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環保冷卻輸送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1-17 22:26:15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冷卻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環保冷卻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冷卻,是指使熱物體的溫度降低而不發生相變化的過程,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在經過熱熔、擠壓等過程後,需要將其產品的溫度降到正常的溫度,以便後續的加工,這就需要將產品進行冷卻,一般的冷卻都是在輸送的過程中進行冷卻,冷卻一般採用水或者冷風機,但是現有的採用水冷的卻冷卻輸送裝置,往往水容易造成水的浪費,採用風機冷卻的,一般都是幾颱風機同時工作,會造成電能源的浪費。為此,我們提出一種環保冷卻輸送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環保冷卻輸送裝置,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環保冷卻輸送裝置,包括集水箱、冷卻器、支架、傳送帶、冷風機和水槽,所述支架上設置有水槽,所述水槽的一側設有水流管道,且水流管道上安裝有水龍頭,所述水流管道與冷卻水箱連接以及冷卻水箱與水流管道之間安裝有水泵,所述冷卻水箱一側連接有集水箱,且集水箱與冷卻水箱之間通過冷卻器連接,所述集水箱出水口處設有過濾層,所述集水箱與水槽通過管道連接,所述支架的一側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第一皮帶輪連接,所述第一皮帶輪通過皮帶與第二皮帶輪連接,所述第二皮帶輪安裝在A滾輪上,所述A滾輪通過送帶與B滾輪連接,所述傳送帶的一側設有冷風機,所述冷風機的一側安裝有溫度傳感器,且冷風機與溫度傳感器電性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冷風機固定安裝在支架上。
進一步地,所述水龍頭的數量為多個。
進一步地,所述傳送帶的工作區穿過水槽。
進一步地,所述過濾層的填充材料為無煙煤。
進一步地,所述集水箱底部設置有閥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一種環保冷卻輸送裝置,通過水冷卻和風冷卻可使得產品的到充分的冷卻,通過在水槽、集水箱和冷卻水箱的設置可將使用過的水進行收集再次利用,節約水資源,冷卻器的設置能夠快速的將收集的熱水進行冷卻,集水箱出水口處設有過濾層,能過將收集回來的水中的雜質過濾下來,避免雜質堵塞水管,溫度傳感器的設置可以檢測到產品經過水冷卻後,溫度是否達標,未達標再啟動冷風機,更加節約資源,結構合理,功能實用,適合廣泛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環保冷卻輸送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環保冷卻輸送裝置的左視圖。
圖中:1、電機;2、第一皮帶輪;3、集水箱;4、連接管道;5、過濾層;6、冷卻器;7、水泵;8、水流管道;9、冷卻水箱;10、支架;11、B滾輪;12、傳送帶;13、冷風機;14、皮帶;15、水龍頭;16、A滾輪;17、水槽;18、第二皮帶輪;19、溫度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2所示,一種環保冷卻輸送裝置,包括集水箱3、冷卻器6、支架10、傳送帶12、冷風機13和水槽17,所述支架10上設置有水槽17,所述水槽17的一側設有水流管道8,且水流管道8上安裝有水龍頭15,所述水流管道8與冷卻水箱9連接以及冷卻水箱9與水流管道8之間安裝有水泵7,所述冷卻水箱9一側連接有集水箱3,且集水箱3與冷卻水箱9之間通過冷卻器6連接,所述集水箱3出水口處設有過濾層5,所述集水箱3與水槽17通過管道4連接,所述支架10的一側安裝有電機1,所述電機1的輸出軸與第一皮帶輪2連接,所述第一皮帶輪2通過皮帶14與第二皮帶輪18連接,所述第二皮帶輪18安裝在A滾輪16上,所述A滾輪16通過送帶12與B滾輪11連接,所述傳送帶12的一側設有冷風機13,所述冷風機13的一側安裝有溫度傳感器19,且冷風機13與溫度傳感器19電性連接。
其中,所述冷風機13固定安裝在支架10上。
其中,所述水龍頭15的數量為多個。
其中,所述傳送帶12的工作區穿過水槽17。
其中,所述過濾層5的填充材料為無煙煤。
其中,所述集水箱3底部設置有閥門。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環保冷卻輸送裝置,工作時,打開水流管道8上的水龍頭15,對產品進行水冷卻,溫度傳感器19檢測到傳送帶12上產品的溫度不達標時,啟動冷風機13對產品進行風冷卻,若達標則不啟動冷風機13,這樣避免了浪費,雙重冷卻也保證產品能達到標準溫度,不影響下道工序的質量,水冷卻過程中產生的水通過水槽17底部的連接管道4流入集水箱3,再通過集水箱3出水口處的過濾層5進行過濾後,進入到冷卻水箱9中,其中冷卻器6對過濾後的水進行冷卻,冷卻過後的水通過水泵7抽送到水流管道8中,進行再次利用,更加環保。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