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朗讀者第11期觀後感

2023-07-30 13:40:38

  朗讀者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由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擔當製作人。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朗讀者第11期觀後感,歡迎來查閱。

  朗讀者第11期觀後感【一】

  周六晚上,準時與《朗讀者》相約。

  昨晚八時零五分,伴隨著青年鋼琴家吳牧野悅耳動聽的鋼琴聲,央視一套主持人董卿身著一套幹練的白色職業裝向觀眾款款走來,拉開了《朗讀者》第十一期的序幕。這一期的主題詞是「那一天」。

  董卿的開場白是「那一天,一定是讓你難忘的一天,也許是金榜題名時,也許是洞房花燭夜,也許是19世紀的某一天,左拉、雨果、巴爾扎克,在左岸咖啡館構思著傳世之作,也許是阿姆斯特朗自身的一小步,代表著人類的一大步,被載入史冊。如果說時光的藤蔓攀爬著光陰的故事,那一天,一定是千迴百轉的一枝,今天就讓我們和一位又一位朗讀者一起來回顧那一天。」

  在科學發展的任何一個階段都離不開想像力,所以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第一位朗讀者,他的想像力一定是超乎尋常的,他也把我們中國的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水準,他的六部長篇科幻小說和三十多篇短篇科幻小說共計四百多萬字,都創作於一個偏僻的小城。劉慈欣朗讀的是史蒂夫·霍金的《時間簡史》中的片段。謹以此篇,獻給把他帶上科幻之路的阿瑟·克拉克。

  我們常說時間留不住,但是總有一些美好的、激動人心的時刻,被攝影師用他們的鏡頭定格下來。中國照相館,已經有八十年的歷史了,稱得上是中華老字號。接下來的這位朗讀者,就是中國照相館的特技攝影師姚建中。1947年10月12日那天,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是個普通的日子,但是對於王起洪、吳文霞夫婦這對夫婦來說,卻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是他們倆結婚的日子。他們走進中國照相館,而後每隔五年,夫妻倆都會去中國照相館拍一張結婚紀念照,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1947年10月12日的那張結婚照,是姚建中的父親拍的,2007年之後的照片,都由姚建中來拍攝,今年是王起洪(93歲)、吳文霞(88歲)夫婦這對夫妻結婚七十周年,已經牽手走過白金婚。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為了那一天,中國人等了一百五十年,所以當米字旗緩緩降下,當五星紅旗在香港的上空冉冉升起,當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三軍齊發,那一天,所有中國人的心緒久久難以平靜。接下來這位朗讀者,那天就在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的現場。作為外交官,他見證了外交世界的風雲變幻、暗潮湧動,他就是安文彬。他朗讀的是革命先烈方志敏用血和淚寫出的一篇文章《可愛的中國》,獻給二十年前的那一天——7月1日香港主權回歸中國。

  金士傑是一位來自臺灣的演員,被人們稱為老戲骨,臺灣有媒體評論他說雖然入行晚,但是能夠震動江湖,在他六十五年的人生歲月裡,一定有許許多多難忘的時刻,但是他卻用奇幻來形容那一天,是怎樣的一天呢?就是2011年5月,他的龍鳳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他六十歲,才有了自己的第一胎孩子,他朗讀的是《相約星期二》,獻給他兩個可愛的孩子。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首詩描繪的是梅花清雅香逸的形態,接下來的這位朗讀者,不僅她的名字暗合著這首詩,而且在她身上,她的性格也頗有一些梅花不畏嚴寒的倔強勁兒,江疏影朗讀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唯一的作品,也是經典小說《飄》,謹以此篇獻給那些並不想索然無味過一生的自己和人們。

