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物流運輸車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13:25:33
1.本技術涉及物流的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多功能物流運輸車。
背景技術:
2.物流運輸車是專程將所需運送的物件運送至指定地區的車輛。
3.若干件快遞堆疊存放在運輸車的車廂內,並由運輸車運輸至指定地區,由於運輸車在路程中加速、剎車、停車時,由於慣性車廂內的快遞盒容易發生歪斜,而一旦運輸車到達目的地打開車門後,歪斜的快遞盒容易傾倒,導致搬運困難,降低了快遞卸貨時的效率,故有待改善。
技術實現要素:
4.為了提升快遞卸貨時的效率,本技術提供一種多功能物流運輸車。
5.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多功能物流運輸車採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多功能物流運輸車,包括車廂,所述車廂底部設置有預設板,所述預設板上設置有若干分隔組件,若干分隔組件沿車廂的深度方向依次設置,所述車廂頂部設置有限位組件,所述限位組件對分隔組件的高度進行限制。
6.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運輸人員將快遞盒堆疊至車廂內,並根據快遞盒本身的寬度,將相鄰排的快遞利用分隔組件分隔開,此時被分隔的快遞均堆疊在相鄰分隔組件和車廂壁構成的小空間內;此時即使運輸車在運輸過程中發生顛簸,快遞盒歪斜,在運輸車到達目的地打開車門時,僅僅只有一小部分會傾倒,其餘部分均被分隔組件分隔限位;當整理完部分快遞後,再將下一個分隔組件對快遞的分隔撤除,此時被露出的快遞即可被卸下,重複上述動作,即可將快遞分批卸下,減少了廂門打開後大量的快遞盒傾倒難以整理的情況發生。
7.可選的,所述分隔組件包括分隔布層和限位連接件,所述預設板上開設有預設槽,所述預設槽的長度方向與車廂的寬度方向一致;所述分隔布層的一端安裝在預設槽內,所述分隔布層的另一端與限位連接件相連,所述限位連接件可拆卸連接在限位組件上,以對分隔布層的高度進行限制。
8.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運輸車需要運輸快遞盒時,先在車廂的最深處堆疊一排快遞盒,此時繼續堆疊直至第一個分隔布層處,將分隔布層拉起,並利用限位組件對分隔布層進行限位,分隔布層材料柔軟,在於快遞盒發生碰撞時,難以對快遞盒造成傷害,但又對快遞盒起到了限位效果。
9.可選的,所述分隔組件還包括分隔輥、分隔安裝件和兩個分隔扭簧,所述分隔輥轉動連接在預設槽內側壁上,兩個所述分隔扭簧分別套設在分隔輥兩端的軸杆上,所述分隔扭簧的一端連接在預設槽內側端壁、一端連接在分隔輥上;所述分隔布層靠近預設板的一端通過分隔安裝件安裝在分隔輥上,且分隔布層的其餘部分繞設在分隔輥上。
10.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運輸車需要運輸快遞盒時,先在車廂的最深處堆疊一
排快遞盒,此時繼續堆疊直至第一個分隔布層處,操作人員拉動分隔布層,此時分隔布層從繞設的分隔輥上繞出,而分隔輥在分隔布層繞出的作用下轉動,此時分隔扭簧逐漸被壓縮,操作人員利用限位組件對分隔布層進行限制,令分隔布層的端部被限制在車廂頂部,此時分隔布層將對與車廂深處的快遞限位,令快遞無法傾倒;重複上述步驟,直至整個車廂裝貨完畢。
11.可選的,所述分隔安裝件包括兩塊弧形夾板和安裝螺杆,所述兩塊弧形夾板的一端轉動連接,所述分隔布層靠近預設板的一端放置在兩塊弧形夾板之間、並被夾緊;所述分隔輥的側壁開設有弧形槽,所述兩塊弧形夾板夾著分隔布層插設至弧形槽內,所述分隔輥的外側壁開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螺杆的一端穿過安裝孔、並貫穿兩塊弧形夾板和分隔布層螺紋連接在分隔輥上。
