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太極拳的特點之三中醫論

2025-08-03 04:51:08

 太極拳特點及要訣之三----中醫論

   太極拳以陰陽學作為理論基礎,中醫理論的重要內容是陰陽學。所以說太極拳與中醫是同根同源於陰陽。翻閱太極拳的書譜,有很多內容論點和中醫學是相同相聯相統一的。中醫是認識人體生命規律的科學。作為人體運動的太極拳當然就離不開中醫。中醫與太極拳的聯繫不僅是陰陽論的同根同源,而且中醫對人體的研究成果結論及其醫療的原則方針,也成為太極拳的指導方針。拳術兩項職能一是健身二是技擊,二者都要首先是符合人的生理規律的要求,每一個拳式的設計及其招術的變化,都是符合或適應生理標準條件為前提的。因此中醫學是太極拳拳式及招術變化的重要標準。武術運動本身就是中醫養生的重要部分和內容。為什麼醫生都把太極拳做為防病治病特別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並做為有氧運動的典範來推廣是有根椐的。

   早在漢代神醫華佗編創《五禽戲〉》就作為體育運動和養生健體的方法。他的理論是:『人身常動搖則谷氣消,血脈通,病不生,人猶戶樞不朽是也』。這說明運動在防病和治療中有著積極的意義。練熊戲練其剽悍之性;練虎戲表現威武勇猛的神態;仿效猿敏捷靈活之性;現鹿靜謐恬然之態;練鳥展翅凌雲之勢,以活動腰肢關節,壯腰健腎,疏肝健脾,補益心肺,從而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太極拳是仿生的,又是養生的。雖說太極拳作為拳術的本質是技擊功能,但首先是養生是健體。因技擊是靠強身健體來實現做保證的。當然技擊與健身是緊密相聯,是絕不可分開的。有人主觀的分成『技擊的架子』和『健身的架子』,這個套路是健身的,那個是技擊的。是非常錯誤的。

   中醫理論的始祖文集《黃帝內經》整本書裡面藥方不多,但關鍵是提出了認識人體的內求根本大法。內求,就是內觀、內視五臟六腑,查血脈怎麼流動。辦法是內煉,通過調整氣血、調整經絡、調整臟腑以達人體各器關合詣平衡,達到袪病健身,延年益壽。所以,內求法是正確認識生命的一種方法和道路。目前國際上重識中醫在防癌艾茲病的方法,看到中醫內求治病原理的現實意義。拳實施練內,稱其為內家拳同樣講內求練內勁。強調用神用意用內力。調神意而內斂,調氣而內沉下沉,調身而中正 。末練拳先正身,去拙除僵,改努漬外力方式,克服先天自然之能。全身放鬆,動中求靜。練拳舉手投足,先動內後動外,先動身後動手腳。以內帶外;與人交手,以靜制動,讓外打內,後發先至。以緩慢揉順連綿不斷的動作,適應呼吸脈賻節律,慢、細、深、勻的呼吸,保證了充足的氧供應人身運動的需要;以一動無處不動,一靜無處不靜,節節貫穿,周身一家,才能舒通神脛末梢促進微循環,以暢通脛脈,從而強身健體,全面提高整體素質。武禹襄說『不得機得勢,身便散亂』『凡此皆在意,不在外面而在內也』。出現散亂毛病和偏差要內求腰腿。中醫是靠內觀、靠體悟、靠直覺來查治疾病。太極拳同樣靠悟性靠皮膚神脛感覺去掌握拳法要令。以揣摩悟拳聽勁而介及神明。

   中醫注重整體觀念。既強調人體本身整體,又強調人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運用陰陽五行學說解釋生理、病理現象,指導診斷與治療;把陰陽的對立統一看成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產生、發展、變化的規律。太極拳把人這個整體的各部器關與肢體緊密聯在一起,把神意氣力內三合,與手腳肘膝腰胯外三合相統一。調動整體之力打擊對方。把陰陽對立統一於拳式及其招術變化的全過程之中。摸索與總結出;動靜之分合、曲伸之剛揉、沾走之順背、急緩之應隨、諸多矛盾之中的變化規律。並把以揉克剛,剛揉相濟,力從人借,用整勁不用單勁,以弱勝強作為拳理拳法的根本特點。從整體上體現了武術的內在規律。可稱武術之精髓,是中華武術中最優秀的拳種之一。

   中醫講「陰陽之道」、「升降之道」、「養生之道」、是受《老子》萬物源於「道」思想的影響。太極拳把老子、莊子的「清靜無為」、「道法自然」、「聚氣養氣」、「求生之厚,長生久視」等思想引入拳法。『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太極拳注重氣沉丹田的意氣神修練,強調神意內斂,以靜制動。並以勵練內勁基本功,強壯身體內力為基礎來增強擊打技能。《黃帝內經》說「一陰一陽謂之道」,強調了陰陽的不偏不倚。如果偏陰偏陽,那就是病態,中醫的目的就是調和陰陽,達到「和」的壯態病就好了。正如王宗嶽太極拳論中指出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皆自為人制,卒不能制人,則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其病,須知陰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陳鑫說;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惟有五陽並五陰,陰陽無偏稱妙手,太極拳注重身體中正安舒,不偏不倚,重心穩定平衡,化打合一,做到功防兼備,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因此,而立於不敗之地。

