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2023-10-24 05:21:02

  菲茨傑拉德曾經說過,「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菲茨傑拉德稱這個時代為」爵士樂時代「,他自己也因此被稱為「爵士時代的歌手」。

  菲茨傑拉德最負盛名的代表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正向大家呈現了這麼一段爵士樂盛行,揮金如土的奇蹟時代。在小說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我們得以見到一段簡單卻耐人尋味的愛情故事。

  其實故事情節本身並不複雜,是由一個叫做尼克·卡拉威的人來敘述的。尼克在紐約學做股票生意,住在長島。他有一個鄰居叫蓋茨比,生活十分奢華,每周末都會舉行大型宴會。但在這燈火輝煌,賓朋滿座的時刻,蓋茨比本人卻不怎麼露面。大家都覺得他十分神秘,紛紛猜測他的各方事情,尤其對他錢財來路頗有猜疑。甚至有人一本正經荒誕地懷疑他殺過人。一天尼克應邀參加宴會,受到蓋茨比熱情款待。在與蓋茨比交談之後,尼克才知道他緣何有如此榮幸,作為一位拿著請柬來參加宴會的客人。原來蓋茨比在戰前結識了尼克的表妹黛西,兩情相悅之時,「一戰」爆發。但蓋茨比出身清苦,娶不起黛西,後來黛西毅然離去,嫁給了有錢的湯姆。但是他們婚後的生活並不愉快,湯姆另有所歡。戰爭結束後,蓋茨比通過非法買賣,積累了大量財富。每周末他家都會迎來車水馬龍的場面,管家一車一車採購食材,高級香檳和食物都免費提供給大家,甚至還有專業的樂隊來演奏助興。一群一群或陌生或熟悉的人,在這裡熙來攘往。但蓋茨比真正的目的卻是為了吸引黛西,請來尼克就是為他兩搭線。通過尼克的安排,蓋茨比終於與夢寐以求的女神會面,舊夢重溫。虛榮善妒的湯姆知道後十分妒忌,一次與他爭吵起來,蓋茨比勸說黛西與湯姆決裂。而黛西也確實當著湯姆的面說她不愛湯姆。好像所有事情進行的都很順利,蓋茨比馬上就要實現他和黛西兩人雙宿雙息的願望了。但誰知黛西聽了湯姆揭露蓋茨比奢華背後的真相後,害怕離開富裕的湯姆失去安全感,臨陣膽怯,心煩意亂。爭吵過後,黛西情緒激動瘋狂開車,卻恰巧壓死了剛被丈夫發現有偷情嫌疑而被關起來的湯姆的情婦茉特爾。蓋茨比為保護黛西願意承擔開車的責任。茉特爾的丈夫威爾遜在湯姆的授意下開槍打死了蓋茨比。隨後尼克為蓋茨比舉行了除他之外,只有蓋茨比父親和一個不認識蓋茨比的人參加的葬禮。過去每次宴會必到的人,現在一個也沒有來。湯姆夫婦甚至在蓋茨比被殺害當天就離開了,沒有為管家留下任何信息。蓋茨比心心念念了這麼多年的女神連一束花也沒給他送,葬禮在一場雨中慘澹收場。事後尼克才知道,原來是湯姆暗中挑唆威爾遜,致使蓋茨比慘死。看透了這一切世態炎涼的尼克終於拋卻這邊罪惡的一切,離開紐約,返回了中西部老家。

  菲茨傑拉德的這部小說中,有多處較為明顯的象徵。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種是關於色彩的象徵。如小說一開始提到的那個「灰谷」,貫穿全文的「埃克爾堡大夫」的藍色眼睛,一襲聖潔白色的黛西,與蓋茨比隔海相望的那盞綠燈,以及處處可見的金色:「金色女郎黛西」、喬丹「金色的胳膊」、「金色雞尾酒會音樂」等等。若說的再細緻些,還有黛西吹滅蠟燭,關掉電燈時的黑暗,以及茉特爾發生車禍時那蒼茫的暮色。

