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練太極壽命相差那麼大?走出練太極長壽誤區
2025-08-02 18:13:09
太極拳是我國民族最傳統養生運動方式,習練太極拳的好處很多,經常練習可以疏通全身經絡,改善身體器官保,有效的延緩衰老,最重要的還可以增加長壽的機率,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練習太極拳並不長壽,這是為什麼呢?首先壽命長短跟個人的習慣嗜好、性命時運、疾病治療、營養保健等等各個方面有關,還有真正的太極拳是內外兼修,很多人是練外不練內,只練個臭皮囊也是有很大的關係,下面就讓太極拳小編來為你詳細介紹練習太極拳長壽的誤區。
走出練太極長壽誤區
一個太極拳愛好者問道:"楊氏太極拳速度慢,不用勁,練這種拳的人都很長壽;陳氏太極拳有些動作又蹦又跳,練這種拳的人都未活過50歲。是這樣嗎?" "你怎麼知道的呢?"我反問。"有很多人都這麼說。"我很驚呀,這個問題本身就很荒唐,竟然還有許多人相信。真實情況是怎麼樣呢?
太極拳家楊氏家族幾個人的壽命:
楊露蟬 1799~1872 73歲楊氏太極創始人
楊班侯 1837~1892 55歲楊露蟬次子
楊健侯 1839~1917 78歲楊露蟬參子
紀子修 1845~1922 77歲楊露蟬弟子
楊少侯 1862~1930 68歲
許禹生 1879~1945 66歲楊班侯楊健侯弟子
陳微明 1881~1958 77歲楊氏致柔拳社社長
楊澄甫 1883~1936 53歲
褚桂亭 1890~1977 87歲
傅鍾文 1907~1995 88歲 楊氏**傳人
顧留馨 1907~1989 82歲
濮冰如 1907~1999 92 歲楊澄甫陳微明弟子
楊守中 1910~1985 75歲 楊澄甫長子
太極拳家陳氏家族幾個人的壽命:
陳王庭 1600~1680 80歲陳氏太極拳創始人
陳長興 1771~1853 82歲陳氏太極拳14氏傳人
陳青萍 1795~1868 73歲
陳鑫 1849~1929 80歲 陳氏太極拳圖說作者
陳發科 1887~1957 70歲
陳照奎 1927~1981 54歲 陳發科次子
陳仲甡 1809-1871 62歲
陳李甡 1809-1865 56歲
後世練陳、楊兩家太極拳者,有不少長壽者,也有壽命較短者。像顧留馨、沈家楨、洪均生、傅鍾文、李雅軒等享年都在80歲以上。吳氏拳家吳圖南享年105歲、馬嶽梁90餘歲,是壽享高齡者。我們還注意到,體育界從事其他體育活動者,武術界不是練太極拳者,甚至從來不從事任何體育活動者,也有不少人很長壽。至於壽命較短的人,亦不在少數。看來,壽命的長短,與從事體育運動、從事何種體育運動、是否從事太極拳運動、從事何種太極運動,關係並不大。
陳氏拳的內涵是該拳的共相;楊氏拳的內涵亦是楊氏的共相。陳氏拳的共相與楊氏拳的共相有可比性。譬如:陳氏拳剛柔並濟、快慢相間;楊氏拳運勁鬆柔、速度均勻等。壽命長者的內涵是壽命長的共相;壽命短者的內涵是壽命短的共相。壽命長的共相與壽命短的共相也有可比性。譬如:生理遺傳、心理素質、飲食起居、社會環境、生活家庭、運動鍛鍊、習慣嗜好、性命時運、疾病治療、營養保健等等各個方面,壽命長者上述諸因素都比較好或大部分比較好;壽命短者上述諸因素都比較差或大部分比較差。陳氏拳剛柔並濟、快慢相間的共相,與壽命短的人窮困潦倒、疾病纏身等共相;楊氏太極拳運勁鬆柔、速度均勻的共相,與壽命長的人容光煥發、神採奕奕等共相,二者並無可比性,怎麼能聯繫在一起呢?可見,人的壽命長短,與從事太極拳運動、從事何種太極拳運動,關係並不大。
凡成為太極拳家者,不管壽命長或短,都需要經過艱苦訓練過程,才能稱其為太極拳家。就以運動量說吧,在舊時,一個太極拳家一般情況下日常訓練課目,不包括推手和其它功夫,僅拳架部分即須盤練20至30遍。陳氏太極拳是有些竄蹦跳躍動作,二路炮捶大都是又蹦又跳;楊氏太極拳也不僅有慢練的方式,也有快速的方式,一套拳兩三分鐘可以打下來,這是陳、楊兩個不同種類太極拳的共相。同樣的拳架,同樣的刻苦訓練,為什麼有的長壽,有的短壽呢?可見,練太極拳和練哪一家太極拳,與成為太極拳家和哪一家太極拳拳家,沒有關係,與壽命長短沒有關係。
宇宙間一切存在的事物皆有陰陽屬性,陽性是事物的積極支持者,陰性是事物的消極阻礙者。太極拳修煉是支持生命的陽性因素之一,對於太極拳家來說,甚至是個很重要的陽性因素。雖然這樣說,也並不是說太極拳修煉運動量越大越好。就邏輯說,宇宙無有始終,其存在是無限的;任何事物都存在於宇宙之中,受宇宙時空限制,都是有限的。《老子》所謂"反者道之動",是說"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在時空上達到自身稟賦的極限,就會向著它的反面轉化。太極拳修煉亦然。
如果說合乎邏輯的、壽命長、功夫好的太極拳大師是"天賦條件、客觀因素、個人勤奮"三者的最佳結合點,就比例而言,其個努力僅僅佔三分之一(或許是不很重要的三分之一)。太極拳在決定修煉者壽命長短因素中,雖然是積極的陽性作用因素之一,但並不是惟一的。決定人壽命長短的因素還有許許多多。因為宇宙人生之間,陰陽之圈環環相套無有窮盡,複雜程度常常超出人的常識,而且也常有不可窮盡的陽性因素支持生命,亦有無數不可窮盡的陰性因素阻礙生命。當陰陽平衡、陰性因素佔主導地方,生命即終止或者很衰弱。
所謂陰陽消長,是說有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循環往復,永無止境。當"道高一丈"時,生命就健康、長壽;當"魔高一丈"時,生命就衰弱、終止。生命之道,對於修煉太極拳運動者是如此,對於參與其它運動項目者也是如此,對於不參與任何體育運動項目者亦然。如果只存在著太極拳陽性因素,而沒有阻礙生命的陰性因素,人根本會死亡,何必還要那麼多養生保健措施呢?
太極拳修煉中,是陳氏的還是楊氏的並不重要,它們都是太極拳,對於中老年太極拳愛好者來說,主要是注意運動量的大小。既注意保持合適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又不會因運動疲勞問題,使影響健康的陰性因素乘機作祟。尤其是有疾病的習練者,更要聽從有經驗人的意見,儘可能減少盲目運動。不管是否有運動經歷,以適中的運動量、較長的運動時間修煉,是中老年人的較佳選擇。
結語:不懂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對太極拳有著這麼荒唐的想法?這些並不難準確判斷的問題,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走入思考的誤區呢?想想那些偽科學、偽大師猖獗於一時,不但反映了許多所謂修煉者知識水平欠缺,更說明了人的思維能力,普通缺乏邏輯與抽象思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