12.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分隔布層使用次數過多,發生損壞時,操作人員將安裝螺栓擰下,並將弧形夾板從弧形槽內抽出,更換新的分隔布層即可;弧形夾板的限制,令分隔布層在使用時與分隔輥的連接更為穩定,減少了分隔布層脫離分隔輥的情況發生。
13.可選的,兩個所述弧形夾板靠近分隔布層的一側均設置有擠壓墊,所述擠壓墊牴觸在分隔布層上。
14.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兩個弧形夾板插設至弧形槽內時,擠壓墊牴觸在弧形夾板和分隔布層上,此時擠壓墊發生形變,從而令擠壓墊與分隔布層的摩擦力較大,分隔布層與分隔輥的連接更為穩定。
15.可選的,所述限位組件包括限位杆,所述車廂頂部的一側側壁開設有預設孔、另一側側壁開設有支撐孔,所述預設孔和支撐孔處於同一高度,所述限位杆的一端穿過預設孔、另一端穿過支撐孔;所述限位連接件包括限位片和若干限位鉤,所述限位片連接在分隔布層遠離預設板的一端,若干所述限位鉤均轉動連接在限位片上,若干所述限位鉤沿限位杆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限位鉤鉤設在限位杆上。
16.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操作人員手持限位片並拉動分隔布層,此時分隔布層從繞設的分隔輥上繞出,而分隔輥在分隔布層繞出的作用下轉動,此時分隔扭簧逐漸被壓縮,操作人員將限位片拉動至車箱頂部,並將限位鉤鉤設在限位杆上,此時分隔布層將其與車廂深處的快遞限位,令快遞無法傾倒;運輸車將快遞運輸至指定地點後,將與廂門相鄰的分隔布層處的限位杆從支撐摩擦管內拔出,利用推力,令限位杆在預設孔內滑移,此時限位鉤脫離限位杆的限制,分隔布層可重新被收卷;可滑移的限位杆令分隔布層撤除限位較為便捷,進一步提升了卸下快遞的效率。
17.可選的,所述支撐孔處安裝有支撐摩擦軟管,支撐摩擦軟管插設在支撐孔內,且與支撐孔內壁相貼,所述限位杆的一端過盈插設在支撐摩擦軟管內,所述支撐摩擦管位於車廂內的一端設置有延長片,所述延長片與車廂內壁相抵。
18.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撐摩擦軟管與限位杆過盈配合,令限位杆可穩定的插設在支撐摩擦管內,且令限位杆在運輸車移動過程中,難以因搖晃從支撐孔內脫出。
19.可選的,所述支撐摩擦軟管位於車廂外的一端設置有封閉片,所述封閉片將支撐摩擦軟管位於車廂外的一端封閉。
20.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封閉片的設置,限制了限位杆插設至支撐摩擦管內的長度,避免了用力過大限位杆在插入支撐摩擦管內時,從預設孔內脫出的情況發生。
21.可選的,所述限位組件還包括限位棒,所述限位棒連接在車廂的內壁上,所述限位杆的底部開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長度與限位杆的長度方向一致,所述限位棒的一端插設至限位槽內。
22.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將與廂門相鄰的分隔布層處的限位杆從支撐摩擦管內拔出,利用推力,令限位杆在預設孔內滑移,當限位棒與限位槽端部內壁相抵時,限位杆停止移動;限位棒的設置,令限位杆在解除其對限位鉤的限制時,從預設孔內脫出,掉落至地面的情況發生。
