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傳統武術南拳簡介

2025-08-08 17:53:08

南拳又稱湖南南拳。是南少林等拳種與湖南地方拳種相結合的產物,技術套路較南拳多,遍布全省各地。由於歷史悠久,再加上師承關係的演變,形成了多種打法,但多數套路仍具有同一特點,總屬南拳。其共同特點是:套路短小精悍,結構緊湊,動作樸實,手法多變,短手連打,步法穩健,攻擊勇猛,常伴以聲助威,技擊性強。南拳講究樁功,以練坐樁為主,還有丁樁、跪樁等。也還有練藥手、打砂袋、鐵砂掌、點穴功、童子功、羅漢功、青龍功、排打功等。

 

目錄

    南拳是我國七大拳系之一,在廣東、福建沿海一帶形成獨有的南方特色,尤其是清代以來,以「反清復明」始,以「行俠仗義」終,在武俠傳奇小說和影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福建南少林,傳說中是一個反清的大本營,在那裡集結了洪門子弟和三山五

練習南拳

嶽的俠雄豪客。清兵火燒南少林,洪熙官來到廣州,隱居在大佛寺,與佛緣和尚共開武館。又如方世玉,為廣東「少林十虎」第二人(第一人為洪熙官),其母苗翠花是「少林五老」中的苗顯之女,有「一代女俠」之稱。方世玉成為《少林小英雄》、《萬年青》、《方世玉三探武當山》、《乾隆遊江南》等眾多俠文化作品的主人公,晚清南拳又出現了「廣東十虎」,其中的第三位鐵橋三、第五位蘇乞兒,也是許多俠文化作品中的主人公。 而習南拳者最為出名的當屬一代宗師黃飛鴻。     南拳是明代以來流行於南方的一大類拳種的總稱。它以福建、廣東為中心,廣泛流傳於長江以南地區,故稱「南拳」。  

本段典故傳說

  關於南拳的起源,從前流傳著一個故事,說是福建有一座少林寺,為嵩山少林的分支,人稱「南少林寺」,寺中僧人世人習武。康熙年間,西魯國來犯,無人可敵,福建少林寺僧人請纓出徵,大破西魯國,班師凱旋。不久,有奸人進讒,清廷派兵圍剿福建少林寺,將該寺焚

南拳

毀,寺中僅有五僧倖免於難。這五位僧人四處尋訪英雄豪傑,創立了洪門(天地會),立誓「反清復明」。福建、廣東、湖北一帶的南拳都由這五位僧人傳出,因此尊他們為南拳「五祖」。     事實上,清代康熙年間根本沒有什麼西魯國,更沒有來犯這事,當然也不會有南少林寺僧人為國出徵的壯舉。這是洪門中人社撰的故事。但是,福建究竟有沒有一座少林寺,倒成了歷史的懸案。有人認為這座少林寺在福建莆田,有人認為在福建泉州,甚至有人說在廣東連平。1996年,在福建福清發現了一處寺址,陸續出土了不少刻有「少林」字樣的文物。經學者初步考訂,此處即為福建少林寺,其存在年代約為從北宋到清雍正年間。     關於福清少林寺與南拳拳系的關係,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但毫無疑問的是,這座南少林寺在南拳拳系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曾經產生過重要作用。同時,還必須充分考慮到福建地方武功的因素。     福建民風強悍,特別是閩南一帶,素以悍勇好鬥著稱,其聚眾械鬥之風名聞全國。福建地區的武功,早在明代中期就已嶄露頭角。 與戚繼光齊名的抗倭名將俞大猷(1504年-1580年)就是一位武術大師。     俞大猷是福建晉江(今泉州市)人。他出身於軍官世家,少年時學兵法,習騎射,後從李良欽學劍,成為罕見的劍術高手。在任職廣東都司僉事時,俞大猷曾僅率隨從數人,深入荒山密林,以一手劍術震懾多處叛民,使他們歸順。他又精於棍法,曾廣教士卒,當時泉州一帶的棍法幾乎全是俞大猷所傳。那時,泉州的劍術和棍術,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的,連嵩山少林寺也自愧弗如。     明末時,泉州有一位名叫定因的僧人,武功高超,曾在漳州擊斃猛虎,傳有弟子數百人。清軍南下後,他的弟子中有不少人渡海赴臺灣,參加鄭成功義軍。     南拳拳系的形成,也曾受到北方武功的影響。     從公元4世紀起,中國境內由北而南出現過三次大規模移民。

