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規則的作文(8篇)
2024-08-02 04:06:10
【篇一:規則在心中】
生活在這世上,時時處處都有規則。面對規則,有的人抱怨它讓人放不開手腳,有的人對它不屑一顧,還有人遵守規則,並享受著規則帶來的有序生活。規則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各不相同,我們要怎樣對待規則呢?
規則應該是張無形的網,它在無形之中限制人們的活動。規則這張網,大到國家的政策方針,小到日常行為規範,時時刻刻在我們左右。而我們,可能同時身處各種「網」之中,大大小小,隨時隨地。想像一下我們身處各種「網」中的情形,行動受阻,不禁有種窒息的感覺。可是,我們要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亦是如此,沒有這麼多規則參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現在可能早已處在一片荒蠻、混亂之中了。
可是,有時規則又不是「規則」了。為什麼有人面對規則會那麼坦然?因為他們眼中的規則早已不是束縛人的網了,或許已經融入了他們的生活,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從不會覺得等紅燈是束縛他們的網;守時的人從不會認為每日按時出勤是一種負擔;年僅十歲的孩童,早已明白上完廁所後衝水是一種規則。因此,把規則當成一種習慣,心中常有規則意識的人不會為規則所累,不會抱怨規則。或許,「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就是人人都有規則意識的社會之寫照。
規則無論大小,它不會是完美的。規則,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無一紕漏的,因此,我們不能做規則的「鑽空者」。投機取巧不會得來所謂的「自由」,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嚴重的後果。規則,不可能是感性的,它不會考慮每個人的感受,我們不做規則的「篡改者」。不要試圖為自己找理由辯解,不要用「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來為自己開脫。我們更不要做「犯規者」,明知規則卻要違反。但有時,規則並不是對人們行為的規範,或者已成了變了味兒的規則,這時,我們不能做規則的「盲從者」。
規則不是為了束縛人而存在,它不是對我們的故意刁難;規則不是為了守規則的人而創造,它只是對規則意識淡薄的人的一種鞭策。要知道,我們不必為規則所累,不必為逃避規則而費盡心思,只要規則在心中,生活也可以有序而輕鬆。
【篇二:我們需要規則】
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有有各種各樣的規則。小朋友做遊戲時有規則,各種體育賽事都有規則;學校的校規、校紀,國家的法律等無不可稱為規則。為什麼有這麼多規則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我們需要它們。
各種各樣的規則雖聽起來十分煩瑣,但仔細一想,它們絕大多數是合理的,符合儘可能多的人的利益,因為它們就是為此而被制定出的。
也許有人會說:「啥是規則?純粹是戴在人們心上的精神枷鎖。」而這些人也常因我行我素而受到處罰。
誠然,有些規則確應被摒棄,比如婦女纏足等封建習俗。這樣的規則不利於人類的健康發展,不利於社會的正常運行,我們當然要把它們廢除掉。
但是,我們不能僅憑個別不正確的規則便否定有規則的必要性。試想一下沒有規則的世界吧,那會是個什麼樣子?
