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對人體有什麼好處?
2025-04-24 03:03:25
今天我們說一說馬拉松這項運動,長跑是世界上非常普及的一項運動,其中馬拉松是對運動員考驗較大的一種,馬拉松有分為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和四分馬拉松幾種,每種的距離也都不一樣,那麼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順便看看馬拉松這項運動的由來。
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
馬拉松長跑是國際上非常普及的長跑比賽項目,全程距離26英裡385碼,折合為42.195公裡,也有說法為42.193公裡。分全程馬拉松(FullMarathon)、半程馬拉松(HalfMarathon)和四分馬拉松(QuarterMarathon)三種。以全程馬拉松比賽最為普及,一般提及馬拉松,即指全程馬拉松。
馬拉松的起源
講起馬拉松賽跑,不少人往往只知道它是一項有趣的體育競賽活動,其實馬拉松賽跑是人類最原始的軍事通信形式之一,它可以說是人們在通信方面的一大發明。
公元前5世紀下半葉,地處西亞、實力雄厚的波斯帝國頻頻向周圍弱小鄰國發動侵略戰爭。
公元前490年,波斯帝國兇狠的統治者大流士一世又派出達提斯率領了十萬大軍和上千艘大大小小的戰船,氣勢兇兇地向希臘發動了大規模的侵略戰爭。
希臘數萬精兵強將開赴戰場,會同當地百姓,在傑出的統帥米爾迪亞德的指揮下,對入侵者進行了英勇反擊。
但是波斯軍隊依仗人多勢眾、兵強馬壯,不斷向希臘領土挺進。眼見波斯軍隊已進入到了希臘的軍事要地馬拉松鎮了。它是希臘首都雅典的門戶,如果此鎮丟失,後果不堪設想。希臘軍民依靠熟悉的地形和熾熱的愛國之情與入侵者進行了殊死較量。結果出乎波斯人的預料,龐大的波斯軍隊竟在小小的馬拉松鎮遭到了慘敗。英勇的希臘人民和軍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在馬拉松鎮打退了波斯侵略軍,從而保衛了首都雅典,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戰場上的希臘軍民十分喜悅,為了最快地讓這一喜訊傳到首都雅典,統帥米爾迪亞德命令自己的傳令兵菲迪波德斯去完成這一光榮的送信任務。
菲迪波德斯既是統帥的傳令兵,又是一名英勇無畏的戰士。此時,他剛從刀光劍影的戰場回來,身上受了傷,周身染著血跡。激烈的戰鬥終於取得了勝利,但他感到異常疲勞,可他一接到統帥的命令,立即向首都出發了。勝利的喜悅和強烈的愛國心激勵著他奮力奔跑。
誰能相信這個血戰剛罷的戰士竟一口氣跑了42千米的路程。滿身血汙的菲迪波德斯跑到雅典廣場,高興地喊道:「我們勝利了!」說完,這位英勇的戰士、著名的飛毛腿、統帥信賴的傳令兵就倒在地上了。人們圍上來看時,他已停止了呼吸。菲迪波德斯實在太累了,他帶著勝利的微笑永遠地休息了。
為了紀念這個愛國主義的壯舉,著名法國雕塑家馬克斯·克羅塞,根據這位英雄的形象,於1881年塑造了富於表現力的雕塑作品:《我們徵服了》。塑像為一裸體青年,大步跑著,右手拿著桂冠,象徵勝利;左手捂住胸口,表示精疲力盡。
由於受到這個作品的感染,法國科學院院士米海爾·勃來爾在1895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光復工作開始之際,致函奧運會的發起人顧拜旦男爵,提議舉行以馬拉松命名的長跑比賽,得到了支持。於是,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行的近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就以當年勇士以菲迪波德斯跑過的那條路線的距離作為一個競賽項目,定名為馬拉松賽跑。
菲迪波德斯用馬拉松賽跑創造了一種令後人永遠難以忘卻的通信方式。馬拉松賽跑的距離在開始幾屆奧運會上一直沒有統一,曾為40千米、40.26千米……直到1024年舉行第八屆奧運會時,人們重新測量了從馬拉松鎮到雅典中央廣場的距離,才正式定為42.195千米。多少年過去了,人們習慣地把一些超乎人們尋常精力的,長時間、長距離、超水平的各種體育比賽也冠以「馬拉松」之名。