  小說一開始是一大段關於那灰谷的描述,似乎世界整個都是灰塵所鋪就,到處都是灰茫茫一片。人們只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穿梭、生活。直到我將整個小說讀完,它都未曾明媚。而行文始末都一直存在的「埃克爾堡大夫」那雙大大的藍色眼睛,一直都在注視著這片土地上的來來往往、痴迷瘋癲。愛恨情仇都盡收眼底的「埃克爾堡大夫」不知是何感想呢?那猶如上帝觀望世人的角度,總給人一種被時刻注視的感覺。而在這樣的注視下,美好也罷,悲慘也罷,一切都照常上演著。而滿賦生機的綠色,在這裡終於成為一抹難得的亮色。隔海的那盞綠燈,指示的正是蓋茨比期望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女神所在地。那是一種希望的色彩,蓋茨比曾無數次向它伸出手去,想要擁抱仿佛盡在咫尺的女神。然而綠燈從小說中蓋茨比第一次正式露面開始便伴隨左右,卻始終未能成為現實的色彩。希望終究只是希望,即便在蓋茨比生命終結那時,他還是希望那盞燈所指示的女神能給他一個電話,一封電報。可惜,一切就終止在了那無止盡的綠色之中。至於金色,不必說,自是金錢與浮華豔麗的外衣。作者在黛西熄燈後對黑暗的描述,以及茉特爾死時的蒼茫暮色,與佔據小說大量筆墨的金燦燦的宴會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這些斑斕色彩掩映下的故事,顯得如此諷刺。就好像一個老人告訴一個興高採烈奔到面前求知的無知孩童:你看,這個世界是多麼的多姿多彩!然而,這色彩卻並不讓人感到繽紛的愉悅。小孩只能看著老人本該高興的臉龐充滿嘲諷和不削。

  此外,在小說中還有很多物品和場景的象徵,這裡就不一一舉出了。譯者在作品中都有較為明晰的註解。

  除了上述象徵這一特點外,菲茨傑拉德對於人物的塑造也是一大特色。小說中有性格尤為鮮明的兩人:尼克和蓋茨比。

  蓋茨比單純浪漫,傾其一身執著於愛。這裡有一個有趣的事情,我想要提一提:作者菲茨傑拉德同蓋茨比一樣,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在戰前愛上一位上流社會的富家女澤珊爾達撒列。她與菲茨傑拉德相愛並私定終身,卻因菲茨傑拉德的貧寒、卑微又棄他而去。後菲茨傑拉德奮力寫作,於1920年發表了他第一部長篇小說《人間天堂》。從此名聲大振,也終於抱得美人歸。可菲茨傑拉德婚後的生活卻讓他不堪重負。為了維持妻子奢華的物質生活,他不得不逼迫自己拼命寫作,甚至用酒精來激發寫作的靈感。而菲茨傑拉德終因這樣困窘的生活精神近於崩潰,後病逝。蓋茨比似乎是菲茨傑拉德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影子,他們為愛不顧一切。他們追求物質,追求金錢只是為了實現那雲端的愛情夢。不管過去多少年,吃了多少苦,他們只執著於此,並堅定的認為,這夢很近,只要再向前走一點,手臂再伸遠一些,總有一天會將它實實在在抓在手中。而菲茨傑拉德實現了,雖然實現後生活得悲慘,蓋茨比卻終於在期望中走向了死亡。

  而尼克理智清醒,有情有義。如果說蓋茨比是菲茨傑拉德感性的一面,那麼尼克就是作者心中理性的那個聲音。作為黛西的表哥,湯姆的大學同學,蓋茨比的另據,尼克成為這個故事中一個關鍵性的人物。他一面周旋在蓋茨比、黛西和湯姆三人之間,幫助蓋茨比的同時,巧妙的維繫著三人之間的關係。一面又作為一個旁觀者,冷靜清醒地看著整個事件的進程。他自從與蓋茨比的生活有了交集,就一步步深入到了他的世界。作為一個安靜的傾聽者,去了解蓋茨比的世界,進而去同情,去幫助。甚至於到最後孤獨慘死的蓋茨比的葬禮也是他一手辦理。為了蓋茨比的葬禮不致冷清,尼克還想方設法去聯繫蓋茨比的舊識。在一切處理停當之後,看透這炎涼世態,失望之極的尼克捨棄了這裡曾經生活中的一切,包括曖昧的女朋友喬丹,回到了他中西部的老家。

