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故鄉的小路
2025-02-07 20:04:10
導語:小時候的故鄉是貧窮的,貧窮的只有一條通往村外的黃土路,每逢雨後泥濘難行。人們走得更多的是四通八達的小路。小編收集故鄉的小路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故鄉的小路
時光如細沙般從指尖流逝,我微眯上雙眼,打開記憶的閥門。腦海裡浮現出一條小路,一條承載著我童年歡樂的小路,一條灑滿著爺爺奶奶對我愛的小路,一條見證著我成長足跡的小路
無論走到哪裡,我都會記得你——故鄉。我在你溫暖的懷中長大,我怎能忘記你?我的故鄉!
曾記得,我在故鄉的小路上玩耍。那年,我8歲。清晨,朝霞拉開了夜的窗簾,月亮和星星便把舞臺交給了太陽,故鄉的小路旁開滿了野花,蒲公英,小野菊,喇叭花……太陽公公打著哈欠從地平線爬起,路邊的野花花瓣上沾著晶瑩的露珠,在晨曦的照耀下,那些露珠閃爍著鑽石般的光芒,給小野花們戴上了一串串鑽石項鍊。我便會在這個時間段帶著一群無憂無慮的孩子,在小路上盡情的奔跑,肥胖的黃蜂趴在草葉上探著頭望著我們。我們在小路上玩跳房子、投沙包、跳皮筋……「伯伯好——」我們和幹活的伯伯們打招呼,他們迎著朝陽,扛著鋤頭到小路旁的農田中幹農活。碧綠的田野中,迴蕩著我們清脆的笑聲……
曾記得,我在故鄉的小路上享受這爺爺對我的愛,那年,我9歲。那年夏天,我坐在爺爺的自行車上,手中拿著心愛的紙風車,可是它怎樣也轉不起來,我鼓著小嘴使勁兒地朝風車吹風,爺爺戴著那頂草帽載著我來到小路旁。爺爺把自行車靠在小路旁的一大楊樹上,將我安置在樹下的蔭涼處,爺爺弓下腰,在烈日下吃力地舉起鋤頭除去田裡的雜草。我則跳著去追那飛舞的彩蝶,摘一大把狗尾巴草編個花環送給鳥兒。咦?蟬兒正在樹上盡情地歌唱,我心想:為何不給它們帶來絲絲清風呢?於是,我就撿起一片最大的楊樹葉使勁兒地給蟬兒扇風。「月兒——」爺爺笑著向我招手,我跑過去。爺爺一邊幫我擦汗一邊把水遞給我「看你,累得滿頭汗,玩啥啦?」「我正給音樂家『蟬兒』扇風呢!」我傻傻地笑著。傍晚,落日像喝醉酒的紅臉大漢跌在山那邊,爺爺開始給我講「孟母三遷」的故事,我用小手支著腦袋望著天邊歸巢的鳥兒,醉在一抹夕陽的餘暉中……
曾記著,我離家時走過這條小路,那年,我10歲……
如今我已離開故鄉幾年了,每次我踏上那片聖潔的土地,我便像嬰兒一樣撲進故鄉母親的懷中,我常問自己:「為何我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故鄉愛得深沉!」
故鄉的小路是一根線,牽著我這顆遊子的心。
第二篇:故鄉的小路
崎嶇不平,高高低低,雨天一片泥濘,晴天風過土揚--多麼普通的一條鄉間小路啊!我那淳樸的故鄉人祖祖輩輩都走在這樣的鄉間小路上。
在我記憶深處,最早走在這條路上的是外公。
清爽的晨風,吹來樹木的清新氣息和莊稼的馨香。古槐樹下,一片歡聲笑語。趕集的人們在這裡會齊,用小車推著沉甸甸的收穫捎上家人的夢幻,讓外公帶到村外那個繽紛的世界裡。
啊,故鄉的小路就是這樣一條飽含深情的路,而它同時也是充滿希望的路。當年,我的哥哥正是從這條小路上帶著家人的囑託,帶著雄心壯志,走向了外面的世界。哥哥說過,從穿上軍裝的第一天起,他就努力工作學習,因為他牢記家鄉父老鄉親的期望。他難忘故鄉那條小路,因為小路伴他成長,從小路走出來的腳步是堅定的,永不停息的。哥哥成了一名優秀的軍人,為故鄉爭了光。哥哥如此,而也是從這條小路上開始了人生之路的我不更應如此嗎?
歲月流逝,年華似水。奔跑在綠蔭道上,端坐在窗明几淨的階梯教室裡,徜徉在學校圖書館中,我的視野開闊了。漸漸地,我的耳邊不再迴響著小河潺潺流水聲,蜿蜒的小路似乎也在離我而去,然而有一天,外公不幸去世的消息喚醒了我的記憶,驀地,故鄉的小路又出現在我的腦海裡。在眼淚朦朧中,我仿佛看見外公正挑著擔子向我走來,沿著那條生機盎然的小路。啊,故鄉的小路,我怎麼會忘記你呢?
