得刀片4的傾斜方向和傾斜角度也與之一致。在切割時, 由於刀片4與基座2的頂面成一個斜角,這樣切割時與覆蓋層表面緊貼接觸並沿其表面滑動時,切割快速又省力,切割後的膩子表面平整,保證了美觀度和切割質量,大大減少了勞動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權利要求1.一種膩子切割刀,用於船舶建造,所述膩子切割刀包括手柄(1)、基座O)、刀片(4) 和壓塊(5),所述基座( 底部開有一通槽(7),基座( 底部兩側分別通過緊固件與壓塊 (5)連接固定,所述刀片⑷設於通槽(7)內,刀片(4)的兩端分別嵌於壓塊(5)和基座⑵ 之間,手柄(1)置於基座O)的頂面上,其特徵在於所述壓塊(5)的底面與基座O)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壓塊(5)與刀片(4)的接觸面(51)傾斜,基座(2)與刀片⑷的接觸面和接觸面(51)平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膩子切割刀,其特徵在於所述壓塊(5)為一個凹形結構,包括第一凹槽(8)和設於第一凹槽(8)兩側的第一突出部(9)與第二突出部(10),所述基座 (2)兩側分別設有第三突出部(11)和第三突出部兩側的第二凹槽(1 與第三凹槽(13), 所述第一凹槽(8)和第三突出部(11)配合且所述刀片設於第一凹槽(8)和第三突出部 (11)之間,接觸面(51)與壓塊(5)底面的夾角α為4° 8°,接觸面(51)最低處與壓塊 (5)底面的距離d為0.8mm 1.2mm,所述第一突出部(9)、第二突出部(10)分別與第二凹槽(12)、第三凹槽(13)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膩子切割刀,其特徵在於所述基座(2)底部通槽(7)的寬度 L > 30mmo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膩子切割刀,其特徵在於所述手柄(1)為「V」形,包括兩個上翹的端部,所述端部為圓把手,所述兩個上翹的端部所在延伸面與基座( 頂面的夾角 β均為13° 1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膩子切割刀,其特徵在於所述手柄(1)和基座(2)通過一塊鐵板C3)焊接而成。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膩子切割刀,其特徵在於所述夾角α為5°。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膩子切割刀,其特徵在於所述距離d為1mm。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膩子切割刀,其特徵在於所述夾角β為15°。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膩子切割刀,其特徵在於所述緊固件為平頭螺絲(6),鎖入後,螺絲頂部與壓塊(5)的底面齊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膩子切割刀,用於修整填充在船體外殼上覆蓋層與覆蓋層之間的膩子的平整度,主要包括手柄⑴、基座⑵、刀片⑷、壓塊⑸。所述基座⑵底部開有一通槽⑺,基座⑵底部兩側分別通過緊固件與壓塊⑸連接固定,所述刀片⑷設於通槽⑺內,刀片兩端分別嵌於壓塊⑸和基座⑵之間,手柄⑴置於基座⑵的頂面上,所述壓塊⑸的底面與基座⑵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壓塊⑸與刀片⑷的接觸面(51)傾斜,基座⑵與刀片⑷的接觸面(21)和接觸面(51)平行。採用這樣的結構設計後使膩子切割刀在切割膩子時,切割刀能與覆蓋層表面緊貼接觸,並能沿其表面滑動,切割省力,切割後的膩子表面平整,保證了美觀度和切割質量,節省勞動力,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B63B9/00GK202243950SQ20112029630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6日
發明者張國君, 張黎鵬, 李好, 王亞平, 陸勇 申請人: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