23.綜上所述,本技術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效果:1.即使運輸車在運輸過程中發生顛簸,快遞盒歪斜,在運輸車到達目的地打開車門時,僅僅只有一小部分會傾倒,其餘部分均被分隔組件分隔限位;當整理完部分快遞後,再將下一個分隔組件對快遞的分隔撤除,此時被露出的快遞即可被卸下,重複上述動作,即可將快遞分批卸下,減少了廂門打開後大量的快遞盒傾倒難以整理的情況發生;2.當運輸車需要運輸快遞盒時,先在車廂的最深處堆疊一排快遞盒,此時繼續堆疊直至第一個分隔布層處,操作人員拉動分隔布層,此時分隔布層從繞設的分隔輥上繞出,而分隔輥在分隔布層繞出的作用下轉動,此時分隔扭簧逐漸被壓縮,操作人員利用限位組件對分隔布層進行限制,令分隔布層的端部被限制在車廂頂部,此時分隔布層將對與車廂深處的快遞限位,令快遞無法傾倒;3.運輸車將快遞運輸至指定地點後,將與廂門相鄰的分隔布層處的限位杆從支撐摩擦管內拔出,利用推力,令限位杆在預設孔內滑移,此時限位鉤脫離限位杆的限制,分隔布層可重新被收卷;可滑移的限位杆令分隔布層撤除限位較為便捷,進一步提升了卸下快遞的效率。
附圖說明
24.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多功能物流運輸車的結構示意圖。
25.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中用於體現分隔組件和限位組件之間位置關係的剖面示意圖。
26.圖3是圖2中a的放大示意圖。
27.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用於展現分隔布層與分隔輥之間連接關係的爆炸視圖。
28.圖5是圖4中b的放大示意圖。
29.圖6是本技術實施例中用於體現限位棒與限位杆之間位置關係的剖面示意圖。
30.附圖標記說明:1、車廂;11、預設孔;12、支撐孔;121、支撐摩擦軟管;1211、延長片;1212、封閉片;2、預設板;21、預設槽;3、分隔組件;31、分隔布層;32、限位連接件;321、限位片;322、限位鉤;33、分隔輥;331、弧形槽;332、安裝孔;34、分隔安裝件;341、弧形夾板;3411、擠壓墊;342、安裝螺杆;35、分隔扭簧;4、限位組件;41、限位杆;411、限位槽;42、限位棒。
具體實施方式
31.以下結合附圖1-6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32.本技術實施例公開一種多功能物流運輸車。參照圖1,多功能物流運輸車包括車廂
1,若干快遞盒堆放在車廂1內,並由物流運輸車運輸至指定區域。
33.參照圖2,車廂1的底部放置有預設板2,預設板2的厚度為10cm,預設板2上設置有若干分隔組件3,若干分隔組件3沿車廂1的都很深度方向依次社區,且相鄰分隔組件3之間的距離相等;車廂1頂部設置有限位組件4,限位組件4對分隔組件3的高度進行限制。
34.運輸人員將快遞盒堆疊至車廂1內,並根據快遞盒本身的寬度,將相鄰排的快遞利用分隔組件3分隔開,此時被分隔的快遞均堆疊在相鄰分隔組件3和車廂1壁構成的小空間內;此時即使運輸車在運輸過程中發生顛簸,快遞盒歪斜,在運輸車到達目的地打開車門時,僅僅只有一小部分會傾倒,其餘部分均被分隔組件3分隔限位。
35.參照圖2和圖3,分隔組件3包括分隔輥33,預設板2上開設有若干預設槽21,若干預設槽21沿車廂1的深度方向均勻設置,且每個預設槽21的長度方向與車廂1的寬度方向一致;分隔輥33通過轉軸轉動連接在預設槽21的兩端內側端壁上,且分隔輥33的頂壁位於預設槽21內。
36.參照圖2和圖3,分隔輥33的兩端軸杆上均繞設有分隔扭簧35,分隔扭簧35的一端通過焊接固定在預設槽21內側端壁上,分隔扭簧35的另一端通過焊接固定在分隔輥33的端壁上。
37.參照圖4和圖5,分隔輥33上繞設有分隔布層31,分隔布層31的一端設置有分隔安裝件34,分隔布層31通過分隔安裝件34安裝在分隔輥33上;分隔安裝件34包括兩塊弧形夾板341,兩個弧形夾板341的一端通過銷軸轉動連接,此時分隔布層31的一端放置在兩個弧形夾板341之間。
38.參照圖4和圖5,弧形夾板341相互靠近的一側均通過膠粘固定有擠壓墊3411,擠壓墊3411為橡膠墊;兩個弧形夾板341將分隔布層31夾住,此時擠壓墊3411牴觸在分隔布層31上。
39.參照圖4,分隔輥33的側壁開設有弧形槽331,兩塊弧形夾板341夾著分隔布層31插設至弧形槽331內,在插設的過程中,擠壓墊3411被擠壓變形,當插設完成時,擠壓墊3411恢復形變,此時弧形夾板341牴觸在弧形槽331內側壁上。