  1984年11月20日的那一天,一個由科學家、軍人、建築工人、記者等五百九十一人組成的南極科考隊從上海出發,奔赴南極,他們將要在南極建設我國第一座南極科考站長城站,而那樣的一支龐大的科考隊的領隊叫郭琨。到目前為止,我國建成的四座南極科考站中,有兩座是他親自率隊指揮建設而成的。可以說他經歷過暴虐的環境,經歷過與死神的擦肩,接下來有請科學家,南極考察站長城站站長郭琨(82歲),他們幾乎是斜穿了太平洋,而後到達了世界上最南端的一個國家阿根廷,稍作補給之後,再開往南極的喬治王島,這一路,穿越五個風帶,兩個季節,十三個時區,大傢伙編了一個順口溜:「一言不發,二目無光,三餐不食,四肢無力,五臟翻騰,六神無主,七上八下,九(久)臥不起,十分難受」南極的暖季只有三個多月的時間,那時留給我們科考隊的時間只有兩個多月了,他們卻僅用四十天的時間建成了長城站,創造了不可思議的神話。從1984年中國人第一次登上南極喬治王島到現在,南極科考隊經歷了三十多年的艱苦奮鬥,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一代又一代的南極科考人員把足跡留在了那樣一個充滿科學之謎、冰封雪埋的世界裡,雖然那一天已成為過去,但是那幾代人願意為了科學,為了國家,為了人類,獻出了青春乃至生命的精神,值得永遠被銘記。

  朗讀者第11期觀後感【二】

  我也是一個將要直面六十歲的人了,當然有很多時刻值得回憶:拿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天,文章發表獲獎那一天等等,但我最想說的是關於兒子的那一天。20xx年8月31號,這一天兒子坐上了呼嘯的列車奔向了遠方,我悄悄地將這張車票拍了照,保存了下來。

  那一天,是我這個母親將兒子推了出去。我要讓自己的兒子到實踐中,要讓他到茫茫的人海中去檢驗自己的聰明才智;我要等到有一天,兒子發自內心擲地有聲地說出那句話:「我不比別人差,我能行。」作為一個母親,我了解自己的兒子,他一定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我相信自己預期的目標能夠實現。從那一天起,我也做好了後半生不依賴兒子的準備。

  我內心所經受的巨大痛苦和掙扎,就是在兒子大學畢業的當兒。即將大學畢業的兒子,和成千上萬的同齡人一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的期望是考研,兒子應該再搏一把,考個研究生,甚至是名牌大學的研究生,那樣就可以將本科不理想的遺憾彌補一下。兒子也選了專業,報了名,和同學們一起在認真地複習。

  放暑假了,我讓兒子回來了,我們給他做飯,可以讓他專心地複習。誰也沒有想到兒子所做的和我的初衷大相逕庭。兒子接了一個家教,我怎麼都不能理解這個舉動,他又不肯解釋,後來我想一個小孩,權當調節一下大腦吧。

  完全出乎我的所料,兒子每天都要去給這個小孩兒輔導功課。因為孩子程度太差,兒子輔導之後又很有起色,所以漸漸地家長就要求每天去兩次。酷暑天氣,兒子冒著高溫,頂著烈日,要轉兩次車,幾乎是從偌大的鄭州市的這邊跑到了那邊。中午十二點到家,吃完飯顧不上休息,一點多鐘就又出發了。心疼之餘我也曾把兒子的這種做法理解為愛心,敬業精神,面對這麼差的孩子他這麼有毅力,肯吃苦,今後做什麼都不怕。

  我在心裡想,你畢竟也在準備考研呀,多麼關鍵的時候哇,時間每分鐘對你都很重要,更何況每天你把大塊兒時間給了人家,你自己僅靠晚上筋疲力盡地熬夜,複習質量能保證嗎?有一天,我壓著心中的火,用我的職業作掩護,謊稱去看看這個孩子,幫他制定一下語文提高計劃,兒子欣然同意讓我跟著他一塊兒去,從兒子口中得知,家長也很希望我這個教師媽媽去助一臂之力呢。

  輾轉到了這個學生家,這位家長是個領導幹部,這是我的第一印象。可怕的判斷出現在我的腦海裡,難道兒子這麼辛苦地無代價地輔導這個孩子,有什麼期望在他身上嗎?做領導的都比普通人聰明,最知道爭分奪秒。他直接把作業本遞給我的兒子,然後將課本和資料遞給我,意思是讓我們趕緊開始。我把書本都放下,然後將兒子手中的本子也接過來放下。對這位家長說:「咱們先說說話。」他這才勉強坐了下來,誇我的兒子多麼優秀,多麼有耐心。我沒敢打聽他的職位有多高,官有多大,只是說兒子現在面臨考研,輔導不能再進行下去了。

