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水循環全自動淨化處理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20:52:52 1
魚缸水循環全自動淨化處理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魚缸水循環全自動淨化處理系統,包括魚缸和淨化處理裝置,淨化處理裝置包括CTO預處理濾芯、UF膜、氨氮處理濾芯和K33解毒濾芯,在魚缸與CTO預處理濾芯間還設置有進水電磁閥和自吸泵,CTO預處理濾芯與所述UF膜間設置有第一低壓傳感報警器,UF膜與所述氨氮處理濾芯間設置有第二低壓傳感報警器,氨氮處理濾芯與K33解毒濾芯間設置有流量報警器;通過淨化處理裝置對魚缸水進行四道遞進式處理,特別是氨氮濾芯可有效處理魚類糞便,循環使用的水水質得到極大提高,同時增加電磁閥、報警器等,使系統更智能更人性化,自動化程度高,而且增加了自動衝洗功能,系統使用周期更長。
【專利說明】魚缸水循環全自動淨化處理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水處理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魚缸水循環淨化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養魚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愛好,養魚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情操,同時也可以改善周圍的環境,養魚也有一個讓人很頭疼很煩惱的事情,就是要不定期的給魚缸換水,特別是一些名貴的金魚,如果換水不及時,可能導致魚死亡,造成非常大的經濟損失,人工換水,很麻煩而且容易忘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人們想出了很多給魚缸換水的裝置,這可以解決了更換水麻煩的困惱,但是也存在一個問題,頻繁換水,水資源浪費非常嚴重,而且換出的水不經處理直接排出對環境影響較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國專利文獻CN203194331U公開了一種一種魚缸水循環裝置,這種魚缸水循環裝置包括一個下魚缸、水泵、過濾層、淨化層、上魚缸、三通閥和浮球閥裝置,水泵置於下魚缸內,採用管道經三通閥後連接到位於上魚缸上部的水泵出水口,浮球閥裝置採用管道經三通接頭後連接到位於上魚缸中的虹吸管,三通閥與三通接頭之間設有連接短管,在浮球閥裝置上設有虹吸出水口,固定在管夾上的水泵管道與虹吸管道之間設有一個微孔管,這個水循環裝置可以重複利用水資源,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單純通過過濾層和淨化層來處理,處理效果差,水質不好,而且沒有自動清洗功能,淨化設備使用時間長後就會失效,再者,裝置自動化程度低。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水處理效果好、使用智能方便的全自動淨化處理系統。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處理效果不理想、使用不方便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魚缸水循環全自動淨化處理系統,包括魚缸和淨化處理裝置,所述淨化處理裝置包括CTO預處理濾芯、UF膜、氨氮處理濾芯和K33解毒濾芯,所述CTO預處理濾芯、UF膜、氨氮處理濾芯、K33解毒濾芯從右至左依次排列且兩兩之間分別通過水管連通,所述CTO預處理濾芯進水口通過水管與所述魚缸連通,在所述魚缸與CTO預處理濾芯間還設置有進水電磁閥和自吸泵,所述CTO預處理濾芯與所述UF膜間設置有第一低壓傳感報警器,所述UF膜的進水口與外置自來水接口通過水管連通,所述UF膜與自來水接口間還設置有衝洗電磁閥,所述UF膜與所述氨氮處理濾芯間設置有第二低壓傳感報警器,所述氨氮處理濾芯與所述K33解毒濾芯間設置有流量報警器,所述K33解毒濾芯的出水口與所述魚缸通過水管連通。
[0006]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UF膜與外置排汙口通過水管連通。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通過淨化處理裝置對魚缸水進行四道遞進式處理,特別是氨氮濾芯可有效處理魚類糞便,循環使用的水水質得到極大提高,同時增加電磁閥、報警器等,使系統更智能更人性化,自動化程度高,而且增加了自動衝洗功能,系統使用周期更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
