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素質教育大討論發言稿
2024-01-17 22:28:15 3
素質教育已經提出來多年,對學生的發展很重要。小編收集了素質教育大討論發言稿,歡迎閱讀。
素質教育大討論發言稿一
我們身處一個資訊時代,被信息包圍,卻依舊缺乏信息。如此海量的信息,卻不能夠被我們得以充分利用。實在是一件很令人感到無奈的事情。
不過,在信息素質教育課上,老師幽默機智的上課方式,採用實踐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並發揮不同老師的優勢的多人教學方法……圖文並茂,聲像結合,給我們傳授了許多實實在在的東西。
但是,在我們掌握了如此眾多的信息搜集能力之後,我們卻漸漸地鬆弛了下來。有時候,我們一直不停加速轉動的思緒淺漸漸地緩了下來,最可悲的是,甚至停止自己的思考能力,完全奉承「拿來主義」。
這是一個缺乏原創的年代。高超的網絡技術讓我們學會如何偷懶,複製粘貼,輕鬆一點,便解決了我們絞盡腦汁的事情。
曾經的我們,還不會玩電腦,找百度,用google……於是我們百般思索,萬般探究。時間就這樣匆匆而逝,我們一天天長成了大孩子。日益沉醉在現代發達的科技中的我們漸漸懶惰起來。
無論是老師布置的小作業,還是學年論文,亦或是專業考察報告,都希望能在網上搜到相關資料,那樣寫起來就會像飛一樣的高效精準,只不過有時會避免不了千篇一律的煩惱。
我們的腦子漸漸停止了思考,從我們懂得了如何偷懶之後。
曾經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作家,或者是偶爾寫寫小文章,編編小故事也好。可是,似乎自己從未為自己的夢想付出百分百的努力。也許是不知如何努力才能達到心中所想,也許是因為懶惰而沒有付諸實際。
曾經看到一句話:如果你學不死,那就往死裡學。捫心自問,我還沒有這種拼命的精神,也從未達到過這種境界。
時常對自己說:要努力要努力!是時候該努力了!
可是總會有這種這樣的藉口讓我把自己的任務一天一天往後推,直至有一天放棄了曾經設想的的計劃。計劃永遠是最經不起時間消磨的東西,更加經不起我們的不斷推拖。
曾經參加一次大型的作文競賽,當時問了一位資深的教授很俗的問題。是關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的。他的回答很簡單:保持一顆好奇心。對於當時思想幼稚的我來說,這句話真的很受用。在這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乃至將來,我都一直保持著一種好奇。只不過我的交際能力太差,所涉及的圈子太窄,以至於今天,我還經常處於一種out的狀態。
眾所周知,大學裡有一座寶庫,也就是圖書館。能否在大學期間蛻變成「一隻蝴蝶」,除了日常的學習工作之外,就要看是否能夠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了。信息素質的課上,我對圖書館的了解有了進一步深入。不記得何時的我曾這樣告訴自己,一定要利用好圖書館這個巨大的寶庫,堅持每天讀書。
在書中,我們可以重新獲得思考的能力,可以重拾昔日的信念,言談舉止之間便增添一份自信、一份優雅。書,讓我們在學習中學會如何學習。
時代的車輪在飛速地向前滾動,我們必須跑起來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我們的技術越發的高明,但是我們更應該提高的是自己的內涵修養。
信息素質教育課,不僅教會了我搜集信息、查詢資料的能力,更讓我在這不斷的學習中了解到,在這個資訊時代,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我們只有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能力,才不至於被無情的歲月狠狠的拋棄。
時光的步伐太快,我們要學會跑起來,才不會被落下。我們被信息所包圍,同樣要學會把信息包圍起來。
素質教育大討論發言稿二
素質教育已經提出來多年,對學生的發展很重要。通過對相關內容的學習,對如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如何規範自己的教學行為等,同時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了解以及體會。
素質教育是我國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同時針對現有教育的弊端提出來的。素質教育關係到民族的未來質量,綜合國力的提高,人力資源強國的建設。但是必須看到,幾年來推進素質教育雖然在幾個方面有所突破和進展,但是目前還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應試教育」的傾向。當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存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情況;存在著重視語數外等主科教學,忽視音、體、美等學科教育和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的教育,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的情況。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確實的推行素質教育,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力軍,在日常教學中要依法治教,自覺遵守學校安排的課程、課時、規範學生的作業量、作息時間,不能只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要全面的進行考核,把健康還給學生、把能力還給學生。
深化素質教育,就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工作中要以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依法保障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發展的基本權利,努力開發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潛能。改變那種只重視升學有望的學生的做法。促進學生以德育為核心的全面發展。克服那種只重視智育,甚至於只重視考分,而忽視德育、體育、美育的「應試教育」傾向。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使學生有時間思考問題、參加社會實踐和從事感興趣的自主學習活動。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健康成長;重視發展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大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按照「遵循教育規律,運用科學方法,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認真組織施教,不但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現行的中國教育體制中,素質教育的貫徹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因為素質教育不是簡單地開展一些文體活動,不是單純地去鄉村體驗體驗生活,更不是不考試、不留作業。而是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敢於質疑、懂得創造,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才是素質教育的本質,才是學校教育的職責。所以作為一名教師,一名推行素質教育的工作者,要不斷的學習,不斷接受新觀念,充實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適應日益變化的教育形勢,努力做一名自覺踐行素質教育的工作者。
素質教育大討論發言稿三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實施素質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其最根本的要求是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就是要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自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樂群,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學會健身,學會生活,學會勞動.