沒有規則,體育賽事就無法進行。因為沒有規則,所以什麼手段都可以用;因為沒有規則,所以再怎麼折騰也鬧不出個誰輸誰贏;因為沒有規則,所以體育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沒有規則,人類就不可能生存發展。離開了道德、法律的束縛,別有用心的人便可為所欲為,最終被強大的人除掉,整個人類社會會因此變得處處混亂不堪。
……
沒有規則,這個世界將會是混亂的、倒退的。可以說,規則是我們生存發展的必要保障。
或許有人會用一句軍事諺語來反駁:「戰鼓發言,法律沉默」即說規則是脆弱的。而我則認為,此諺語本身就是一條規則。「弱肉強食」是這個世界不變的法則。在這一規則下,我們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實力,才能在激列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若是無視這一規則,我們將會重演近代的歷史。
我們需要規則,需要有利於推進歷史發展的規則。
【篇三:遵守規則是一種習慣作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規矩」,便是事物發展的規則。天地萬物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人而言,這不僅僅是一種規則,這更是一種習慣。
規則不是法律條文,不需要明文規定,卻能規範人們的一言一行。從待人處世應尊老愛幼、顧全大局,到日常生活中的自覺排隊、上廁所後衝水,都是規則意識的引導,久而久之,我們便形成了習慣。然而,這規則意識本身也來源於習慣。
習慣很奇妙,它會讓人下意識地做出一些舉動,它可以養成,卻很難改掉。有人也許覺得遵守規則是一種「束縛」,可是當他將「不得不遵守規則」作為一種習慣後,遵守規則也就相應變成了他的活動準則。
我們都知道,「狼孩」在回到人類社會後很難按照正常人的行為原則生活,例如,吃飯時他會為了護食而表現出十足的警惕,而想要什麼東西時,他會選擇直接撲上去爭搶。正是他成長的環境使他養成了靠力量和速度來得到一切的習慣,這樣的習慣應該是由他幼時不得不遵守狼的生存規則所致。當狼孩回到人類社會,雖然有專門的人在教育他,他仍舊會出於習慣去遵守動物社會的生存規則,因為這些規則早已化為習慣融入他的生命,無論他是否處於這個社會,他都會去遵守。而與之相對,有教養的人也會有他出世的習慣:習慣於不在公共場合喧譁,習慣於遵守交通規則,習慣於待人謙和禮讓,習慣於讓自己的一切合乎規矩。他所處的環境使他清楚:要想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必須遵守規則,而要想時刻遵守規則,必須養成這樣的習慣。
我們無法想像德國人有一天會「靈活變通」而去插隊,我們也無法期望一個從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會突然轉性而開始走斑馬線。所謂「規則」,不過是人們對待事物的正確做法,而沒有遵守規則的習慣,便無所謂「規則意識」。
看來,遵守規則確實是一種習慣,一種社會習慣。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如果人們都願意花一小段時間讓自己遵守規則,那麼個人就會在全社會的帶動下,在個人努力下,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到那時,我們的社會必將變得更加井然有序,我們的生活必將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篇四:規則】
有各種各樣的規則: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闖紅燈……在規則面前,我選擇遵守,使我永遠記在心裡。
那一天,我拿著一元錢去小店買吃的,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慈祥地說:「你要什麼?」我一邊把錢遞給老奶奶一邊說:「給我一個五毛錢的糖果!」老奶奶眯著眼睛接過我的錢,拿了一個五毛錢的糖果以及找我的零錢。我接過糖果和那張褶皺的零錢一看,哇!竟然是一張十元錢耶!真是天上掉餡餅啊!我怕老奶奶發現,就迅速地把錢塞進口袋,離開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一邊走,一邊甜滋滋地想:這回可發大財了!一元錢拿去就找了個十元錢,是買餅呢,還是買米米卡呢,還是……我想著想著,突然小店裡那位老奶奶微微馱著的背脊浮現在我眼前,我想:老人生活很困苦,沒了十元錢,她一定很著急吧!於是,我返回了小店……
「老奶奶,您剛剛找錯錢了,把十元錢當成五毛錢找給我啦!」我說道。「是嗎?」老奶奶眯著眼睛接過我的錢看了看,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真是個好孩子!」
