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式太極拳內功快速提高捷徑 真正的修煉方法大全
2025-08-02 14:46:12
孫式太極拳是一門注重內家拳,所以對於內功是非常的講究,由內及外行拳作勢,松靜而舒展,整體虛靈,這才是正宗的太極拳。孫式太極拳內功有八式,包括無極式、太極式、起吸式:沿上式步法、落呼式:繼上式、起膨進身式:接前式、攻進式扎衣:承前式、攻進式扎衣:承前式、開合式:接上式等等。正常在練習孫式太極拳內功有這幾種方法腳呼吸法、運睪丸、胎息法、勞宮呼吸法、鼻尖人中呼吸法等等,下面就讓太極拳小編帶你真正的了解一下什麼是孫式太極拳內功及修煉方法,快速提高你的太極境界。
孫式太極拳內功8式
1、無極式:面向一方站,兩足跟之內側並靠,兩足尖平均向外展,開成90度。兩臂下垂,手勞宮穴含虛空扣於大腿前側些,靜守丹田,以靜待動,無極而太極,平視正前。
2、太極式:系上式,意氣自頭頂百會穴降濁氣經上、中、下三丹田,再經大腿內側或外側經線直達湧泉穴,繼而提頂吊檔,整體虛靈,重心在左腳,右腳以其跟為動軸,向左偏轉成45度的步型。在轉動之際,全體上下,仍須中正勿傾斜,其腳跟的軸動亦當輕靈為佳。
注:太極者由靜而動,虛無生一氣,以陰陽相合太極之體,行拳作勢謂之太極拳,除此易於流人旁門左道。
3、起吸式:沿上式步法,原地兩掌斜對,左前右後,一氣向前上膨勁而出,稍高於肩,屈雙臂垂肘以得其圓滿,整體虛靈,氣勢飽滿,無過不及,中和自然,目隨手中視,含神於體內。
4、落呼式:繼上式,屈膝意氣下勁式,雙掌隨之下落小腹前,虎口斜對,左手偏下些,含護襠之意念,重心偏於右腿,俯首突頸,含胸下氣勁,抱丹田。含神人內,整體蓄而合住勁,以待發之。
5、起膨進身式:接前式。左腳向左隅角邁進,後右足跟進而落其後,為45度之形式,重心偏於後足且全腳掌著地。在跟進步的同時,雙手自下而後(稍撤雙肘)以得力而向前上,如託送球體形狀,背含靠勁,目隨掌中視之。
6、護心式:承前式,左腳調扣雙腳尖相對成倒八字,勿停,當負重心之際,速將右腳向右前邁出,足跟著地。此時重心偏於後左足,在向前開邁右步的同時,雙掌隨身式的向右偏轉而至羶中穴之前方,右掌心為陽,左掌心為陰,雙手掌前後錯置,平視前方,整體含欲動。
7、攻進式扎衣:承前式,沉腰,其右足落地而攻膝,重心前移,全腳掌著地,後腳跟進仍為45度之形式,且含進退之要義。同時雙掌坐腕揚指並相對合勁。一氣向前上推擠撮而出,成立掌式,目視前掌食指端。
注:按應用而言,前手攻取,後手為顧。胡耀貞遺言:先打顧法,後打人。前後相合一力發。
8、開合式:接上式,向左側轉身式先以後腳跟為軸,以其大腳趾向左扣轉,右足調動使重心平均分擔,經90度轉身,其式面向前正方,同時雙掌互迎相搭為「十字架」於胸前,距胸1市尺內,隨即沉氣屈肘而開手,稍定,提頂而合,開大合小留有適度空間。兩腳內側合併或一拳以隔均無不可。
注:開合之功效:寬胸順氣,內外氣體交換(體呼吸),以後天助先天而氣化,其法主於「先天」,內外俱動。當求之微妙。非後天拙力操作法。又調度平衡以及頂天立地,中正而安。太極之理。添加太極木老師微信號:taijiquanjiaoxue
孫式太極拳內功修煉的7種方法
一、腳呼吸法,又稱「踵提呼吸法」,簡稱「踵息法」
提腳跟。意註腳跟,要輕輕慢慢的往起提腳跟(此時感覺小腹上翻),忘掉腳跟,轉想腳大趾,輕輕慢慢的往起蹺腳大趾(此時感覺小腹下翻。小腹之上翻下翻謂丹田內轉,亦稱翻江攪海)。
然後忘掉腳大趾再想提腳跟,之後再提腳大趾。如此一提一蹺,反覆練習9次。
提腳跟時為吸,蹺腳大趾時為呼,是謂腳踵呼吸法,屬高層次的呼吸法,非常人用口鼻呼吸。
古人云:「聖息以踵,由腳踵而頭頂一氣呵成。」提腳跟時督脈升,蹺腳大趾時任脈降。其養生作用不言而喻。
應用於推手時,拿人則提腳跟,發人則蹺腳大趾(指前腳、虛腳)。
二、運睪丸
意注睪丸。睪丸要輕輕慢慢的向上抽提(此時感覺肩井穴和環跳穴關閉),然後松睪丸(此時感覺肩井穴和環跳穴都開)。
之後再提再松,如此反覆練習9次。女子運會陰穴,也是一提一松。或運乳頭(黑圈以內部分)亦可。
睪丸屬蹺脈(陰蹺、陽蹺),蹺脈是管人體升降的。做「金雞獨立」式時提睪丸,做僕步下勢時鬆開睪丸。
三、胎息法(肚臍呼吸法)
意注肚臍。收肚臍,稍停。鬆開肚臍,稍停。如此一收一松,反覆練習9次。
當在收肚臍時,感覺左右兩腎往左右兩側開,當鬆開肚臍時,感覺兩腎在合。
肚臍為神闕穴,內聯五臟六腑。此法也是鍛鍊內臟的方法。
應用於推手時,拿人則收肚臍,發人則鬆開肚臍。
四、勞宮呼吸法
手心相對一尺,側置於膝上,展指凸掌心勞宮吐氣,然後空手心勞宮吸氣。如此一展一空,反覆練習9次。