  我拉起兒子從那一家走了出來。路途上輾轉一個多小時,不管是頂著大太陽等車的時候,還是坐在車上;不管是在等下一趟車的時候,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還是我們兩個一塊兒拐到菜場去買菜……整個過程中我沒有給兒子說一句話,因為我的心在疼,我的淚在往心裡流。那天中午我們到家已經很晚了,我給兒子做了他最愛吃的番茄炒雞蛋。

  中午我躺在床上,真想發出一種痛苦地呻吟。我想對兒子說的話太多了:「兒子呀,你怎麼能這樣給自己定位呢?你怎麼不能正確地看待你自己呢?你是不需要靠別人來拉你一把的呀,小學時你是班裡的前幾名,在堂堂有名的鄭州八中,一年級和二年級上期,你都是學校培優班的學生。你的語文和英語一直都是前幾名,一直保持到高中畢業。你的作文向來都是高分,外教總是將你的英語短文印發給同學們。高中時,因為偏科,英語老師允許你上課做其他作業,高考下來,英語老師第一個找到你了解情況。高考畢業你去考雅思,很輕鬆地考了6分。儘管偏科使你的高考成績不很理想,但是憑著你紮實的底子,再努力一把,考上研究生絕對沒有問題。將來再考公務員,這對你來說是輕鬆的事,可你自己為什麼不去這樣想呢?周圍的同學靠家長靠關係,那是他們文化課的底子太薄弱了,望塵莫及。」回想起兒子經常給我念叨同學們都怎樣不費吹灰之力安排了很好的工作,耳濡目染也是難免的呀。但我希望自己的兒子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不靠父母不靠任何人,完全靠自己的實力去擁有一份工作。

  我只是簡單地甩給兒子一句話:「一切都要靠自己。」接下來兒子參加考研,參加公務員考試,我都陪著他。即將進考場時,兒子面對熙熙攘攘考生,有時候他的眼神是迴避的,有時候他不由自主地說一句:「還是這麼多人呀。」兒子給我講過,他坐在考場上疊卷子的時候手都發抖得疊不成。這一切不能不讓我看到兒子的內心是一種膽怯,他肯定認為滿院子的考生,任何一個人都比他強。他口口聲聲地說不願意當公務員,一杯茶水一張報紙很沒有意思,我把這當成他害怕考試,他不自信。

  是一種無奈,還是形勢的發展,現在也說不清了。但當時一種強烈的願望就是必須讓兒子知道他很有實力,我也曾經很多次幫他回憶他自己,他總是淡淡地輕蔑地笑笑,然後說一句:「你總看到你自己孩子好的那些方面。」

  經過一段時間的痛苦掙扎和醞釀之後,我終於下了決心,讓兒子合上了書本,給他指了一個方向,那張車票攥在兒子手裡的時候,我相信從那一天之後,兒子會找到屬於他自己的一切。

  在那片熱土上,兒子種下了夢想和希望,它們不僅發芽,還茁壯地成長著。如今兒子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喜悅,眼睛總是看著遠方,我看到了兒子的眼睛發著的光,那是對未來的一種希望啊!

  「謝謝媽媽!」這是兒子現在最常說的一句話,這裡包含的都有什麼,只有我們母子倆懂。

  朗讀者第11期觀後感【三】

  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第十一期於上周六播出,該期主題為「那一天」。當天,作為朗讀嘉賓之一的江疏影一襲簡約黑白裝優雅亮相。不僅現場聲情並茂地誦讀了美國著名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長篇小說《飄》,還與觀眾分享獨屬於自己「那一天」的背後故事,最後更認真走心坦言:「最美的青春要留給夢想」。

  江疏影:想走屬於我江疏影自己的路

  2004年江疏影以專業課第一的成績考進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畢業後,她並沒有像同學陳赫、鄭愷那樣立刻投入演藝事業。而是偏偏反其道行之,選擇出國留學深造。節目中她坦言,當時做這個決定,身邊出現了很多反對的聲音。但她堅定:「我想走屬於我自己江疏影的路,這條路沒有什麼錯誤和正確,因為那是我的選擇」。