雖然那十元錢沒留住,但是這件事卻印在了我的心裡。
【篇五:規則,做人之道,立國之本】
如果說,一個人、一個國家是樓房,那麼規則便是它的磚瓦。沒有規則,人難以為人,國難以立國。
沒有規則為尺度限制自己行為的人,不算是完整的人。規則是每個人心裡的一把尺、一桿秤,每個人的所作所為都以此為準。朱自清,寧死不接受美國的救濟糧,只因他心中有規則,名曰「愛國」;居裡夫人,將提鐳方法公諸於世,只因她心中有規則,名曰「無私」。按規矩行事,會使整個人煥發出獨特的魅力,那是規則的魅力。因為堅守自己心中的規則,而做出對他人有益的事情,這種行為在任何時代都值得尊敬,只得景仰。漠視心中的規則,只會讓人喪失人格,在動亂中迷失自我,在安寧中甘於沉淪。因為拋棄規則,他們或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或做出不當之事,為後世所不齒。沒有規則於心的人,就像是沒有樹心的枯木,行屍走肉一般,沒有活力,也不完整。
沒有以規則為準繩的人難以完整,沒有以規則為依託的國家也難以長存。我們的國家曾經有過一段動蕩的歷史,那時,人們可以投靠任何有權勢的人,可以無視現實做出不合實際的言論。全社會的規則意識一點點泯滅,趨於崩潰的邊緣。這時,魯迅站了出來,以他犀利的文字為槍,擊碎了他們的偽裝;以他深刻的思考,挖掘出社會的不堪;以他振聾發聵的疾呼為火,拼命燃著全社會僅有的規則意識:正是因為他和其他仁人志士的拼命挽救下,社會才開始走向覺醒,國家得以長存。沒有規則意識的國家,就像處在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沒有對、沒有錯,奪得便是好,可怕而殘酷,一片狼藉。此時此刻,談什麼國?
規則,本就是社會為維持自身正常運行而制定的,隨著歷史的發展,漸漸深入忍心,成為每個人心中的一根弦,觸動它,便會引起人的警醒。因此,規則,不管對於個人或是社會都是至關重要的。
可是,規則在現代社會有時會沾染到不正之氣,像所謂的一系列「潛規則」。要做人,要離過,還應從根本上糾正規則,以正確健康的規則來教育個人,成就國家。
以規則為準繩的人才是完整的人,以規則為依託的國家才能長存。規則,給予人向善的力量,是社會的血液,是社會穩定的依靠。
【篇六:讓規則之橋架於道德之上】
毋庸置疑,瑞士社會的安定是其他國家不可同日而語的。具體原因,不僅僅在於瑞士與世無爭的國際政治境況,更在於瑞士社會本身的「規則意識」。一名不滿十歲的小孩尚有如此之規則意識,更何況舉國的瑞士人民呢?這樣的社會,即使沒有道德的約束,恪守規則的瑞士人也會把這裡建設得穩定、和諧。
說起道德和規則到底哪個更重要,我無疑是傾向於規則的。美國憲法之父麥迪遜曾說:「如果所有的人民都是天使的話,我們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政府是由天使來管理的話,我們就不需要權利的制約了。」很明顯,人不是天使,都會有私心雜念,那麼僅僅依靠個人內心的道德約束而控制整個社會,並使之繁榮昌盛的設想,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我們需要一個客觀存在的約束來管理我們的社會,這就是現代理性的產物——規則。挪威曾經是一個重視道德、秩序井然的人間天堂,甚至首相總理都在使用公共運輸而且不需帶保鏢。可是就在前幾天,一個槍擊案使挪威社會的道德底線崩潰,使一個過分依賴道德而穩定存在的社會產生了空前的恐慌。一個沒有完善規則的社會,猶如一棟沒有打穩地基的高樓,道德的樓層越高,經濟水平的裝飾越豪華,坍塌的風險也就越大,坍塌的結果也就越令人難以接受。
規則固然重要,但並不是一切。再完備的規則也必有其疏漏之處。道德,作為一種內在的約束力,是很又存在價值的。比如南宋末年的徐珩,一句「梨雖無主,我心有主」就彰顯了道德在維持社會秩序與人際關係中的巨大作用。但是,道德就像遠航水手眼裡的孤島,可以以它為依託,但不能以它為依靠。規則,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港灣。
總之,我的觀點就是「讓規則之橋架於道德之上」,在規則的嚴密保護下,再發揮道德的作用。久而久之,必然形成一種規則完備,觸犯規則的人卻少的趨勢。社會道德在規則的監控下蔚然成風,最終達到一種規則即道德,道德即規則的境界。正如材料中的那名孩子,在規則的意識下其實展現了良好的道德素質。
【篇七:規則,從「小」守起】
如果有人問:「你是一個守規則的人嗎?」想必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處在社會中,每時每刻,我們都在遵守著形形色色的規則。大到法律法規,小到校規校紀,一本一記錄在案的條文,無不規範著我們的一言一行。照此來看,既然我們現在都安然地坐在這裡,既沒有被法律懲治,又沒有違犯校規校紀。那麼,我們似乎都是守規則的人了。但我們真的都是守規則的人嗎?其實未必。
我們所謂的守「規則」,守的是白底黑字印在紙上的。但是規則「無孔不入」,包羅萬象,那些約定俗成的規則你都遵守了嗎?
