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議論文:該生氣時就生氣
2025-01-24 10:00:09
劉歡在《好漢歌》裡唱得好:「該出手時就出手哇……」僅此一句話,便生動地表現好漢的英勇無畏,仗義豪情。可今時已非北宋,我們總不能隨意出手,但欲當今日之好漢,就該要生氣是就生氣!
生氣是一種自然心理,遇事幹得不順,遇人品行不端,都可能使我們生氣。但因各人性格不同,或溫和,或剛烈,生氣頻率也不會一致。遇非正義之事,若能生氣,大吼一聲,震響四方,驅邪逐惡,不失為一好漢;若面對邪惡,卻依舊心不為動,氣不為出,雖滿口仁義道德,實乃下下人之劣為!
不困於功利,不畏於強暴,不卑不亢,該生氣時就生氣。古有樊噲,聞主有難,怒髮衝冠,嗔目而視,項羽貴為霸王,也讓三分,令人贊噲之壯舉;今有保釣人士,國恥當道,毅然赴島揚威,吼向日本,吼出個自強不息,人間正道,撼至全國,令人嘆其英勇愛國之心……古往今來,該生氣時就生氣的好漢數不勝數。他們明白,公平正義若遭侵犯,必要生氣,護我尊嚴,保我名譽,哪怕冒生命之險,也要生氣,也要採取行動,這才是好漢!
有人說,沉默是金,心平氣和才是養生之道。的確,有的時候,生氣傷身,但在非正義之舉面前,若還閉口不言,鬱鬱寡歡,只會滋生更多非正義之事!反觀當下,有多少這樣的「沉默者」?自身合法權益被侵,卻不反抗,甚至挖出不成理由的理由,來安慰自己,讓氣消失,結果一忍再忍,而人卻一犯再犯,最終導致釀成無法挽回的大錯!當合法權益完全被剝奪了,後悔還來得及嗎?
該生氣時就生氣,需要練就一雙慧眼,明辨是非,斷定好壞。若不明事理,想生氣就生氣,那麼只會降低自己的素質,淪為類似潑婦之人,實在難看。是非既明,為正義出氣,其孰能譏之乎?
做個精明的好漢,用合理恰當的方法,該生氣時就生氣,如在公車上遇小偷,巧妙提醒當事被盜者;如見街道垃圾成堆,嚴肅地提醒環保部門;如發現貪汙腐敗現象,厲聲責問執法部門……以此,換來一個和諧文明的社會,何樂不為?正像龍應臺所說的:「你現在就去告訴你的公僕立法委員,告訴衛生署,告訴環保局:你受夠了,你很生氣!」
對,「我受夠了,我很生氣」,讓非正義遠去,為他人,為自己帶來甘露,滋潤被不法之事折磨的心靈。做個好漢,該生氣時就生氣,你我他,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