  留學的現實情況與江疏影想像的相差甚遠。由於語言障礙,她從零開始學習英文,大多數人用一年時間便獲得的MA,她卻用了足足兩年半的時間,期間付出的努力更是不勝枚舉。由於選擇的是經濟學科,所以需要同時學好英文、經濟以及數學,這三門她基本都是從頭開始。江疏影淡淡地講述那段往事:「當時有一本1000多頁的經濟學科書,對於我來說簡直是天書,但又不想放棄,只能通過一個個查字典的方式在每個單詞上面備註中文意思,最後把這本書成功『拿下』,這本書至今都還保留著。」

  除了學業上的困難,獨自一人漂泊在外,身邊沒有熟悉的朋友,沒有親人陪伴的江疏影更被孤獨感、無助感包圍。一種情感的脆弱亦發明顯,如果網絡連接出問題,她就會控制不住地大哭起來。但慶幸的是,她都堅持了過來。隨後她表示:「那段經歷造就了現在的我,造就了我是有價值的,我和其他人不一樣」。

  也正是如此,江疏影在《花少3》的異國冒險旅途中,作為團隊的「姐姐」擔當,不僅承擔起照顧隊友的角色,更成為溝通協商的關鍵人物。遇事臨危不亂,能夠有序的逐一解決。在感情方面,也可以較好地協調隊友間問題,成為了團隊中的「定心丸」。

  江疏影:最美的青春留給夢想動靜皆可兩相宜

  在被問及為何會選擇《飄》作為分享讀物時,江疏影認真表示:「自己與小說主人公斯嘉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樣的倔強、不服輸、勇於挑戰、果敢」。同時她也表示:「想把這段朗讀獻給那些徘徊在夢想跟現實的那些人,想告訴他們,應該把最好的、最美的青春留給夢想。」正式朗讀前,江疏影更說道:「謹以此篇獻給那些並不想索然無味過一生的自己和你們」。

  朗讀過程中,江疏影展現出科班出身的專業水準,全情投入,時而開心微笑,時而悲傷愁眉,抑鬱沉穩的語調,將對小說逐字逐句透徹的理解展露無疑。讀到動情處,手掌更不由自主的貼在心臟一側,仿佛她就是主人公,感受著她的心跳,帶領觀眾一同進入《飄》的世界。

  相比於《朗讀者》舞臺上靜若處子的江疏影,冒險真人秀《花少3》以及《快本》中的她則動若脫兔,展現出幽默活潑的一面。無論是舞臺上沉穩內斂的江疏影,又或是真人秀中堅強獨立的江疏影,雖然看似動靜皆宜甚至有些「分裂」,卻在每一次出現的時候都帶來驚喜,讓人不禁期待去發現她更多的不同面。

  朗讀者第11期觀後感【四】

  二戰後生活在柏林的15歲少年邁克患上了猩紅熱,他坐車到很遠的圖書館中找尋自己愛看的書籍。邁克有一次在路上病發,漢娜將他送回家,兩人開始漸漸交談起來。病好的邁克,回到了漢娜所居住的房間,而兩顆同樣寂寞的心,此刻交匯在了一起,15歲的邁克和35歲的漢娜發生了一段驚世駭俗的忘年戀,此後漢娜總是讓邁克為她朗讀,在邁克的朗讀中,漢娜像個孩子似的時而痛哭,時而大笑,那個夏天,邁克滿16歲之前的那個夏天,是他們一生中最短暫最快樂最不能忘懷短暫時光。相愛容易,相處太難。漢娜最後離開了邁克。而邁克再一次看見漢娜是在對二戰戰犯的審判席上。漢娜作為主要戰犯被判終身監禁。在漢娜終於特例獲釋時,長大的邁克再也沒有當年的激情。而冷漠的邁克也讓此時白髮蒼蒼的漢娜心灰意冷,最終選擇了在監獄上吊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人性都是善良的,然而戰爭會扭曲這一切。噹噹年那個善良的少婦漢娜坐在審判庭上的時候,想必不光是邁克,所有的觀眾都會感到驚訝,那樣一個善良的人,居然會是一個放火燒死300人的納粹戰犯。當漢娜坦然的承認她做過這一切的時候,她顯得是那樣的可怕。漢娜真的變了嗎?不!她依然是當初那個漢娜,仔細的觀眾可以發現漢娜是唯一一個誠實回答法官的問題的人,然而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一切?答案就是戰爭。因為戰爭,漢娜成為了無情的女看守;因為戰爭,漢娜把在毒氣室和焚屍室每天不間斷的殺戮看成了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就如同每個人每天要吃飯睡覺一樣。直至到法庭上漢娜也這樣反問道法官,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戰爭泯滅了像漢娜一樣所有善良的人。戰爭不光摧毀著物質,更可怕的是他摧毀了人的心靈。

