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活習慣作文
2025-02-18 00:56:25
習慣,是一個深奧的話題,它將伴隨每一個人的一生,你準備如何對待它呢?小編收集了關於生活習慣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生活習慣
開學的第一個月,也就是九月份,主題是什麼?目的是什麼?—文明行為規範養成月、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同學們,我們必須明確這樣一個觀念:良好的行為習慣會對人的一生產生很深遠的影響,會讓一個人終身受益。19世紀著名心理學家說過:「播下你的良好行為,你就能擁有良好的習慣;播下你的良好習慣,你就能擁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擁有良好的命運。」葉聖陶先生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習慣。」學校是育人的場所,理應在培養學生行為習慣方面大有作為。為此,學校要求全體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真的做到「出外講公德,在家講孝敬,學習講勤奮,相互講團結,課堂講紀律,作業講認真,相處講誠信,遇事講禮讓。」
我堅信,有全體教學職工的教育引導,有學校規範的制度管理,有各位學生孜孜以求的上進精神,文明行為規範養成月,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的學校更加美麗、整潔、文明、和諧,也將為你的未來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第二篇:生活習慣
我的生活有一定的習慣。每當我放學時就飛快的回到家,用拿美觀的書桌開始寫作業,作業寫完了,我開始玩玩具。吃完飯了,爸爸媽媽在大屋床上瘋,而我在廳裡看他們,觀察爸爸媽媽的「作戰情況」。該睡覺了。我飛快的爬上床進入了夢鄉了。「起床了!」媽媽的獅吼功把我弄醒了,我下了床洗了臉吃完了飯穿上了衣服去上學了。沒有了早自習,我們的感覺很爽吧!至少不用上學起來的那嗎早,不那嗎早就開始吵鬧了。
中午時雖然不上了可是玩那嗎長一段時間怎麼行呢?算了吧這也是學校的安排呀!下午第一節課是英語可是英語老師請假了,所以班主任代課。上個禮拜五的下午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我回到家時爸爸不在家媽媽說:「你爸爸去瀋陽抓藥去了。」我說:「知道了!」「快點起床呀!你得快點上學去值日呀!」「哦。」我起了床上廳裡去穿衣服時媽媽對我說:「你快點兒。」急急忙忙的上了學校,到學校時我飛快的拿了一把拖布把走廊拖了一遍,然後拿塊抹布抹了起來。中午我又跑回來開始值日,中午的教室真安靜呀!下午值日我通常都習慣盡全力管好值日組員嗎,但是他們不聽。這就是我的習慣了。
第三篇:生活習慣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則寓言:一頭豬到馬廄裡去看望他的好朋友老馬,並且準備留在那裡過夜。天黑了,該睡覺了,豬鑽進了一個草堆,躺得舒舒服服的。但是,過了很久,馬還站在那兒不動。豬問馬為什麼還不睡。馬回答說,他這樣站著就算已經開始睡覺了。豬覺得很奇怪,就說:「站著怎麼能睡呢,這樣是一點也不安逸的。「馬回答說:「安逸,這是你的習慣。作為馬,我們習慣的就是奔馳。所以,就是在睡覺的時候,我們也隨時準備奔馳。「我想,這不就和我們每一個人一樣都有不同的習慣嗎?馬選擇了奔馳的習慣,而豬卻選擇了安逸的習慣。是習慣決定了一個人面對生活的態度,態度又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而不同的行為就是生命存在的不同方式。
我們何不是如此。隨著年歲漸長,我們習慣於過安逸的生活。年少時,曾無數次的夢想有浪跡天涯的壯烈義舉,背上大大的行囊,瀟灑地對這個城市說聲「再見」,跳上屬於自己的徵程。可是,你父母的苦口婆心,親屬近鄰的冷嘲熱諷,朋友同學的不屑一顧,終讓我們只能在夢中做個異鄉旅人,夢醒後,我們依舊只是一介凡人。然而幾年後,昔日的老友,帶著滿身的創傷和輝煌的傳奇故事回來的時候,我們又開始後悔當年的猶豫。但是,生活既已成習慣,又怎麼能夠輕易改變,我們只能聆聽他的傳奇故事,一遍又一遍地想著:「其實當年我也可以這樣……」習慣啊,習慣,多麼可怕的習慣。好的習慣是那麼難以保持,而壞的習慣又是那麼難以突破!難以保持優良的習慣,就難以有所建樹。難以突破不好的習慣,就難以超越自我。成為我們致命傷的習慣,終究會成為我們一生的遺憾。在習慣還未養成之前想我們敢想的,做我們敢做的。
習慣,是一個深奧的話題,它將伴隨每一個人的一生,你準備如何對待它呢?
第四篇:生活習慣
從小要養成讀書的生活習慣在我的記憶裡,從我咿呀學語時,爸爸就給我講故事,那時我就對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書中那一個個五彩繽紛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那善良的農夫、聰明的小白羊、可怕的大灰狼是那麼的令我痴迷。於是我沒事就找爸爸讀故事。隨著年齡的增長,聽爸爸講故事已不能滿足我對讀書的渴望。於是,爸爸開始教我認字。為了讓我早點能獨立看書,激發我對認字的興趣,還設立了一個獎勵制度,那就是我每認一個字都會一角錢的獎勵,於是我每天都主動找爸爸認字,經過大約一年的努力,我就認識了一千多字。
這時我已基本能看書了,但由於已習慣了聽別人的講故事,我還是不願意獨立看書。這時媽媽果斷決定不再為我講故事,要想知道故事的內容,我必須自己去讀。但爸爸告訴我,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她」字典。並且爸爸和媽媽教我,就這樣,我走上了獨立的讀書之路,那一年我剛七歲。在我去年的生日那天,爸爸送我一本書《感恩父母》,那催人淚下的112個記憶在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愛的火種。使我知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們自幼就被父母教導,要懂得回報他人,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使我知道感恩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感恩的心,就像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陽光雨露,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感恩吧!從此以後,我更愛讀書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伊索寓言》……等名著漸漸的走入了我的生活我每天都會結交新朋友,它們讓我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
我真感謝爸爸和媽媽,是他們引導我走上了讀書之路,讓我養成了讀書的生活習慣。現在我更愛讀書了,甚至可以說愛書如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