40.參照圖4,分隔輥33的外側壁開設有安裝孔332,弧形夾板341、擠壓墊3411和分隔布層31上均開設有對應的通孔,安裝孔332內設置有安裝螺杆342,安裝螺杆342的一端穿過安裝孔332、弧形夾板341、擠壓墊3411和分隔布層31最終螺紋連接在分隔輥33上;此時安裝螺栓對弧形夾板341和分隔布層31進行限制,令分隔布層31連接在分隔輥33上,分隔布層31的一端連接在分隔輥33上後,分隔布層31繞設在整個分隔輥33上。
41.參照圖2,分隔布層31遠離分隔輥33的一端設置有限位連接件32,限位連接件32包括限位片321和若干限位鉤322,限位片321通過膠粘固定在分隔布層31上,且限位片321位於分隔布層31遠離預設板2的一端,限位鉤322通過卡環轉動連接在限位片321上,且若干限位鉤322沿車廂1的寬度方向均勻設置。
42.參照圖2,車廂1寬度方向的一側側壁開設有預設孔11,寬度方向的另一側開設有支撐孔12,預設孔11和支撐孔12處於同一高度,且預設孔11和支撐孔12的軸線重合,並與車廂1寬度方向一致,預設孔11和支撐孔12均位於車廂1的頂部。
43.參照圖2,限位組件4包括限位杆41,限位杆41的一端插設至預設孔11內,另一端插設至支撐孔12內,限位鉤322可鉤設在限位杆41上.
參照圖2,支撐孔12處安裝有支撐摩擦軟管121,支撐摩擦軟管121為橡膠,支撐摩擦軟管121插設在支撐孔12內,且與支撐孔12內壁膠粘固定,支撐摩擦軟管121位於車廂1外的一端設置有封閉片1212,封閉片1212與支撐摩擦軟管121一體成型,封閉片1212將支撐摩擦軟管121位於車廂1外的一端封閉;支撐摩擦管位於車廂1內的一端設置有延長片1211,延長片1211與支撐摩擦管一體成型,延長片1211與車廂1內壁相抵;同時限位杆41的一端過盈插設在支撐摩擦軟管121內。
44.參照圖6,車廂1內壁通過焊接固定有限位棒42,限位棒42位於預設孔11的一側內壁上,且限位杆41上開設有限位槽411,限位槽411的長度方向與限位杆41的長度方向一致,且限位棒42的一端插設至限位槽411內,且限位棒42可與限位槽411的端部內壁相貼,以對限位杆41進行限位。
45.本技術實施例一種多功能物流運輸車的實施原理為:當運輸車需要運輸快遞盒時,先在車廂1的最深處堆疊一排快遞盒,此時繼續堆疊直至第一個分隔布層31處,操作人員手持限位片321並拉動分隔布層31,此時分隔布層31從繞設的分隔輥33上繞出,而分隔輥33在分隔布層31繞出的作用下轉動,此時分隔扭簧35逐漸被壓縮,操作人員將限位片321拉動至車箱頂部,並將限位鉤322鉤設在限位杆41上,此時分隔布層31將其與車廂1深處的快遞限位,令快遞無法傾倒;重複上述步驟,直至整個車廂1裝貨完畢。
46.運輸車將快遞運輸至指定地點後,操作人員打開車廂1廂門,此時最靠近車廂1廂門和與廂門相鄰的分隔布層31之間的快遞,可能在運輸的顛簸下傾斜後傾倒在地面上,此時操作人員將這部分快遞整理規整,並將與廂門相鄰的分隔布層31處的限位杆41從支撐摩擦管內拔出,利用推力,令限位杆41在預設孔11內滑移,當限位棒42與限位槽411端部內壁相抵時,限位杆41停止移動,此時由於限位鉤322脫離限位杆41的限制、分隔扭簧35的彈性作用下,分隔輥33迅速迴轉,並將分隔布層31重新繞設在分隔輥33上,此時被露出的快遞即可被卸下,重複上述動作,即可將快遞分批卸下,減少了廂門打開後大量的快遞盒傾倒難以整理的情況發生。
47.當分隔布層31使用次數過多,發生損壞時,操作人員將安裝螺栓擰下,並將弧形夾板341從弧形槽331內抽出,更換新的分隔布層31即可。
48.以上均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並非依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範圍,故:凡依本技術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於本技術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