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製作扶手的流道式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8-22 22:54:2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扶手製作模具,特別涉及用於製作扶手的流道式模具。
背景技術:
扶手是一種方便人手握的一種結構,目前在製作扶手時大都採用的方法為使用模具,模具內設置有與扶手形狀相同的空腔,將金屬流體直接注入空腔內冷卻成型,目前使用的注入方式為在產品的側面注入金屬流體,注入後的金屬流體向兩側運動,但此種進料方式會阻礙金屬流體的流向,使得產品整體厚薄不均且拋光後表面砂孔較多,使得產品不良率較多。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提高產品質量的用於製作扶手的流道式模具。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用於製作扶手的流道式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還包括能從上模和下模側邊伸入的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還包括分別驅動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運動的第一滑塊驅動機構和第二滑塊驅動機構,當上模和下模合模,且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從上模和下模側邊伸入時,上模和下模內形成與產品形狀相同的模腔,所述第一滑塊兩側設置有多個進料缺口,還包括設置在上模上的入料口,所述入料口與進料缺口連通,使得金屬料從第一滑塊的進料缺口流入模腔。
進一步的是:所述下模上還設置有多個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分別設置在模腔兩側且與模腔連通,所述出料口遠離入料口設置,所述下模下方設置有頂出板,頂出板上設置有與多個出料口一一對應的能伸入出料口的頂塞杆,還包括驅動頂出板上下運動的頂出板驅動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扶手製作模具從滑塊兩側進料,使得金屬模料從模腔的一端流入另一端,使得金屬模料在模腔內流動時利於金屬液體的流向,減少了金屬流體在流動時因需要轉彎而造成的阻礙,使得成型的扶手內部砂孔減少,從而提高了產品的質量,且還設置了多個出料口,剛開始進料時,模料流經整個模腔從出料口流出,從而帶走了模腔內的氣泡,進一步減少成型產品中砂孔的出現。
附圖說明
圖1為用於製作扶手的流道式模具示意圖。
圖2為用於製作扶手的流道式模具內部示意圖。
圖3為用於製作扶手的流道式模具內部側示圖。
圖4為第一滑塊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上模1、下模2、第一滑塊3、第二滑塊4、進料缺口5、入料口6、出料口7、頂塞杆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的用於製作扶手的流道式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還包括能從上模1和下模2側邊伸入的第一滑塊3和第二滑塊4,還包括分別驅動第一滑塊3和第二滑塊4運動的第一滑塊3驅動機構和第二滑塊4驅動機構,當上模1和下模2合模,且第一滑塊3和第二滑塊4從上模1和下模2側邊伸入時,上模1和下模2內形成與產品形狀相同的模腔,所述第一滑塊3兩側設置有多個進料缺口5,還包括設置在上模1上的入料口6,所述入料口6與進料缺口5連通,使得金屬模料從第一滑塊3的進料缺口5流入模腔;
在進行製作時,將上模1和下模2合模,將第一滑塊3和第二滑塊4從上模1和下模2的側邊伸入模腔內,將金屬模料從入料口6灌入,流向第一滑塊3側面並向第一滑塊3側面的進料缺口5流入模腔內,使得金屬模料進入模腔後從一端流向另一端,使得模料在流動時不會有阻礙作用,從而減少了砂孔的出現。
在上述基礎上,所述下模2上還設置有多個出料口7,所述出料口7分別設置在模腔兩側且與模腔連通,所述出料口7遠離入料口6設置,所述下模2下方設置有頂出板,頂出板上設置有與多個出料口7一一對應的能伸入出料口7的頂塞杆8,還包括驅動頂出板上下運動的頂出板驅動機構,將模料灌入模腔後,模料流經整個模腔從出料口7流出,從而帶走模腔內的氣泡,當一部分模料流出後頂出板驅動機構驅動頂出板上頂,將頂塞杆8伸入出料口7中,堵住出料口7,使得金屬模料不會繼續流出,使得模料在模腔內冷卻成型,使用此種方法,可將模腔內的氣泡排數,防止產品冷卻成型後形成砂孔影響產品品質。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