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推手掌握主動權的六大要領
2025-05-03 22:04:25
太極拳推手是太極拳運動中雙人徒手對練套路形式。拳論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行。」這說明太極拳技擊應當先掌握主動權的原則,在推手的過程中也應如此。那麼,太極拳推手時應該如何掌握主動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太極拳推手如何掌握主動權的吧。
所謂主動權,指的是能按照自己的意圖控制局勢,有利於自己。在推手較技時,不少人常處地被動局面,常受制於人,而不能正確分析原因,只是片面指責對方「不照路來」。究其原因是在於自己招法不能活用,不懂得陰陽相濟之理。
一、發揮主觀能動性
太極拳講究意導為先。不論練拳,還是推手驗招,不論是謀劃戰術,還是調動內氣周流都離不開意導。
首先意導拳勢能選擇有利地勢,借用利己的外因條件。巧妙用招,能研究時速、時差問題。使用恰當的武器,意導氣流,隨形而攻。
其次能以意導彼,引誘對手上我軌道。要時時遵循「引進落空合即出」的原則,揣測對方心理,用「引」使彼空背,趁機而擊之。同時研究變被動為主動的解救之理,如「圍魏救 趙」之法。
二、巧用客觀武器
人體七星是進攻的武器,各自的作用不同,拳論曰:「拳打五尺以內,三尺以外,遠不發肘近不發手,無論前後左右,一步一捶,遇敵仍得人為準,以不見形為妙。」
「足來提膝,拳來肘發;順來橫擊,橫來捧壓;左來右接,右來左迎;遠便上手,近便用肘;遠便足踢,近便加膝。」這些拳理是前人的經驗結晶,都強調了巧用自身的客觀武器,學者應細心研之。只有正確使用自身武器,能爭取時間,技擊效率高,才能掌握主動權。
三、縮小空間,加快速度
寸勁擊發是太極拳的技擊特點。太極拳散打身手步眼法,變化無窮。兩人粘貼相制,纏繞往來,進退無常,實無終極,總是以熟制生,關鍵是巧用太極圓圈。要能做到「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攻防之道,在於圓方妙用。推手能粘貼對方。求懂勁之道,由粗而細;聽勁之道,權其輕理遠近,由尺而寸,由寸而分,由分而毫。」聽勁辨分毫,皮膚觸覺和內體感覺,就為靈敏。這樣才能掌握主動權,防守引化,捆綁住對方,使對方沒有用武之地,得人準,放人快,馬到成功。
四、研究人體生理規律
人體生理結構是有規律的,關節的曲變旋轉、穴位的點擊、內臟的制約等都是客觀存在的。技擊須知這些規律,才可順規律用之。
用武要言:「人之來勢,備要審察,足踢頭前拳打膊後,側身進步,伏身起發。」這是前人總結的進擊規律,也是防守規律,應辯證求之。
拳論曰:「上打咽喉,下打陰,中間兩脅並當心,下部兩臁合兩膝,腦後一掌要真魂。」這是強調進擊的要害部位。
五、選擇地勢及步法位置
技擊須佔上風,就在高臨下,居牆防後,居物避險等,用武要言曰:「出身先佔巧地,是為戰鬥要訣。」「善擊者,先看位,後下手勢。」這些拳理都強調說明技擊主動權還在於選擇有利地勢。所謂「巧地」,是佔據技擊作用的要地。前進後退,左顧右盼應有目的。如野馬分鬃勢,腿應管套對方前弓腿之後,若捋採對方,腿應插襠而入,與上肢配合,變樁步發力,使對方向前栽倒。
六、活用招法
古人云:「能屈,能就,能剛,能柔,能進,能退;不動如山嶽,難知如陰陽,無窮如天地,充實如太倉,浩渺如四海,眩耀如三光;察來勢之機會,揣敵人之短長。靜以待動,動仍處靜,然後可方拳術也。」拳理強調了理論應結合實際,要辯證使用招法,「活」是太極拳的重要特點,能綜合使用招法才稱得上是拳術。
在太極拳推手時,掌握主動權能夠做到不使對方觸及己身,而己能控制對方的重心,又要求能做到在困境中解脫出來,化被動為主動,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自行慢慢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