  觀看完本片,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是由凱特溫斯萊特扮演的漢娜。漢娜悲劇的一生讓我唏噓不已,首先漢娜是一個非常有自尊的一個女性,在法庭審判中,要強的漢娜為了不讓別人看出自己是文盲,她毫不猶豫的承認了本來不該自己一個人承擔的罪行。而多年後,邁克冷漠的態度讓漢娜覺得自己關於邁克還一直愛著自己想法是那樣的可笑,覺得邁克寄給自己他朗讀的磁帶給自己帶來的感動是那樣的不真實,她選擇用自己的生命維護著那殘留的自尊。第二,漢娜是一個敢愛敢恨的人,從開始她敢愛上一個比自己小20歲的邁克開始,從那個老闆對邁克說希望你媽媽會喜歡,然後勇敢地接受邁克的吻開始,她就是那樣鮮活地敢愛;從她開始認為自己和邁克不合適的時候,她毫不留戀地離開;從最後她認為邁克不再愛自己,她毫不猶豫地選擇死亡的時候,她又是那樣鮮活地敢恨。行到後段,邁克開始給漢娜寄出他所朗讀的作品磁帶,當邁克那熟悉而又陌生的聲音從錄音機中緩緩流淌出來的時候,不光是漢娜我也是雙眼噙著淚水,這一刻過去與現在的時光重合到了一起。可能在漢娜的思維中又回到了那個美麗的夏天,每天匆匆趕來的邁克深情地在為他朗讀著帶小狗女人,為他朗讀著荷馬史詩中的故事,而此刻,時過境遷,漢娜已經成為階下囚,而邁克也早已是一個女兒的爸爸。但是那熟悉的聲音卻又將兩個人連在了一起。有了邁克的鼓勵,漢娜仿佛找到了生活的希望,文盲的她通過邁克的錄音開始吃力的學習一個個單詞,最後竟然可以寫出一些簡單的句子,這不能不說也是愛情創造的一個小小的奇蹟吧。然而好景不常,邁克後來再也沒有寄給漢娜磁帶,而她無數次地詢問都石沉大海,漢娜也放棄繼續下去的希望,或許她和邁克都知道他們都已經回不去那個夏天了,這輩子他們只能註定相愛,不能廝守。

  還記得邁克的導師在上課時講過這樣一句話――保密是西方文學中的核心,是由不同原因,而有著不同個性的人塑造,有的邪惡,有的高尚,從而導致他們不願公開。而這句話的出現剛好是在邁克詢問漢娜名字的時候,這或許有意無意的地想向我們傳達什麼,而這句話也暗示了兩人今後的命運。很顯然,當時的邁克根本就沒有在意他導師所講的,他那時只是想早點下課,早一點見到漢娜。如果若干年後的邁克還能記起,不知是怎樣地感嘆。命運其實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我們,而我們大多數人和邁克一樣,都忽視了它的存在,造成了許許多多的遺憾,但或許就是有這種遺憾,我們的人生才顯得豐富多彩。

  本片在拍攝技巧上,並沒有使用什麼花哨的鏡頭語言,全片都是以一種很樸實的敘述性鏡頭來進行。不過樸實不代表沒有亮點,在一開頭,導演用主觀鏡頭拍攝那一列列車駛過,在回到過去以客觀鏡頭拍攝坐在列車的邁克,給人一種現在與過去交織的感覺,讓人感覺處理的十分巧妙。在音樂背景的使用上,導演選擇的是一些很舒緩的音樂,不僅和本片主題相契合,更是將觀眾帶入到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惆悵氛圍中。在色調的運用上,導演選擇的是一種偏暖色調,我認為這樣選擇的理由同音樂的使用有異曲同工之妙。

  總的來說,《朗讀者》是一部看完後讓人深思的一部電影,你或許為漢娜和邁克的感情惋惜,或許為漢娜的所作所為感到不可理喻,或許會為邁克的最後的絕情感到失望,但是我想說的是它無關善惡,有關愛情。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