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線怎麼選擇,多長最合適?子線挑選技巧
2025-08-11 22:54:10
我們都知道在一場垂釣活動中除了餌料之外,第二個重要的就是釣組的選擇了其中釣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子線!但是很多釣友在選擇釣組的時候會忽略子線長度的選擇,一般來說線的長度要由現場的水情、魚情和釣法來確定,這就很考驗釣友們的經驗和釣技了!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子線長度的選擇技巧!
一、根據釣法選擇子線長度
使用懸墜釣法野釣時,很多釣友並不重視子線的使用。若子線的長短、粗細或軟硬度不合適,即便在吃鉤高峰期,魚獲也不盡如人意。懸墜釣法的主線和子線的搭配原則一般是主線粗、子線細,這樣搭配的目的是一旦掛底或「拔河」,可以保護主線不受傷;再者,細且柔軟的子線靈敏度高、隱蔽性強,能夠使魚兒放鬆警惕,減少魚吸食餌料時的阻力,提高中魚率。
二、根據魚情選擇子線長度
子線長度得調整還受魚情的制約。垂釣時應根據不同的魚種使用不同的釣餌,釣餌主要分為葷餌和素餌兩大類,一般來說,素餌較葷餌容易入口,但也容易從鉤上掉落,所以釣素餌提竿要十分細心,稍有遲疑就會錯過機會。從這點出發,釣素餌時要求浮漂反應十分靈敏。因此子線宜短。釣葷餌則不同,葷餌多為活餌,他不像素餌那樣容易被魚吸入口中,有時需要反覆幾次才能吞食,故釣葷餌子線不能太短,另外,魚情除魚的種類外,還包括魚的大小,密度,吃食特性等,一般來說,魚較大,密度較高時,吃食易搶,這是子線可稍長些,反之則應短些。
三、依據水的深淺來定
水位深宜用長子線。子線長,鉤與墜距離遠,利於大魚吃鉤。雖然魚訊傳得慢,魚漂反應遲鈍,但只要不失時機揚竿即可中魚。水位淺宜用短子線,淺水的魚吃鉤,除小魚外一般很小逗鉤,多半拖著就走,生怕有險情。所以,魚訊傳導的快魚漂反應也靈,但必須遲點提竿,不能超前。
在釣魚中釣什麼魚用多長的子線,長度是多少最好,這是很多釣友最關心的。我們也聽說過釣小鯽魚應用12.5—15mm長的子線,釣大鯽魚應用25—30mm,長的子線或釣混養魚應用40—60mm長的子線(以上子線的長度說的是單線的長度)等等,這樣劃分子線長度的人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也可能是個習慣)但決不是應該統一的標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具體的關於在釣魚中,什麼塘、什麼魚應用多長的子線,成為「國標」。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一些在垂釣過程中,一些關於子線長度的選擇!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助到大家!
更多釣魚知識丶技巧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怎麼釣魚,還有釣魚高手絕密餌料配方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