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製作方法
2024-01-18 01:08:15
專利名稱: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裝置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雙金屬複合輸送管。
背景技術:
腐蝕性油氣田開採出來的油氣含有H2S、C02、C1_等腐蝕性介質,這些介質對輸送管 材具有很強的腐蝕性,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往往帶來一些災難性後果,如人員 傷亡、停工停產和環境汙染等。腐蝕給石油工業造成的事故經濟損失很大。因此對使用的 管材提出了更高的耐蝕要求。選用性能優良的管材是防止腐蝕事故的主要措施,但一般價 格低廉的碳素或低合金鋼管的耐蝕性較差,而耐蝕性好的不鏽鋼、鎳基合金、鈦及鈦合金等 材料的價格高,為節約高價材料的用量,人們開始研究、製造和選用複合管材,包括雙金屬 複合輸送管。現有的雙金屬複合輸送管,大多數採用接頭連接處焊接。已有技術方案是在外管 兩端焊接接頭,接頭是耐腐蝕材料,外管為碳素鋼或低合金鋼,二者屬於異種金屬焊接,其 焊接性能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影響了油氣輸送管的安全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連接強度大、安全性能高的雙金屬複合輸送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雙金屬複合輸送管,包括內管和外管,內管由耐腐蝕材料 製成,內管位於外管的內部,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一端或兩端具有連接部,連接部由耐腐蝕 材料製成,內管與連接部相焊接,連接部的第一端與外管通過螺紋相連接,至少一個連接部 的第二端具有焊接坡口。進一步地,連接部與內管採用相同的材料製成。進一步地,外管由碳素鋼或者低合金鋼製成。進一步地,外管的兩端的外壁上具有螺紋。進一步地,外管的兩端分別具有管狀的連接部。進一步地,焊接坡口位於連接部的第二端的外端面上。進一步地,連接部的第二端的內直徑等於外管的內直徑。進一步地,內管延伸跨越連接部與外管之間的接縫,並焊接於連接部的第二端的 內壁上。採用本實用新型的雙金屬複合輸送管,內管由耐腐蝕材料製成,連接部由耐腐蝕 材料製成,內管與連接部相焊接,連接部的第一端與外管通過螺紋相連接,連接部的第二端 具有焊接坡口。由於連接部與外管通過螺紋相連接,因此避免了異金屬焊接,保證了焊接 強度。連接部的另一端與另一根雙金屬複合輸送管一端的連接部相焊接,是同金屬焊接,也 能滿足管路之間的連接強度的要求。另外,連接部採用耐腐蝕材料,避免了連接部自身受到 腐蝕,也保證了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安全性能。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 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 中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結構示意圖;以及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連接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如圖1所示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一種雙金屬複合輸送管,包括內管 10和外管20,內管10由耐腐蝕材料製成,內管10位於外管20的內部,雙金屬複合輸送管 的一端或兩端具有連接部30,連接部30由耐腐蝕材料製成,內管10與連接部30相焊接,連 接部30的第一端31與外管20通過螺紋相連接,至少一個連接部30的第二端32具有焊接 坡口 33。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內管10為薄壁平端管,將內管10放置在外管20內後,藉助 外力使內管10擴大變形並緊貼外管20及連接部30的內壁。連接部30與外管20的連接 採用螺紋連接形式,避免了可能發生的異金屬焊接造成的焊接強度下降,保證了雙金屬復 合輸送管的連接強度和連接性能;耐腐蝕材料製成的內管10,在輸送的油氣中有腐蝕性介 質存在時,能保證在內管10中的腐蝕介質不接觸外管20,保護外管20不受腐蝕性介質腐 蝕,保證了雙金屬複合輸送管使用的安全性。連接部30採用耐腐蝕材料,避免了連接部30 本身受到腐蝕介質的腐蝕,保證了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管路運輸的安全性能。連接部30的 第一端31與外管20 —端採用螺紋連接,連接部30的第二端32上具有焊接坡口 33,用於 與另一根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一端的連接部30的第二端32上的焊接坡口 33相焊接,從而 將多根雙金屬複合輸送管連接在一起,以達到油氣輸送所需要的管路的長度。焊接坡口 33 可以分布在兩根通過連接部30相連接的任意一根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連接部30的第二端 32上,也可分布在每個連接部30的第二端32上。對於多根連接在一起雙金屬複合輸送管 來說,其首根和最末一根的雙金屬複合輸送管上僅有一端具有連接部30,即對於雙金屬復 合輸送管來說,連接部30分布在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一端或兩端。優選地,連接部30與內管10採用相同的材料製成。如圖1所示,外管20的兩端 分別具有管狀的連接部30。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連接部30由厚壁管加工而成,在其第一端31加工內螺紋,在 其第二端32加工焊接坡口 33。連接部30與內管10相焊接。連接部30與內管10的材質 相同,都是耐腐蝕材料製成,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能和與內管10相匹配的焊接性能,避免 了內管10與連接部30在焊接時的造成異金屬焊接,保證了二者的連接強度和焊縫密封性 能,進一步加強了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管路運輸的安全性能。如圖1和圖2所示,優選地,焊接坡口 33位於連接部30的第二端32的外端面上。焊接坡口 33加工於連接部30第二端32的外端面上,用於與另一根雙金屬複合輸 送管一端的連接部30上的焊接坡口 33相焊接。另外,焊接坡口 33可以根據雙金屬複合輸 送管的管徑大小等因素加工成不同的形狀,以達到最好的焊接效果。[0024]在本實施例中,外管20由碳素鋼或者低合金鋼製成。外管20是碳素鋼或者低合金鋼,其外徑一般為60mm至720mm,厚度為4mm至40mm, 外管20的壁厚較大,在使用過程中主要用於承受外力或內壓;與之相匹配的,內管10是耐 腐蝕材料,內管10的材質為不鏽鋼、鎳基合金、鈦及鈦合金或其他耐蝕性材料,厚度為Imm 至4mm,壁厚較小。