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回收鉬的離子交換高位罐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18:15:44 2
專利名稱:用於回收鉬的離子交換高位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使用新型屬於鑰回收エ業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於回收鑰的離子交換高位罐。
背景技術:
在四鑰酸銨エ業生產過程中,由於鑰是一種稀有金屬,因此需要回收。目前エ業回收鑰大多採用離子交換法回收,但四鑰酸銨生產過程中酸沉濾液、預處理濾液、濾餅洗滌液中的鑰都需要回收,而且離子交換柱除了吸附過程,還有解析再生的過程,所以都単獨接 管,會使得結構複雜,操作繁瑣,増加勞動量,且不易控制。目前エ業生產中有採取待處理、解析液、再生液使用多個高位槽的形式,這樣不但會佔用較大面積還會造成資源浪費。也有通過泵直接接到離子交換柱上,由於待處理液常處於不同的高度,會導致待處理液進入離子交換柱時的速度不同,無法確保離子交換的效率。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要提供ー種結構緊湊、操作方便、易於控制,可為多種液體貯備使用,佔地面積小,能夠確保離子交換效率的用於回收鑰的離子交換高位罐。本實用新型涉及的用於回收鑰的離子交換高位罐,它有一個密閉的高位罐體,在高位罐體頂面設有四個進液ロ,在四個進液ロ處分別插入並固接有預處理濾液管道、鹽酸管道、去離子水管道和酸沉濾液管道,在預處理濾液管道、鹽酸管道、去離子水管道和酸沉濾液管道上分別設有球閥,在高位罐體底面設有出液ロ並接有出液管道。上述的用於回收鑰的離子交換高位罐,所述的高位罐體是由增強聚丙烯GRPP粘接而成的罐體下筒和增強聚丙烯GRPP製成的罐體上蓋通過螺栓連接而成,在罐體下筒和罐體上蓋之間設有密封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緊湊、操作方便、易於控制,可為多種液體貯備使用,佔地面積小,各種待處理液進入高位罐體後處於同一高度,因此待處理液進入離子交換柱時的速度相同,能夠確保離子交換效率。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高位罐體的結構示意圖。圖中高位罐體I,進液ロ 101,出液ロ 102,預處理濾液管道2,鹽酸管道3,去離子水管道4,酸沉濾液管道5,球閥6,出液管道7,罐體下筒8,罐體上蓋9,密封墊10。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涉及的用於回收鑰的離子交換高位罐,它有一個密閉的高位罐體I,所述的高位罐體I是由增強聚丙烯GRPP粘接而成的罐體下筒8和增強聚丙烯GRPP製成的罐體上蓋9通過圓周均布的螺栓連接而成,在罐體下筒8和罐體上蓋9之間設有密封墊10。在高位罐體I頂面的罐體上蓋9上設有四個進液ロ 101,在四個進液ロ 101處分別插入並粘接有預處理濾液管道2、鹽酸管道3、去離子水管道4和酸沉濾液管道5,預處理濾液管道2、鹽酸管道3、去離子水管道4和酸沉濾液管道5均由增強聚丙烯GRPP管形成,在預處理濾液管道2、鹽酸管道3、去離子水管道4和酸沉濾液管道5上分別設有球閥6,在高位罐體I底面 設有出液ロ 102並接有用於連接離子交換柱進液閥的出液管道7。使用時,將高位罐體I設在離子交換柱的上方並將出液管道7與離子交換柱的進液閥連接。使用預處理濾液管道2或酸沉濾液管道5時,打開預處理濾液管道2或酸沉濾液管道5上的球閥6,關上其它所有管道的球閥6,向高位罐體I進液,進完液後,打開離子交換柱的進液閥進行陰離子交換吸附,吸附完成後,通過單獨管道對離子交換柱進行解析,解析完成後,打開鹽酸管道3上的球閥6,向高位罐體I進再生用鹽酸液,對樹脂進行再生。當需要對離子交換柱內的樹脂進行清洗吋,打開去離子水管道4上的球閥6,關上其它所有管道的球閥6,向高位罐體I進水,進完水後打開離子交換柱的進液閥對樹脂進行洗滌。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回收鑰的離子交換高位罐,其特徵是它有一個密閉的高位罐體,在高位罐體頂面設有四個進液口,在四個進液口處分別插入並固接有預處理濾液管道、鹽酸管道、去離子水管道和酸沉濾液管道,在預處理濾液管道、鹽酸管道、去離子水管道和酸沉濾液管道上分別設有球閥,在高位罐體底面設有出液口並接有出液管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於回收鑰的離子交換高位罐,其特徵是所述的高位罐體是由增強聚丙烯GRPP粘接而成的罐體下筒和增強聚丙烯GRPP製成的罐體上蓋通過螺栓連接而成,在罐體下筒和罐體上蓋之間設有密封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於回收鉬的離子交換高位罐,其特徵是它有一個密閉的高位罐體,在高位罐體頂面設有四個進液口,在四個進液口處分別插入並固接有預處理濾液管道、鹽酸管道、去離子水管道和酸沉濾液管道,在預處理濾液管道、鹽酸管道、去離子水管道和酸沉濾液管道上分別設有球閥,在高位罐體底面設有出液口並接有出液管道。優點是結構緊湊、操作方便、易於控制,可為多種液體貯備使用,佔地面積小,各種待處理液進入高位罐體後處於同一高度,因此待處理液進入離子交換柱時的速度相同,能夠確保離子交換效率。
文檔編號B01D15/36GK202387471SQ20122001339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3日
發明者杜家森, 董曉軍, 譚剛, 郭光華 申請人:錦州天橋鉬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