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注油槍的製作方法
2023-05-10 06:30:16 1
專利名稱:高壓注油槍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設備潤滑器械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於機械防磨擦 添加潤滑油的專用工具。
背景技術:
目前人們在機械的潤滑加油過程中,多是用簡易小桶狀容器有 一 吸管到加 油點,通過擠壓容器將潤滑油擠到潤滑點上,其缺點是壓力小,特別對一些細 小縫隙很難加油到位。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簡易小桶狀容器潤滑加油,壓力小加油不到位的問題, 發明一種槍狀泵壓注射式潤滑加油器具。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高壓注油槍,由殼體、手柄,扳機構成, 其特珠之處是,殼體的後部留有油箱,殼體的中部留有高壓室,手柄的上部裝 有主塞油泵,扳機的中部裝有滾輪,主塞油泵前端與扳機中部的滾輪接觸,殼 體後端中間裝有軸向的長杆油控閥,殼體前端留有注油咀。油箱的上面留有加 油孔塞並配有進氣閥,油箱的底部留有吸油口並配有單項吸油閥,高壓室的上 面裝有安全閥,高壓室的後部留有排油口並配有單項排油閥。手柄上端主塞油 泵的上側留有調油道,調油道與主塞油泵連通,並由吸油口、吸油閥與油箱連 通,由排油口、排油閥、高壓室油路與高壓室連通,高壓室與注油咀相通,長 杆油控閥經過油箱、高壓室置於注油咀處。使用時,先從油箱上面加油孔塞向油箱加入潤滑油;當鬆開扳機時,主塞 油泵向外彈出,通過調油道吸動油箱底部吸油口的單項吸油閥,使潤滑油進入 調油道、主塞油泵,油箱上面的進氣閥同時被吸開,空氣進入油箱補充空間; 當按動扳機時,由扳機中部的滾輪壓縮主塞油泵,主塞油泵通過調油道擠開高 壓室的後部排油口的單項排油閥,將油送入高壓室,再由注油咀注出。注出的 油量可以通過轉動長杆油控閥控制;若高壓室壓力過大,則上面的安全閥會被 擠開減壓,起到保護作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技術效果是,採用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實現一種注油 壓力大,使用靈活的機械潤滑工具。
圖l是實用新型的結構主視圖,並作摘要附圖。在圖中,l手柄、2主塞油泵、3調油道、4殼體、5長杆油控閥、6油箱、 7進氣閥、8加油孔塞、9吸油閥、IO排油閥、ll安全閥、12注油咀、13高壓 室、14油路、15排油口、 16滾輪、17扳機、18吸油口、 19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如圖中所示,在殼體4的後部留有油箱6,殼體4的中部留有高壓室13, 手柄l的上部裝有主塞油泵2,扳機17的中部裝有滾輪16,主塞油泵2前端與 扳機17中部的滾輪16接觸,殼體4後端中間裝有軸向的長杆油控閥5,殼體4 前端留有注油咀12。油箱6的上面留有加油孔塞8並配有進氣閥7,油箱6的 底部留有吸油口 18並配有單項吸油閥9,高壓室13的上面裝有安全閥11,高 壓室13的後部留有油路14與排油口 15相通並配有單項排油閥10。手柄1上端 主塞油泵2的上側留有調油道3,調油道3與主塞油泵2連通,並由吸油口18、 吸油閥9與油箱6連通,由排油口15、排油閥IO、高壓室油路14與高壓室13 連通,高壓室13與注油咀12相通,長杆油控閥5經過油箱6、高壓室13,前 端置於注油咀12處。使用時,先通過油箱6上面加油孔塞8向油箱6加入潤滑油;當鬆開扳機 17時,主塞油泵2由彈簧19向外彈開,通過調油道3吸動油箱6底部吸油口 18的單項吸油閥9,使潤滑油進入調油道3、主塞油泵2,油箱6上面的進氣閥 7同時被吸開,空氣進入油箱6補充空間;當按動扳機17時,由扳機17中部的 滾輪16壓縮主塞油泵2,主塞油泵2通過調油道3擠開高壓室13的後部排油口 15的單項排油閥10,經油路14將油送入高壓室13,再由注油咀12注出。注出 的油量可以通過轉動長杆油控閥5控制;若高壓室13壓力過大,則上面的安全 閥ll會被擠開減壓,起到保護作用。
權利要求1、一種高壓注油槍,由殼體、手柄,扳機構成,其特徵是殼體的後部留有油箱,殼體的中部留有高壓室,手柄的上部裝有主塞油泵,扳機的中部裝有滾輪,主塞油泵前端與扳機中部的滾輪接觸,殼體後端中間裝有軸向的長杆油控閥,殼體前端留有注油咀。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高壓注油槍,其特徵是油箱的上面留有加油孔 塞並配有進氣閥,油箱的底部留有吸油口並配有單項吸油閥。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高壓注油槍,其特徵是高壓室的上面裝有安全 閩,高壓室的後部留有油路與排油口相通,排油口配有單項排油閥。
專利摘要一種高壓注油槍,由殼體、手柄,扳機構成,其特點是殼體的後部留有空腔油箱,殼體的中部留有空腔高壓室,手柄的上部裝有主塞油泵,扳機的中部裝有滾輪,主塞油泵前端與扳機中部的滾輪接觸,殼體後端中間裝有軸向的長杆油控閥,殼體前端留有注油嘴。它解決了簡易小桶狀容器潤滑加油,壓力小加油不到位的問題,適應於各種機械潤滑加油使用。
文檔編號F16N3/08GK201166247SQ20082001616
公開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9日
發明者楊明賢 申請人:楊明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