內管10緊貼外管20和連接部30的內壁,主要起抗腐蝕作用。外管20 採用普通的碳素鋼或者低合金鋼,保證了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造價的低廉;內管10和連接 部30採用耐腐蝕材料,雖然材料的價格較高,但是由於內管10的壁厚較小,連接部30長度 很短,在起到耐腐蝕作用的同時,也避免了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成本過高。因此,本實用新 型的雙金屬複合輸送管,在保證各項性能指標的前提下,將成本限制在合理的範圍內,有利 於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推廣和使用。如圖1所示,外管20的兩端的外壁上具有螺紋。外管20的兩端的外壁上具有螺紋,即在外管20的兩端加工公螺紋,外管20兩端 分別與連接部30第一端31螺紋連接。螺紋連接避免了外管20與連接部30之間的異金屬 的焊接,保證了連接強度。內管10的兩端分別與外管20兩端的連接部30的內壁進行密封焊接,將內管10 中的腐蝕介質與外管20完全隔離,防止外管20受到腐蝕。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連接部30的第二端32的內直徑等於外管20的內直 徑。優選地,如圖1所示,內管10延伸跨越連接部30與外管20之間的接縫,並焊接於連接 部30的第二端32的內壁上。由於連接部30的第二端32的內直徑等於外管20的內直徑,因此,連接部30與外 管20通過螺紋連接後,管路內壁平滑過渡沒有突起。如圖1所示,內管10延伸跨越連接部 30與外管20的內壁平齊處接縫,並將接縫遮擋住,防止內管10內的腐蝕介質進入連接部 30與外管20形成的接縫處並腐蝕外管20。內管10焊接於連接部30的第二端32的端部 的內壁上,焊縫位於連接部30的第二端32的端部的外邊緣,即使連接部30的第二端32的 內直徑較小,也可以很容易的進行焊接。如圖1和圖2所示,在連接部30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的內壁的過渡處,具有 一個環形抬肩。如圖1所示,外管20與連接部30連接時,外管20的端部頂在連接部30的 環形抬肩處,在螺紋擰緊之後,可起到擰緊定位作用,防止外管20和連接部30的連接在施 工作業中可能出現相互配合的螺紋被擰過預定位置的「過擰現象」,從而防止內管10與連 接部30的焊縫出現開裂。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雙金屬複合輸送管,內管和連接部均由耐腐蝕材料製成,內管與連 接部相焊接,連接部的第一端與外管通過螺紋相連接,至少一個連接部的第二端具有焊接 坡口。由於連接部與外管通過螺紋相連接,因此避免了異金屬焊接,保證了焊接強度。連接 部的另一端與另一根雙金屬複合輸送管一端的連接部相焊接,是同金屬焊接,也能滿足管 路之間的連接強度的要求。另外,連接部採用耐腐蝕材料,避免了連接部自身受到腐蝕,也 保證了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安全性能。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 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雙金屬複合輸送管,包括內管(10)和外管(20),其特徵在於,所述內管(10)由 耐腐蝕材料製成,所述內管(10)位於所述外管(20)的內部,所述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一端 或兩端具有連接部(30),所述連接部(30)由耐腐蝕材料製成,所述內管(10)與所述連接部 (30)相焊接,所述連接部(30)的第一端(31)與所述外管(20)通過螺紋相連接,至少一個 所述連接部(30)的第二端(32)具有焊接坡口(3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金屬複合輸送管,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部(30)與內管 (10)採用相同的材料製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金屬複合輸送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外管(20)由碳素鋼或 者低合金鋼製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金屬複合輸送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外管(20)的兩端的外 壁上具有螺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金屬複合輸送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外管(20)的兩端分別 具有管狀的連接部(30)。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金屬複合輸送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焊接坡口(33)位於所 述連接部(30)的所述第二端(32)的外端面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金屬複合輸送管,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部(30)的所述第 二端(32)的內直徑等於所述外管(20)的內直徑。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金屬複合輸送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內管(10)延伸跨越所 述連接部(30)與所述外管(20)之間的接縫,並焊接於所述連接部(30)的所述第二端(32) 的內壁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金屬複合輸送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金屬複合輸送管包括內管和外管,內管由耐腐蝕材料製成,內管位於外管的內部,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一端或兩端具有連接部,連接部由耐腐蝕材料製成,內管與連接部相焊接,連接部的第一端與外管通過螺紋相連接,至少一個連接部的第二端具有焊接坡口。由於連接部與外管通過螺紋相連接,因此避免了異金屬焊接,保證了焊接強度。連接部的另一端與另一根雙金屬複合輸送管一端的連接部相焊接,是同金屬焊接,也能滿足管路之間的連接強度的要求。另外,連接部採用耐腐蝕材料,避免了連接部自身受到腐蝕,也保證了雙金屬複合輸送管的安全性能。
文檔編號F16L13/02GK201779363SQ20102052767
公開日2011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14日
發明者謝凱意 申請人:衡陽華菱鋼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