當做勞宮呼吸時,湧泉也在同步呼吸,因手心腳心關竅相通。
應用於推手發人時,要展指凸掌勞宮吐力,抓筋閉脈時,要空手心氣貫指梢,指欲透骨。
十指連心,手指通內臟,練指掌同時也在練內臟;手是人腦的外在表現,練手指同時也在鍛鍊人腦,腦是人體重點保健部位。
五、鼻尖人中呼吸法
意在鼻尖,轉想人中,再想鼻尖,復想人中。如此反覆練習9次。
當想鼻尖時,感覺肺葉張開,當想人中時,感覺小腹之丹田充實。
想鼻尖為吸,想人中為呼。練此法可醒腦提神,寬胸暢懷。
應用於推手時,拿人則想鼻尖,發人則想人中,意想人中則氣長,氣長則功夫長,長短相差一秒則決定勝負。
六、眼睛呼吸法
收眼神(看鼻根),放眼神(先往遠放,然後看耳朵,左眼看左耳,右眼看右耳,看不見也看)。再收眼神看鼻根(看不見也看),再放眼神。如此一收一放,反覆練習9次。收眼神時,兩手腕兩腳腕無力,放眼神時,兩手腕兩腳腕有勁。
練習此法,可調整眼睛的曲光和視野,改善眼區的血液循環,增強視神經功能。眼區也是內臟全息區,故此法對內臟也有益處。應用於推手時,發人則放眼神,拿人則收眼神。
七、頂心旋轉法
意注百會穴,百會一有感覺(得氣感)然後轉想右、前、左、後沿四神聰旋轉三圈(意念轉),之後反轉三圈(即右、後、左、前)最後轉想百會穴,隨即忘掉。
轉想肩井、曲池、合谷,下手指梢,活動活動手指。功畢。培養提頂(頂頭懸、虛領頂勁的感覺),可使身體平衡穩定。培養頭手結合,頂打人的習慣性。添加太極木老師微信號:taijiquanjiaoxue
孫式太極拳內功的5大特點
1.流動性
當孫式太極拳練到一定程度的叫候,內功由「量」的積累達到了「質」的突破,實現了孫式太極拳功夫修煉的第次飛躍,在某一天的某一時間太極內勁豁然貫通。
內勁貫通後的第感覺是身體內部出現股新的力量,這股新的力量隨著意念和動作在體內不停地湧動、流行,流到哪裡哪呈都很舒暢,此時練功者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追求的內勁出現了。
此時練功者心情豁然開朗,有一種撥雲見目的感覺。從內勁貫通後的體驗看,流動性是它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前人把內勁的這個特點描述為「渾灝流行」。
2.完整性
內勁初步貫通後,再繼續努力修煉段時日後,就會感覺到內勁在不斷增加、質量在不斷提高,逐漸形成中間以丹田為核心、上至雙管雙手、下至兩腿兩足的一股整勁,一動俱動,一靜俱靜,節節貫穿。發勁時,練功者能清楚地感覺到內勁「起於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完整勁路。
正如經典拳論所講「由腳而腿而腰,總需完整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由此可見,完整性是太極內勁的重要特點。
3.輕沉兼備
內勁貫通後,練拳時能清晰地感覺到內勁以丹田為核心在全身的四肢百骸開合聚散,時輕時重,輕沉兼備。肢體時而如充滿氨氣的氣球飄然欲起,時而又如灌滿水銀的袋子分量極沉,真是「輕靈沉重兼而有之」。
孫式太極拳界的前輩曾將內勁的這個特點描述為「輕如楊花,堅如金石」。
4.剛柔相濟
不了解孫式太極拳的人看到慢悠悠的孫式太極拳,總認為練拳的人是柔軟無力的,其實這只是一個表面現象。
事實上,「柔」是為了「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
內勁貫通的人都能清楚地感覺到孫式太極拳是外柔內剛、剛柔相濟的。楊澄甫講「臂膊如棉裹鐵」,孫式太極拳乃「綿裡藏針之藝術」。
武式孫式太極拳開派宗師武禹襄則講得更加到位,他說「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
「九曲珠」講出了太極內勁「柔」的一面,「百鍊鋼」講出了太極內勁「剛」的一面。而且,孫式太極拳在推手、技擊中的「柔化剛發」也清楚體現了太極內勁「剛柔相濟」的特點。
5.滲透傳導
練孫式太極拳內勁貫通後,隨著內勁質量的不斷提高,會逐漸感覺到內勁具有明顯的滲透和傳導的特性。
手握劍柄時,會清楚地感覺到內勁由劍柄傳至劍身,直達劍尖,劍的分量瞬間增加,寶劍舞動時渾厚沉穩、震彈有力。
平時隨手拿起一個物件,比如竹竿,稍沉氣,竹竿霎時就會變得沉甸甸的。與人推手時,搭手後內勁迅速滲透傳至對方體內,對方會感到腳下發飄、重心不穩、身體失衡,很容易被牽動。
以上簡要闡述了筆者體驗到的太極內勁的基本特點。當然太極內勁還有其他些特點,不同的人練功的感受和體驗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