   中醫提供了一種有別於西醫的醫療思想和方法,即非對抗性治療的思想,以調和為主的治療方法。論陰陽,調虛實,表裡互補,辯證施治。反映在太極拳的技擊。不主張冒然出手、主動進功。遇人交手,以靜制動,不用拙力,不用蠻力、不頂不丟,粘連沾隨,以揉化解對方來力。這種以揉化為主的技擊方法。正是中醫疏導通絡,辯施實治方法的移植引用。

   在《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出;『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太極拳吸收了『導引煉丹』的合理精神,將氣功運用於動功之中。可稱為動氣功。根椐動中求靜的要求,動作以緩慢揉順來適合人的生理。如似抽絲蛹動的導引,促使人體氣息的變換,增強體能,以養生防病治病。經過實踐證明,太極拳是一種重要的健身與預防疾病的手段。很多人經過打拳不但增強了體質。而且在輔助治療高血壓、心臟病、潰瘍病、肺結核、風渴病、骨椎病等有一定療效。已經被應用到臨床工作中,被公認為治療過程的重要環節和方法。有關醫學研究所曾對五十到八十九歲的老年人進行了較詳細的醫學檢查。其中三十二名是經常打太極拳的,五十六名是一般正常的老年人,不論在體格方面,還是在心血管系統機能、呼吸機能、骨骼系統及代謝功能等方面,都比一般的老人的狀況好。
 

同类文章

穴位圖手太陰肺經 經絡知識

手太陰肺經 經絡知識1、穴位圖: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共11穴,圖1)2、經脈循環:起於中焦,向下聯絡大腸迴繞胃口過膈屬於肺臟,從肺系(肺與喉嚨相聯繫的部位)橫行出來,沿上臂內側下行,行於手少陰經和手厥陰經的前面,經肘窩入寸口,沿魚際邊緣,出拇指內側端(少

穴位圖手陽明大腸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 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裡→曲池→肘髎→手五裡→臂臑→肩髃→巨骨→   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共20穴,圖1)2、經脈循行:起於食指末端(商陽),沿食指內(橈)側向上,通過一、二掌骨之間(合谷)向上進入兩筋(拇長伸肌健與拇短伸肌腱)之間的凹陷處,

穴位圖足陽明胃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共45穴,圖1)承泣→四白→巨髎→地倉→大迎→頰車→下關→頭維→人迎→水突→氣舍→缺盆→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氣衝→髀關→伏兔→陰市→梁丘→犢鼻→足三裡→上巨→虛條→口下→巨虛→豐隆→解溪→衝陽→陷谷→內

穴位圖足太陰脾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共21穴,圖1)隱白 →大都 →太白 →公孫 →商丘 →三陰交 →漏谷 →地機 →陰陵泉 →血海→箕門 →衝門 →府舍 →腹結 →大橫 →腹哀 →食竇 →天溪 →胸鄉 →周榮 →大包   圖1 足太陰脾經穴位圖                                      

穴位圖手少陰心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         圖1 手少陰心經穴位圖                               圖2 手少陰心經脈循行圖2、經脈循行:起於心中,出屬心系(心與其他臟器相連繫的部位),過膈,聯絡小腸。   「心系」向上支脈:挾咽喉上行,連繫於目系(眼球連繫於腦的部位)   「心系」直

穴位圖手太陽小腸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手太陽小腸經(共19穴,圖1)少澤→前谷→後溪→腕骨→陽穀→養老→支正→小海→肩貞→需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顴繆→聽宮        圖1 手太陽小腸經脈穴位圖                             圖2 手太陽小腸經脈循行及穴位示意圖2、

穴位圖足太陽膀胱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共67穴,圖1)睛明→攢竹→眉衝→曲差→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天柱→大杼→風門→肺俞→劂陰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 小腸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環俞→上繆→次繆→中繆→下繆→會陽→承扶→殷門→浮郄→委陽→委中→附分→魄戶

穴位圖 足少陰腎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     圖1 足少陰腎經穴位圖                         圖2 足少陰腎經經脈循行示意圖2、經脈循行:起於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湧泉)出於舟骨粗隆下,沿內踝後向上行於腿肚內側,經股內後緣,通過脊住(長強)屬於腎臟,聯絡膀胱。   腎臟部直行脈:從腎向上通過肝和橫膈

穴位圖手厥陰心包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手厥陰心包經(共9穴,圖1)天池 →天泉 →曲澤 →郄門 →間使 →內關 →大陵 → 勞宮 →中衝              圖1 手厥陰心包經穴位圖              圖2 手厥陰心包經循行圖 2、經脈循行: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向下通膈,從胸至腹依次聯絡上、中、下三焦。   

穴位圖手少陽三焦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手少陽三焦經(共23穴,圖1)關衝→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天牖→翳風→瘛脈→顱息→角孫→耳門→耳和繆→絲竹空                         圖1    手少陽三焦經穴位圖2、經脈循行:起於無名指末端(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