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網連結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22 19:58:26 2
專利名稱:投網連結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於一種投網連結器,該種投網連結器使投網之製造更簡化容易。
如圖1所示,習用投網(10)之頂端網必須以一綁線(11)穿過再繫緊於一環形連結器(12)之周緣凹槽內使之固定;其連結結合十分費事,生產效率不高,且依靠人工之熟練技巧使各元件牢固系一起,易因人為疏失而造成鬆脫之不良品。
本實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投網連結器,系針對習用連結器加以改進,使投網頂端可簡易地固定於連結器上,而且不虞鬆脫。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投網連結器,該連結器系一盤狀元件,其中央具有一圓孔,其側面上具有多支小支杆以供網目懸掛,或具有一環槽供網綁固,其側邊另設有一卡合部;連結器罩系與該連結器相對之盤狀元件,其周邊具有一向下之環緣,該環緣內側具有另一卡合部,在該連結器與連結器罩組合時,該環緣迫使網線下垂,且兩者卡合部相互嵌合分離。
該連結器或連結器罩的中央圓孔系以肋條分隔成三對等缺孔。
茲以具體實施例配合
如後圖1是習用投網立體圖。
圖2系本實用新型投網連結器裝於一投網之立體圖。
圖3系本實用新型之連結器分解立體圖。
圖4系圖3沿A-A線剖切的連結器之組合剖視圖。
圖5系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投網連結器之組合剖視圖。
如圖3和4所示,該連結器(31)系與連結器罩(32)組合使用,該連結器(31)系由塑膠整體形成一圓盤,其盤面周緣往上設有多支小支杆(311),其中央具有一中空圓筒部(314),該中空圓筒部(314)周緣具有一環凹部(315)作為卡合部位,其內孔以肋條(316)分隔呈三缺孔(317),其次,該連結器罩(32)亦由塑膠一體成形,中央為一圓孔(324),具適當高度,其孔內具有一卡合凸緣(325),於該圓孔(324)套在該圓筒部(314)上時,該凸緣(325)恰可嵌合於該凹部(315)而固定;其次,該連結罩(32)盤面內側設有環槽(322),對應於該連結器(31)上之各小支杆(311),各小支杆頂端恰可伸入該環槽(322)內。
上述連結器(31)及連結器罩(32)之使用情形說明下當要將網(33)頂端集中固定網目作業時,只須將網(33)頂端之網目平均分配地分別掛於該等小支杆(311)上,接著將該連結器罩(32)由上向下與該連結器(31)組合,利用圓筒部(314)之凹部(315)與該凸緣(325)相互卡合使兩者不致分離,此時,各該小支杆(311)之頂端系密合地伸入環槽(322)中,因此,懸掛於各小支杆(311)上之網目均受制於連結器罩(32)與連結器(31)間,不虞脫落,再者,該連結器罩(32)周緣具有一盤緣(321)用以迫使網(33)向下,並用以包覆連結器(31)成為一整體元件,至於該連結器(31)上以肋條(316)分隔之三缺孔(317)系用以使拉線(53)分成三束穿過,使穿過拉線(53)之動作迅速,且易於拉取及使用投網。當然,該三缺孔(317)亦可設計於連結器罩(32)上。
根據上述說明,可知本實用新型連結器(31)與連結器罩(32)之結構改進完全不同於習用者,為一創新設計使投網頂端之網目集中固定,作業十分簡便迅速,且其網目固定十分牢靠。
再如圖5所示,系本實用新型投網連結器另一等效變化的實施例,該連結器(41)系塑膠一體成型之圓盤狀元件,其中央具有一通孔(411),而周緣具有一環槽(412),且其頂緣(413)具有一凸緣(414)。相對地,該連結器罩(42)亦為塑膠成型之圓盤狀元件,恰可罩合於該連結器(41),其中央具有一通孔(421),其環緣(422)內面設有一環形凹槽(423),投網(33)頂端系被綁繩(43)綁固於該環槽(412)內,再將該連結器罩(42)套於該連結器(41)上,而以凸緣(414)嵌卡於凹槽(423)而使兩者相對定位,且網(33)均勻分布往下垂,組合十分牢靠,具有前述實施例等效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投網連結器其特徵在於,連結器系一盤狀元件,其中央具有一圓孔,其側面上具有多支小杆以供網目懸掛,或具有一環槽供網綁固,其側邊另設有一卡合部;連結器罩系與該連結器相對之盤狀元狀,其周邊具有一向下之環緣,該環緣內側具有另一卡合部,在該連結器與連結器罩組合時,該環緣迫使網線下垂,且兩者卡合部相互嵌合不分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之投網連結器,其特徵在於,該連結器或連結器罩的中央圓孔系以肋條分隔成三對等缺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投網連結器,它包括一連結器及一連結器罩。該連結器系塑膠一體成型之盤狀元件,其二側設有多支小支杆,中央為圓環狀;該連結器罩系與連結器對應之盤狀,其周面設有一環槽,中央具有一大圓孔,於網頂緣之網目平均分配懸掛於該小支杆或綁於連結器周緣後,將連結器罩與連結器相互卡合,使各網目套合而不鬆脫;該連結器或連結器罩中央圓孔系以肋條分隔成三對等缺孔。
文檔編號A01K75/00GK2145507SQ9222110
公開日1993年11月10日 申請日期1992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1992年9月30日
發明者呂榜洲 申請人:呂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