今天,我又站在了古槐樹下,小河在身旁流淌,我捧著河水喝了一口。這曾養育過我的河水,仍是這樣甘甜浴故鄉的小路啊,曾託起無數生命,疊印著數不清的足跡。這平凡的小路,是奮鬥者的起點,連接著未來,連接著輝煌的人生!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牧童的歌聲在蕩漾,喔喔喔喔他們唱,連有一支短笛隱約在吹響……」,歌聲縈繞耳際,啊!故鄉的小路,我將永遠深深地眷戀你!
第三篇:故鄉的小路
小時候的故鄉是貧窮的,貧窮的只有一條通往村外的黃土路,每逢雨後泥濘難行。人們走得更多的是四通八達的小路。它們因為小而不擇地勢,無論山脊與崖畔,無論田野與溝坎,都會有它們的身影。它們曲折執著,涉水翻山,必達目的。
田間小路與山間的小路是不同的。田間小路是人們橫穿田地在壟臺上踩出來,一凳一凳,像一條軟梯淹沒在在青紗帳裡。春天翻地的時候,它被新翻的泥土蓋住,用不了多久,新苗剛剛露出頭,田裡迷濛著一層淺綠,它又重新被踩了出來。
田間小路多是不長,三裡五裡,連著前村後屯,鄉集土市。我記得最深就是王家墳那塊田裡的小路,因為它的那頭連著供銷社。大路也通到那裡,只是繞的遠了,少有人走。除非搭個便利,坐村中路過的牛車馬車才會走大路。
我還很小的時候,那條小路就充滿了期盼。我時常坐在村口的石頭上,雙腳在溪水裡晃來晃去,任那魚兒遊來遊去。我眼睛眨也不眨地望著玉米地裡的小路。
終於一個人在那裡走了出來,他帶著頂黑色前進帽,藍布衣服,微駝著背,黝黑的臉上滿是是慈祥的笑。他的肩頭挑著一根木棍,木棍上掛著一雙嶄新的黃膠鞋。「爺爺!」顧不得穿鞋,趟過小河興奮地跑上前去。聞著那橡膠的味道,我仿佛擁有著無邊的幸福與快樂,情不自禁地一遍遍叫著爺爺。爺爺愛撫地摸著我的頭,呵呵笑著把我抱在懷裡。
當我可以獨自走上那條路的時候,那條路便成了我童年最渴望的去處。那片田叫王家墳,顧名思義是曾經的一個家族的墳地。日子久了,人們早已淡化了墳的概念。只是偶爾種地時撿到小件的金銀首飾,才記起這曾經是一片墳地。墳在我的小腦袋裡本就是沒概念的,自然也就不知道恐懼害怕。(cnfla:www.cnfla.com)
捉迷藏一般穿行在玉米地裡,時有蟈蟈蟬一類的小蟲在地裡叫。彎下腰來仔細傾聽,卻又飄忽著沒了聲息。微風拂過,玉米葉子的聲響莎啦啦海浪一般向遠處蕩去。快要走出小路的時候,有一條河,蹲在岸邊,捧起水來撩在汗津津的頭上,一時間清爽至極。雀躍著踩踏水中的青石,只是幾步就到了對岸。
再走不多遠小路就到了盡頭,視野一下子寬闊起來。一排排的房子建在黃土路邊。那個高大一點的青磚房就是供銷社了。裡邊有各種糖果乾糧,日常用品。最引我注意的是那花花綠綠的小人書。從那一日起我所有的零花錢便由這條小路換成了小人書。世界也便在那日變的豐富多彩起來。
比起田間小路,山間小路就要長得多,也神秘有趣得多。它們穿行在大山裡邊,縱橫交錯,迷了方向,經常是南轅北轍。我上中學時,為了抄近,每天走的就是三十餘裡的山路。
小路掩在茂密的林木荒草裡,曲曲折折,忽隱忽現。路面被踩的硬了,只生些倒伏的小草,絨絨的,甚是可愛。路邊野菜藥草多不勝數。據說曾經有個孩子在路邊採了一把花,到了家裡老人吃驚地認出那竟是人參花!可惜的是怎麼也沒有找到。
狼啊什麼的我倒是沒見到過,只是那滿山的辣子鳥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翻過大架山,陽光剛剛露出頭來,那山谷裡儼然是鳥的天堂,清脆婉轉,你唱我和,熱鬧至極。它們長得極是好看,羽毛黃綠相間,更有頭上頂著一撮黑毛。我多是叫不出名來,夥伴告訴我這裡的大都是山辣子。
路走的遠,時常餓得肚子咕咕叫,好在林間輕易地就可以找到可以吃的東西。春天,多是踩些酸漿,叫做狗尾巴的一種植物,吃起來酸酸的,如今想起還流口水。最好的便是秋天了,野葡萄,山梨,榛子,山丁子,鑽進林裡,便會滿載而出。到家的時候往往已是飽了。
多年過去我還是懷念著故鄉的小路。如今那上學的路隱在了荒草裡,孩子們已經不再走。路邊多了新開的土地,大架山下辣子鳥的聲音已經沒了。王家墳的田還在,田裡的小路卻是不見。即使有那裡也走不出爺爺來,那路的盡頭也必不是當初的模樣。
我喜歡故鄉的小路,喜歡那一步一步用腳踩出來的路。它們仿佛悠長的歲月裡,偶爾遇見的一段段前世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