馬拉松的好處
科學指出,經常堅持進行長跑,有利於改善人體心血管健康,降低各種身體會產生的病症和前列腺等其他器官疾病。長跑的好處還可以加速人體新陳代謝,排毒祛汙,清除體內產生的不良物質。
再者長跑可以增強人體的各種器官能力,增加肺活量以及心臟的運動強度,加強人體肌細胞的線粒體耐久能力。大量地運動量可以消除人體多餘的堆積脂肪,改善人體體型和脂肪與肌肉的均衡分布,使人看起來更強壯和精瘦。
長跑對人的意志力也是一種極度的強化,一般人很難堅持天天長跑或者完成一次長跑,除了自身的身體素質以外,還需要強大的心理意志力。持續地長跑鍛鍊,對人的意志力是很好地培養,對以後人的意志力是極大的提升。
長跑是很好對現代人生活壓力的一種釋放方式,不僅身體得到合理的鍛鍊,身體內積蓄的壓力會被大量的釋放,對心理健康是一種很好的調解和保護。在運動中享受運動的快樂,忘記快節奏生活帶來的種種壓迫。
馬拉松的世界紀錄
男子
肯亞選手特蓋特(PaulTergat,生於1969年6月17日),在2003年9月28日的第三十屆柏林馬拉松賽上創造了2小時04分55秒的世界最好成績,這個成績在2004年1月1日年被國際田聯宣布為男子馬拉松的第一個世界紀錄。
在2007年9月30日進行的柏林馬拉松賽上,34歲的衣索比亞名將海勒·格布雷塞拉西(HaileGebrselassie,出生於1973年4月18日,另譯為「格布雷西拉西耶」)以2小時4分26秒的成績創造了新的男子馬拉松世界記錄。
在2008年9月28日,在柏林馬拉松賽中,格布雷塞拉西以2小時03分59秒打破了自己保持的世界記錄並獲得了冠軍。
2011年9月25日,柏林馬拉松賽,肯亞名將派屈克-馬考以2小時3分38秒的成績,創造了新的世界記錄並奪冠,將格布雷希拉希耶在同一地點創造的世界記錄2小時3分59秒,提高21秒之多。
2013年9月29日,柏林馬拉松賽,肯亞選手威爾遜-基普桑以2小時3分23秒奪冠,並將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提高了15秒。
2014年9月28日,柏林馬拉松,肯亞選手丹尼斯·基米託以2小時2分57秒的成績奪冠,驚人地將原世界紀錄提高了26秒,就此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跑進2小時3分大關的男子馬拉松選手。
2017年5月6日,肯亞名將埃魯德-基普喬格(EliudKipchoge),在義大利蒙扎賽道進行了打破馬拉松2小時大關的挑戰。雖然基普喬格未能成功破2,但完賽成績2小時25秒已經創造了人類馬拉松最佳成績。
但基普喬格由於奔跑過程中有領跑員等團隊成員的協助,基普喬格此次取得的成績不會被國際田聯承認為新的世界紀錄。馬拉松世界紀錄仍然是2小時2分57秒。
女子
英國女子長跑名將拉德克裡夫(PaulaRadcliffe,出生於1973年12月17日)在2003年4月13日的倫敦馬拉松賽上創造了2小時15分25秒的世界最好成績,這個成績也在2004年1月1日被國際田聯宣布為女子馬拉松的第一個世界紀錄。
2012年1月1日,國際田聯將實施新規,不再承認女選手在男選手領跑下創造的世界紀錄。由於拉德克利夫是在兩名男選手領跑下創造了2小時15分25秒的成績,所以這個成績將會被作為世界最好成績,不再作為世界紀錄。修改後的世界紀錄仍由拉德克利夫保持,成績是2小時17分42秒,這個成績是在2005年4月17日的倫敦馬拉松上創造的。
在新規則剛剛被曝光後,就有很多專家以及運動員出面反對。而國際田聯在2012年11月10日作出決定,宣布此前拉德克利夫的世界紀錄仍然有效,一直沒有人破。
2017年4月23日,倫敦馬拉松大幕拉開。經過2個多小時的角逐,肯亞名將瑪麗·凱塔尼以2小時17分01秒的成績創造了新的純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並獲得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