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文:劉雪梅老師
2025-01-16 01:36:09
劉雪梅老師班的學生,都像她一樣聰明可愛,文質彬彬,喜歡看書學習,各門功課在全年級遙遙領先。但大多數孩子都不大喜歡運動,身體素質較差,平日裡不是頭疼,就是腦熱,經常因病耽誤上課。這不,學校春季運動會就要開始了,劉老師班裡卻幾乎沒人報名參加。這下她可著急了,一向最有辦法的她,會怎麼辦呢?只見劉老師在辦公室沉思了一會兒,說:「我去上一節數學課。」我感到好奇,一個語文老師怎麼上數學課呢?於是我跟隨劉老師一同走進了五(四)班的教室。
窗外,陽光明媚;室內,春意濃濃。學生們都瞪大眼睛看著黑板上的一道數學題:周長相等的情況下,長方形的面積和正方形的面積,誰大?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一道簡單不過的數學題,他們之所以好奇,是因為今天出題的不是數學老師,而是他們的班主任——語文老師。數學課代表忍不住站起來說:「劉老師,這道題我們前幾天剛做過,只要給個數字,一試就可以了。」話音剛落,引來一陣笑聲。
「很好,很好,」劉老師並不在意學生們善意的笑聲,繼續說,「如何比較19×1、18×2、17×3、16×4、15×5、14×6、13×7、12×8、11×9、10×10的大小呢?請語文課代表回答一下吧。」
聽到老師點他,語文課代表迅速回答了對他來說再也簡單不過的問題。
「嗯,很好,請坐下。看來語文課代表數學也學得挺不錯嘛。」劉老師的這句話,又引起了一陣笑聲。「不過,」她話鋒一轉,「你們思考過沒有?這當中有什麼規律?」
教室裡頓時鴉雀無聲,也許他們都沒想到語文老師還研究數學題吧!
劉老師指著算式說:「你們看,它們相加本來都是20,這些數字,本來也都是親密的朋友,他們靠得越緊,積就越大;離得越遠,積就越小。當他們向著一定的目標努力時(就如加上一個乘號),靠得越緊,凝聚力就會越大,這條原理就叫凝聚力原理。」
窗外的陽光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悄悄地溜進了教室,室內比剛上課時明亮了許多,學生們靜靜地坐著,靜靜地聽著他們熟悉的語文老師用陌生的方法講解著熟悉的數學題。還是數學課代表反應快,率先打破了沉寂:「老師,我明白了,周長一定的長方形,邊長相差越小,其面積就越大,這個定理也是『凝聚力原理』的具體體現,對不?」
「不錯,真不愧為數學課代表,」劉老師讚許地豎起了大拇指,「其他課也有應用這個『凝聚力原理』的例子嗎?請討論一下,然後由課代表匯報。」
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裡響起了熱烈的討論聲。幾分鐘後,課代表們紛紛有了答案。
自然課代表說:「兩個異性磁鐵距離越近,吸引力就越大。」
歷史課代表說:「國共兩黨合作均取得了成功,一次取得了北伐戰爭的勝利,一次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聽著各位課代表的回答,劉老師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我似乎也領悟到了什麼。儘管有的回答有些牽強,但劉老師的目的達到了,看來船已下水,該順風起航了。於是,在對這些回答進行評價後,劉老師說:「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凝聚力原理』的例子,如我們常說的『家和萬事興』,還有一個班級凝聚在良好的班風、學風中才能發揮出它最大的優勢。推而廣之,一個單位、一個民族以及一個國家都是如此,越有凝聚力越強大。不過,」劉老師故意停頓了一下,才接著說:「我今天要講的是運動會的事。」班長站起來說:「這次運動會,我們要把『凝聚力原理』發揮到極致,請老師放心。」劉老師接著說:「因為我們平時不加強鍛鍊,所以我們班得病的人多,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我們的班集體,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行動起來。好嗎?」
「好!」學生們響亮而整齊地回答。原來兜了這麼大個圈子,劉老師還是「三句話不離運動會呀」。接下來,她讓學生們思考並討論一下這次運動會該怎麼實施安排。於是教室裡又響起了熱烈的討論聲。這此起彼伏的討論聲,和著窗外跳動的陽光,宛如一曲優美的校園舞曲。
我知道這節課後學生們不一定馬上拿得出方案,但每一位學生一定會記得一個春意濃濃的下午,班主任給他們上了一節特殊的「數學課」。
[學生作文:劉雪梅老師]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