行為規則靠習慣。沒有人會為上完廁所必須要衝廁所立一條法律,也沒有人會因為你在購物時不排隊而罰你款。便後衝廁,購物排隊,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規則,卻不僅反映了個人的素質,也反映了整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所謂廁所文化、購物文化不就由此而生嗎?
社交規則靠氛圍。沒有法律規定接受別人幫助時要說「謝謝」,也沒有法律規定男女同行時要「女士優先」,但是,這些規則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會對別人沒有表達謝意而耿耿於懷,覺得自己做得不值,也會在「男士優先」時抱怨對方不夠紳士。一個良好社交氛圍的營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遵守社交規則,而一個良好社交氛圍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社會環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體現了國民素質的提高。
學會道謝,拾金不昧,誠信做人,每一條都不是法律條文,但每一條都是不成文的規則。沒有人會為這罰款,但是若你不守規則,你無形中失去的的好感、尊重、信任,會給你造成巨大的損失。
「你是一個守規則的人嗎?」再一次問出這個問題,或者換一個問法:「你能遵守所有的規則嗎?」想必現在不會有人那麼肯定。我們可能不去違犯法律、校規,但那些約定俗成的「小」規則,卻會讓我們一時急而忘記了「守規則」。
以小可以見大,「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同理,規則也要從「小」守起。
【篇八:淺談規則】
規則,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學校有校規,軍隊有軍規,工廠有廠規。由此可知,規則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了規則,社會才能安定有序。人人遵守交通規則,就不會發生橫穿馬路、逆向行駛等危險的違規行為;在公共場合,人人遵守規則,不大聲喧譁、亂扔雜物,就能保持環境的文明整潔。試想,如果沒有規則的約束,想做什麼全以自己的意志為準,不管是否會妨礙別人,那會是怎樣一種混亂的場景。規則的存在,就是為了給人們提供一個統一的是非標準,人人都應參照這個標準行事,用這個標準約束自己的行為。如果把所有的人比作一個交響樂團,那麼規則便是這個樂團的指揮。沒有規則,整個社會就會充斥著陣陣刺耳的噪音,聽從規則的指揮,我們才能奏出和諧優美的樂章。
有了規則,才能形成團結統一的力量。聯想集團就有個規則,不論是誰,只要開會遲到,就必須當眾罰站。這項「鐵規」使全體員工養成了守時、嚴謹的習慣,每個人都能認真努力工作,聯想也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大型跨國公司。如果沒有規則發揮它強大的凝聚力,人類必將是一盤散沙,肆意流動。規則能讓人類與社會相輔相融,並使人人盡最大的努力發揮自己的力量,將人類凝聚成一個充滿智慧與魄力的堅不可摧的集體。
當然,有時愚昧腐朽的規則反而會成為束縛我們的枷鎖。「八股取士」扼殺了眾多讀書人的創造力,「閉關鎖國」攔住了我們本應加快發展的腳步,「兩個凡是」阻礙了我們對富強之路的探索。規則不是死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要適時、適地、適人、適度。一方面,它要限定、制約人類的行為,另一方面,它也要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規則需要我們遵守,也同樣需要我們在世代的繁衍中不斷去舊取新,追尋最有利於社會進步的規則,只有這樣,規則才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安定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