  迥然不同的性格,本該毫無聯繫的人生,卻在作者的安排下展開了一段奇妙的緣分。感性和理性,分別在這兩人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展現,卻奇妙的讓人感覺不到絲毫違和感,兩人就像多年的老友那般相處默契。整個故事在他們奇妙的相交中理所當然地展開,一切都進行的那麼的自然而然。菲茨傑拉德對尼克和蓋茨比的塑造,就如麥·考利所說,他寫的小說「象是他親身參加的一場舞會」,自己翩翩起舞,同「最漂亮的姑娘跳著探戈」,同時「他又站在舞廳外面,象一個從中西部來的小男孩,鼻子貼在舞廳的玻璃窗上,向裡張望,心裡嘀咕這門票要多少錢一張……」。而這樣的說法,也適於尼克一人。你看,他既是這個故事的參與者,又是對這個故事有著清醒認識的旁觀者。

  另外,菲茨傑拉德的語言特色也是一處不得不提的藝術。這部小說語言洗鍊﹑含蓄,而且張弛有度,卻不乏一針見血的直白。他描寫的人物是印象式的,不以具體﹑逼真的描繪見長,卻善於捕捉人物的精神特徵,如對在蓋茨比書房裡盤剝蓋茨比的那個猶太人,尼克的描述是「一個身子小腦袋大﹑塌鼻子的猶太人抬起頭來看著我,兩隻鼻孔裡滿是茂盛的毛。過了一會兒,我才在昏暗的燈光下面發現他的兩隻小眼睛」。犀利的筆鋒下,令人厭惡的形象躍然紙上。為了增強表達效果菲茨傑拉德還喜歡使用富於想像的比喻,例如他對黛西聲音的描繪--這樣富於「魅力」,使得「你耳朵也隨著聲音上下起伏,好象她每一句話都由音符組成,好象你此生再也聽不到這樣的演奏」,而這樣美妙的聲音又是「充滿了金錢」,「丁零噹啷的錢」。黛西收斂笑容時,「光彩從她臉上漸漸褪去,每一寸光採都走得依依不捨,好象孩子們不情願離開那愉快的黃昏街頭。」還有舞池裡姑娘們的美麗臉龐「好比一片片殘落的玫瑰花瓣,隨著悲傷的樂曲在在舞池裡飄東飄西」。這些比喻猶如神來之筆,本身就像一首首美妙的短詩,誘發讀者的聯翩浮想。用一種詩化的語言,描述著那些紙醉金迷的場面。也許正是如此,有人把《了不起的蓋茨比》稱為艾略特《荒原》的散文版。

  我不知道菲茨傑拉德費了多少心思在這部小說的創作上,小說的成就是如此的令人驚嘆。小說中「美國夢」的破滅這一主題,在這裡展露無遺。生動地再現了「爵士時代」殘酷無情、冷漠自私的社會現實。主人公蓋茨比的一場如夢煙華,就此凋落。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人們都渴望在這片富裕且充滿生機的土地上發財致富,渴望在一種道德完善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土地上,得到精神的滿足和升華。它鼓勵著每一個擁有夢想的人去努力奮鬥。好像只要努力,每個人都能實現他們心中的夢想。蓋茨比的「美國夢」就是圓滿他一直執著的愛情,而這「愛情夢」的實現必須以「金錢夢」為基礎。他執著地追求著他的「美國夢」,然而這一切終究在自私、貪婪、骯髒、墮落的社會土壤下失去了生機。

  初讀《了不起的蓋茨比》,蓋茨比的遭遇讓人心痛難忍。他的一生緣於夢想,最後也歸於夢想。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碰撞,最後在理想主義的不堪重負倒下的那一刻定格。現實與蓋茨比的理想主義格格不入,卻正是湯姆的實用主義的樂土。天真單純的蓋茨比,在這樣一個勢力複雜的環境下,終究是難以生存下去了。這一切都凸顯出了這個年代的所謂「上層社會」的「上層」之處,難免讓人厭惡鄙棄。

  菲茨傑拉德作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用他自身展現出了這個時代鮮明的色彩。二十年代美國物慾橫流、享樂至上的墮落現實躍然紙上。而我們可愛的主人公蓋茨比,隕落在了這個時代。可悲,可嘆,卻又無可奈何。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