[0010]請參閱圖1,一種魚缸水循環全自動淨化處理系統,包括魚缸I和淨化處理裝置2,所述淨化處理裝置2包括CTO預處理濾芯21、UF膜22、氨氮處理濾芯23和K33解毒濾芯24,所述CTO預處理濾芯21、UF膜22、氨氮處理濾芯23、K33解毒濾芯24從右至左依次排列且兩兩之間分別通過水管連通,CTO預處理濾芯21是濾除直徑大於5微米的雜質吸附水中有機化合毒素,UF膜22是過濾細菌病毒以及肉眼可見、直徑大於0015微米的懸浮物、膠體藻類等雜質,氨氮處理濾芯23是處理魚類糞便產生的氨氮化合物,Κ33解毒濾芯是深層次去除有機化合毒素,通過上述四道遞進式處理,循環水的水質就非常好了,優質水是非常有利於魚生長的,所述CTO預處理濾芯21進水口通過水管與所述魚缸I連通,魚缸水按圖中所示箭頭方向進入,在所述魚缸I與CTO預處理濾芯21間還設置有進水電磁閥3和自吸泵4,通過進水電磁閥3控制魚缸I內的水進入的時間,當魚缸I內的水需要進入時,通過自吸泵4可以把水順暢的吸入淨化處理裝置2中,所述CTO預處理濾芯21與所述UF膜22間設置有第一低壓傳感報警器25,當CTO預處理濾芯內水壓低於設定值時,第一低壓傳感報警器25就會發出報警,就需要自吸泵4從魚缸I中再抽水補充,所述UF膜22與所述氨氮處理濾芯23間設置有第二低壓傳感報警器26,當UF膜22內的水壓低於設定值時,第二低壓傳感器26也會發出警報,自吸泵4工作,給淨化處理裝置2補水,所述氨氮處理濾芯23與所述Κ33解毒濾芯24間設置有流量報警器27,氨氮處理濾芯23對水壓要求更高,低壓傳感器無法監測到,需要用到流量報警器27,當氨氮處理濾芯23內水壓低於設定值時,流量報警器27就發出警報,自吸泵4再次工作,所述Κ33解毒濾芯的出水口與所述魚缸通過水管連通,經過四道處理後的水從Κ33解毒濾芯24的出水口流出重新回到魚缸中,實現水循環重複使用,節約了水資源,UF膜22需要經常清洗,否則UF膜22的處理效果就會大大降低,為了保證UF膜22的正常使用,需要對其進行清洗,所述UF膜22的進水口與外置自來水接口 5通過水管連通,所述UF膜22與自來水接口 5間還設置有衝洗電磁閥6,UF膜清洗時,衝洗電磁閥6打開,同時進水電磁閥3處於關閉狀態,水從自來水接口 5進入UF膜22中完成清洗,在魚缸I與進水電磁閥3之間可以增加一個控制開關,當需要更換濾芯時,把控制開關打到關閉狀態,魚缸I內水就不會進入淨化裝置,濾芯更換更方便。
[0011]本實用新型中,所述UF膜22與外置排汙口 7通過水管連通,UF膜22過濾掉的雜質如果不及時排出,對UF膜22的過濾效果會產生極大的影響,通過與排汙口 7連通,可以把雜質及時的排出,保證UF膜22的正常使用,在進入排汙口 7之前可以增加一個控制閥,當需要排汙時,控制閥就打到開啟狀態,淨化裝置使用更為方便。
[0012]上述實施例和圖式並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疇。
【權利要求】
1.一種魚缸水循環全自動淨化處理系統,包括魚缸(I)和淨化處理裝置(2),其特徵在於:所述淨化處理裝置(2)包括CTO預處理濾芯(21 )、UF膜(22)、氨氮處理濾芯(23)和K33解毒濾芯(24),所述CTO預處理濾芯(21)、UF膜(22)、氨氮處理濾芯(23)、K33解毒濾芯(24)從右至左依次排列且兩兩之間分別通過水管連通,所述CTO預處理濾芯(21)進水口通過水管與所述魚缸(I)連通,在所述魚缸(I)與CTO預處理濾芯(21)間還設置有進水電磁閥(3)和自吸泵(4),所述CTO預處理濾芯(21)與所述UF膜(22)間設置有第一低壓傳感報警器(25 ),所述UF膜(22 )的進水口與外置自來水接口( 5 )通過水管連通,所述UF膜(22 )與自來水接口(5)間還設置有衝洗電磁閥(6),所述UF膜(22)與所述氨氮處理濾芯(23)間設置有第二低壓傳感報警器(26),所述氨氮處理濾芯(23)與所述K33解毒濾芯(24)間設置有流量報警器(27 ),所述K33解毒濾芯(24 )的出水口與所述魚缸(I)通過水管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缸水循環全自動淨化處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UF膜(22)與外置排汙口(7)通過水管連通。
【文檔編號】A01K63/04GK203754516SQ201420059076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8日
【發明者】袁德寧 申請人:廈門市哈科德科技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