南拳招式

第一次是在兩晉之際,當時就有一部分北方人輾轉遷移到福建,被稱為「福老」。第二次是在唐末僖宗時期,由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審知兄弟率兵5000人及大批眷屬南遷至泉州、福州。第三次是在兩宋之際,南遷軍民超過百萬。以上三次移民,都是從河南出發。這些北方移民,統統被稱為「客家人」。他們定居在南方的同時,也把比較成熟的北方武功帶到了福建、廣東一帶。     明代中期,另一位武學大師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參加平倭戰爭,轉戰浙閩粵三省。戚家軍曾在福建徵戰多年,並曾在福州、泉州等地駐防。戚繼光是山東蓬萊人,祖上六代都是軍官。戚繼光的武功當屬於北少林一系。在戚系軍的武功訓練中,所有的拳械套路都由他親自編寫,剔除了那些華而不實的動作。戚家軍百戰百勝的輝煌戰績,也必將使這種帶有明顯北方特色的武功對閩粵武術的發展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本段基本特點

  南拳的基本特點是門戶嚴密,動作緊湊,手法靈巧,重心較低,體現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的技擊特色。閩粵一帶人體形較為瘦小,力氣也相當弱些

南拳

,因此特別重視下盤的穩定性,講究步法的靈活多變,多有扭拐動作(如騎龍步、拐步、蓋步等),使身體可以靈活轉向。南拳的上肢動作綿密迅疾,極富變化,有時下肢不動,拳掌可連續擊出數次,力求快速密集,以快取勝。在發力時,南拳大多要呼喝作聲,吐氣催力,以增大爆發力。南方人四肢較短,所以講究貼身靠打,多出短拳,充分發揮「一寸短,一寸險」的優勢。南拳拳系中有許多象形拳,不僅有龍、虎、豹、象、鶴、蛇、馬、猴、雞等常見的象形拳,而且有獅、彪、魚、犬等罕見拳種。其象形拳數量之多,居全國諸大拳系之冠。     南拳的總體風格是步穩、拳剛、勢烈,少跳躍、多短拳、擅剽手,以聲、氣修力。威猛迅疾,靈巧綿密,剛柔相濟,上肢及手型尤富於變化。它不像少林拳那樣雄渾樸茂,舒展大方,但其剛烈之氣,威猛之勢,卻灝然自成氣象。     南拳拳系的形成時間,大概在清初到清代中期,即從17世紀末至18世紀末。它包括上百個拳種,廣泛流傳於福建、廣東、湖北、湖南、臺灣等省以及香港、澳門地區,並很早就流傳到海外,在東南亞以及美洲、大洋洲紮下根來。若論傳播中國武術的貢獻,南拳拳系自當首屈一指。  

本段基本分類

  南拳種類繁多,以地域,大致可分為:廣東南拳、廣西南拳、福建
同类文章

形意拳介紹

形意拳,又稱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中國傳統武術,與太極拳、八卦掌齊名,同屬內家拳之中。打法多直行直進,與八卦之橫走,太極之中定有顯著之差別.形意拳之短打直進用於戰陣中最為適合,無花俏之招法,長勁亦是最快.兩軍交戰,千軍萬馬中,要能有閃轉騰挪之地不易,只有直行直進,走亦打,打亦走.如黃河之決堤。

形意拳功夫實戰視頻演示

形意拳功夫實戰視頻演示

形意五行拳及五行連環拳

形意五行拳及五行連環拳講解

形意拳教學視頻

中國傳統武術經典系列片形意拳上形意拳教學視頻下

邸國勇形意拳教學八字功和實戰用法

邸國勇形意拳教學八字功講解和實戰用法八字功「八字功」之起收回轉:出勢用雞形,轉身皆虎託,收勢退步橫拳,回身雲者,勢盡而身回也;轉身雲者,至開勢處而身轉也,兩者式同而地異焉。「正門八字功」共有八字訣如下:展:展者,寬之意,即拓張手足也。截:截者,裁也,以裁退敵手也,此節最見身法。裹:裹者,圍裹也,裹敵

李德印形意拳教學-三體式

李德印形意拳教學-三體式三體式是形意拳最基本的樁功練習萬法起於三體式  保持心靜體松

許文慧形意拳教程

許文慧全國傳統武術金獎

武當純陽大功

武當純陽大功武當純陽大功是道家功法之精華,由全真教龍門派二十二代純陽門一代宗師劉理航所傳授,此功法是純陽門的護體防身必須修煉的功法。此功內外雙修,動靜結合,內練五臟六腑,外練筋骨皮,通過長期吸運、閉、噴氣,並配合身體外部、軀幹、四肢的一系列特定動作的鍛鍊和排打,達到卻邪扶正,治傷除病,外可抗擊承打之

形意拳械套路欣賞

形意拳器械套路表演

武當山幾景圖片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內, 屬大巴山東段。西界堵河,東界南河,北界漢江,南界軍店河、馬南河,背倚蒼茫千裡的神農架原始森林,面臨碧波萬頃的丹江口水庫。武當山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是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