一、我國素質教育的現狀
現實中以重複訓練,低效勞動為主要特徵的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使得素質教育的實施變得非常困難,不少地方的現實情況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應試教育愈演愈烈,學生負擔有增無減,向前延伸到了初中,小學,幼兒園.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對非高考中考的科目沒有給予應有的位置,還美其名曰: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小學生要補課,初中生節假日沒休息,高中階段更將音樂,美術課取消,真可謂是"素質教育喊得兇,應試教育抓得實"。
在高考指揮棒的壓力下,在學校一切都以考試論英雄的今天,學校教師基本上不敢鼓勵和挖掘學生們學習以外的各種潛能.有些教師為追求升學率,不惜採用各種方法,大搞題海戰術,無度地強化考學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有些教師甚至把中考稱為"人生的轉折點",把考學當成人生是否美好的唯一出路.而學生在學校和家長壓力下,不惜一
切代價為升學,老師不是學生心目中的老師,學生也不是老師心目中的學生.
另一個問題是教材的難度和知識量過大,自主時間過少.我國目前教育的特點是應試,選拔,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課程起點高,難度大,知識面窄,學生要背太多的知識,要寫太多的作業,要參加太多的課外輔導班,要考太多的試,過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沒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來滿足自己的愛好.教材編寫者在編寫時沒有考慮到與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繫,忽略了教材的知識畢竟是"死"的,學生們學習還是紙上談兵的階段.
異化的教育造成了嚴重的後果,不客氣地講,學校生產出的產品–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合格:具備應試技巧,但學習能力欠缺;會吹拉彈唱,但缺乏審美修養;語文能力和民族文化根基衰退;此外缺乏理性,品德滑坡,意志薄弱,身體贏弱,不愛勞動,社會適應性離人的全面發展越來越遠.君不見,中國學生的想像力從小學到高中依次降低,學生心理疾患日益普遍和嚴重,有些大學生反而連小學生的文明行為規範都做不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錯綜複雜的,既有中國幾千年的科舉文化傳統,又有現實社會觀念的誤區,還有教育政策的偏差和學校治理的誤區,也有經濟社會結構不協調和發展的壓力.因此,要從多方面入手系統地塑造適宜教育的大環境,全方位推進素質教育.
二、創設實施素質教育的幾個條件
為了改變「應試教育」滯後於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局面,教育
部提出了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方針,這是我國教育界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一個重要舉措。我個人認為要想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最重要的是創設素質教育得以順利實施的條件。
1.思想認識條件。即讓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知道什麼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內容?用什麼方法和手段來實施等等。只知道素質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形成、發展不可缺少的生物前提是不夠的,還要知道素質教育是用教育手段在生理層面、心理層面和社會文化層面上對人的素質的形成、發展給以積極的影響,進而提高人的身體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和能力素質。為此,學校必須端正辦學的指導思想,確立素質教育的總體規劃,培養能夠適應國內國際競爭的開拓創新的一代新人,並加大投入實現教育手段的現代化,改革課程結構和內容,讓每一學科、每一活動都能落實素質教育。
2.學生個性發展的條件。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而非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這就需要摒棄傳統的以統一規格去創造「標準件」的教育模式,改變在教育過程中只注意一部分成績好的學生的基本觀念。從研究學生的差異入手,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設寬鬆、和諧、愉悅的文化環境與氛圍,使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心情舒暢、思維活躍地得到充分發展;並能真正啟發誘導學生把學習過程當作是滿足內在需求的主動探索過程,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學習。落實素質教育就是把學習知識的規律和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鼓勵他們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管理。
3.創設課業負擔的限制條件。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必須對學生的負擔做一個從數量到質量的限制。現在中小學生的書包重、補課勤等問題依然十分嚴重,這大大損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因此,創設課業負擔限制條件就顯得尤其緊迫。首先,要廢除滿堂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其次,遏制補課風,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學生當堂學的知識當堂消化。再次,減少作業量,以注重學生發展項目評價代替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分數評價,並同時淡化學生間的成績優劣等級觀念,培養學生特長。隨著課程結構的調整和改革,對文化必修課的作業量和文化選修課的實踐量,要做合理的控制和調整,保證有充足的條件和時間使學生發展自己的特長。
以上是我對素質教育的深刻認識,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認真實施素質教育的精神,推進教學上的各項工作。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