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體的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09:47:49
專利名稱:建築體的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築體的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應用於河床、擋土牆、溝渠等的建築體,絕大部分是於建築地點直接搭建。由 於此一方式,必須在建築工地架設模板、釘制模板、灌漿等繁複的工程,而且並必須等待混 凝土硬化,因此工程的施工時間拖得極長,施工效率差,極為耗費人力及物力,致使建築成 本相對提高。另外一種建築方式,是於工廠事先以模型預製建築元件,再載運至工地拼組、固 定。此一方式,由於不用在現場進行大規模的土木工程,因此具有工程快速、整潔的優點,而 為現今工程的導向。此種預製建築元件的結構,如圖6所示,是先成型一建築元件21後,在 該建築元件21的兩側,以工具24塗抹上一層黏著劑或混凝土而形成一層的接著層22,再於 該接著層22上,貼上一片裝飾板體23,如圖7、圖8所示。上述預製建築元件,雖然解決於現場直接施工的缺點,但其裝飾板體23、接著層 22、建築元件21等多層夾層式的結構,於製造上十分耗費人力,使其製造成本增加,而顯有 改進的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於,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 供一種建築體的結構,大大地縮短製造時間,降低成本及人力的使用。本實用新型建築體的結構,包括建築元件,為混凝土 ;裝飾板體,是直接黏貼於 未乾固時的建築元件,使裝飾板體一體固著於幹固後的建築元件,且幹固後的裝飾板體與 建築元件之間,無任何額外的接著層。上述裝飾板體為兩隻,且該兩隻裝飾板體彼此相對隔開設置,使該兩裝飾板體分 別緊固於該建築元件的兩側,且該兩裝飾板體各自與建築元件之間,皆無任何額外的接著層。本實用新型所揭示建築體的結構,其中該建築元件形成一中空狀,含有一腔室,並 於該建築元件、裝飾板體上穿設洞孔,以與該建築元件內部的腔室連通。當本實用新型安裝 在河床、海岸或山坡地時,魚、蝦、蟹類、爬蟲類等,可自洞孔進入腔室中繁殖、棲息,以充當 生態棲息場所。此外,中空的腔室與洞孔,也可減輕建築元件及裝飾板體的重量與用料,降 低製造與運輸的成本。本實用新型建築體的結構,令兩建築體相互銜接或堆疊時,兩相鄰建築元件的腔 室,是藉由對應的洞孔相互連通。本實用新型建築體的結構,其中該建築元件的相對兩側,分別形成一對應的對接 部,如一側為凹部,另一側則為凸部,使兩建築體可以穩固、準確地對接或堆疊。上述的對接 部的斷面呈梯形,使兩建築體可以準確、快速、穩固地對接或堆疊。[0011]本實用新型建築體結構,由於該建築元件與兩裝飾板體之間,並不需要額外的接 著層,即可使該建築元件與兩裝飾板體緊緊地接合,因此可以大大地縮短製造時間,以降低 成本及人力的使用,而顯其新穎性及具產業利用性。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於成型前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於成型後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圖2所示3-3方向的剖面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5是圖4所示5-5方向所示的剖面圖。圖6是現有建築體的製造過程示意圖。圖7是現有建築體的立體示意圖。圖8是圖7所示8-8方向所示的剖面圖。圖中標號說明11裝飾板體 112洞孔 12建築元件12a對接部 12b對接部 121腔室122 洞孔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
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是有關於一種建築體的結構,包括建築 元件12及裝飾板體11。其中建築元件12為混凝土。而裝飾板體11是直接黏貼於未乾固 時的建築元件12,使裝飾板體11 一體固著於幹固後的建築元件12,而且幹固後的裝飾板體 11與建築元件12之間,無任何額外的接著層〔例如混凝土接著層或其它任何黏著劑接著 層〕。上述裝飾板體11為兩隻,且該兩隻裝飾板體11、11相對隔開設置,使該兩裝飾板 體11、11分別緊固於該建築元件12的兩側,而且該兩裝飾板體11、11各自與建築元件12 之間,皆無任何額外的接著層。本實用新型裝飾板體11,可取自天然石板、人造板材等,本實用新型並不予以限制 該裝飾板體11的形式、材質。如圖4、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建築體的結構,其中該建築元件12形成一中空狀, 含有一腔室121,並於該建築元件12、裝飾板體11上,分別穿設洞孔122、112,以與該建築 元件12內部的腔室121連通,當本實用新型安裝在河床、山坡地、溝渠、海岸等時,魚、蝦、蟹 類、爬蟲類等,可自洞孔112進入腔室121中繁殖、棲息,以充當生態棲息場所。此外,中空 的腔室121與洞孔122、112,也可減輕建築元件12及裝飾板體11的重量與用料,降低製造 與運輸的成本。本實用新型建築體的結構,令兩建築體相互銜接或堆疊時,兩相鄰建築元件12的 腔室121,藉由對應的洞孔112相互連通。如圖3、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建築體的結構,其中該建築元件12的相對兩側,分別
4形成一對應的對接部12a、12b,如一側為凹部,另一側則為凸部,使兩建築體可以穩固、準確 地對接或堆疊。上述的對接部12a、12b的斷面呈梯形,使兩建築體可以準確、快速、穩固地 對接或堆疊。本實用新型建築體的結構,由於該建築元件12與兩裝飾板體11、11之間,並無需 額外的接著層,即可使該建築元件12與兩裝飾板體11、11緊緊地接合,因此可以大大地縮 短製造時間,以降低成本及人力的使用,而顯其新穎性及具產業利用性。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 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建築體的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建築元件,為混凝土;裝飾板體,是直接黏貼於未乾固時的建築元件,使裝飾板體一體固著於幹固後的建築元件,而且幹固後的裝飾板體與建築元件之間,是無額外的接著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建築體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裝飾板體為兩隻,且該兩隻裝 飾板體相對隔開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建築體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建築元件形成一中空狀,含有 一腔室,並於該建築元件、裝飾板體上,分別穿設洞孔,以與該建築元件內部的腔室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建築體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建築元件的相對兩側,分別形 成一對應的對接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建築體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對接部的斷面呈梯形。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建築體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裝飾板體為天然石板。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建築體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裝飾板體為人造板材。
專利摘要一種建築體的結構,包括建築元件,為混凝土;裝飾板體,是直接黏貼於未乾固時的建築元件,使裝飾板體一體固著於幹固後的建築元件,而且幹固後的裝飾板體與建築元件之間,是無額外的接著層;裝飾板體為兩隻,且該兩隻裝飾板體相對隔開設置,使該兩裝飾板體分別緊固於該建築元件的兩側,而且該兩裝飾板體各自與建築元件之間,皆無額外的接著層。本實用新型大大地縮短製造時間,降低成本及人力的使用。
文檔編號E02D17/20GK201605564SQ200920221598
公開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27日
發明者江俊昇 申請人:江俊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