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之死 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康熙的死亡?
2025-04-23 12:45:26
康熙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定都北京以後的第二位皇帝,在康熙在位的時間裡,為清朝的興盛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是很有能力的皇帝,不多在1722年的時候,駕崩於暢春園,享年68歲,雖然68歲在那時候已經算很老了,但是人們對於康熙的去世還是覺得奇怪。
康熙之死
公元1722年,68歲的康熙病故,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和許多死的突然的君主一樣,康熙的死也引來了眾多學者的討論。康熙之死必定另有原因。對於康熙之死,廣泛的說法有兩種:
康熙是被想要繼位為帝的雍正給下毒毒死的。在雍正朝呂留良一案中,曾靜的供詞為:「聖祖皇帝暢春園病重,皇上進一碗人參湯,聖祖就駕崩了。」這也就是說皇帝是病死的,而雍正帝就是那個下毒之人。《大義覺迷錄》一書記載說,康熙彌留之際皇四子允「進一碗人參湯,不知何故,聖祖皇帝就崩了駕」。
從這本書來看,雍正進獻的這碗人參湯絕對有問題,不然何以喝了這碗湯,康熙就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死了。至於為什麼雍正會下毒將康熙毒死呢?說是晚年康熙一直沒有立繼承人,一幹皇子都讓他極為失望,病重時才立下遺詔立皇十四子為太子。遺詔留給了隆科多,而隆科多早就和雍正勾結在了一起,於是將「十」改為「於」。
因此為了穩妥的登上皇位,雍正和幕僚商議,將康熙給毒死了。不過這個說法可信度不高,一些野史最愛的是胡編亂造,顛倒是非,因此對比各類歷史材料,還需謹慎判斷。取眾家之言,而不是偏聽偏信。
《清聖祖實錄》記:十三日康熙病情加劇,命速召諸子至御榻前,傳位於雍正。還說康熙晚年曾命雍正代行郊祀大典,可見康熙選定的繼承人就是雍正。
康熙的確是病死的。活到68歲,在古代已經是高壽了。康熙那個時候可能因為年事已高,很有可能患有各種常見的老年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等。《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自四十七年冬開始,疾病纏身,衰老體弱,心悸幾危,右手失靈,頭暈、腿腫,「稍早起,手顫頭搖,觀瞻不雅」,「心跳之時,容顏頓改」,這些都是老年疾病的常見現象。
康熙之所以死的這麼突然,很有可能是因為突發疾病造成的。
康熙簡介
中文名:愛新覺羅·玄燁
國籍:中國(清朝)
民族:滿族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宮
出生日期:1654年5月4日(甲午年)
逝世日期:1722年12月20日
職業:清朝皇帝
主要成就:統一臺灣
抵制沙俄侵略
主要成就: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蠲免賦稅、發展經濟
編修文化典籍
代表作品:《四書講疏義序》、《庭訓格言》等
年號:康熙
廟號:清聖祖
陵墓:景陵(位於清東陵)
前任:順治帝
後任:雍正帝
康熙的歷史評價
康熙是清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臺灣的漢族政權,顯示了康熙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時就挫敗了政治對手鰲拜,年老時利用「文字獄」打擊漢族異議人士。康熙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他開創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