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彈簧互聯復位雙觸頭控制的雙穩態換向閥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00:09:26 2
專利名稱:帶彈簧互聯復位雙觸頭控制的雙穩態換向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帶彈簧互聯復位雙觸頭控制的雙穩態換向閥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氣動技術自動化領域的控制元器件,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帶彈簧互聯復位雙觸頭控制的雙穩態換向閥。
背景技術:
[0002]氣壓傳動與控制技術簡稱氣動技術,它以壓縮空氣為工作介質來進行能量與信號的傳遞,實現生產過程機械化、自動化的一門技術。它是流體傳動與控制學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氣動技術相對於機械傳動、電傳動及液壓傳動而言有許多突出的優點。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成為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機械、冶金、紡織、食品、化工、交通運輸、航空航天、國防建設等各個領域已得到廣泛的應用。[0003]但各行各業的使用環境、使用工況,使用性能的邏輯要求,存在著更巨大的差異, 固而,有必要開發研製出具有各類型功能型的氣動元件,以適應不斷發展的氣動技術自動化控制要求。·[0004]對於觸碰型換向的換向閥而言,在現有技術中均為單頭觸碰型,一般都無雙穩態功能,更無雙頭觸碰互聯的產品,這在某些控制邏輯場合,就無法滿足其所需了。實用新型內容[0005]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了一種帶彈簧互聯復位雙觸頭控制的雙穩態換向閥,具有雙穩態功能,結構簡單,而且因其無需電信號控制,即可自動往復運動, 具有本質安全的防爆特性。[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0007]帶彈簧互聯復位雙觸頭控制的雙穩態換向閥,包括閥體,還包括兩個槓桿,所述槓桿中部鉸接於閥體,所述兩槓桿之間連接有彈簧,所述閥體設有杆腔,所述杆腔內設有閥杆,所述閥杆兩端對應所述槓桿下部,所述閥杆中部設有密封裝置,所述閥杆在密封裝置兩側設有氣體通道,所述閥體上設有氣源孔和兩個輸出口,所述氣源孔位於所述杆腔上方,並與所述杆腔連通,所述輸出口位於所述杆腔下方,並與所述杆腔連通。[0008]進一步,所述槓桿上設有滾輪。[0009]進一步,所述閥杆在密封裝置兩側設有第一桿體,所述第一桿體直徑小於所述密封裝置和所述杆閥的直徑,所述第一桿體和所述杆腔形成所述氣體通道。[0010]進一步,所述閥杆兩端設有推軸。[0011]進一步,所述杆腔內對應所述閥杆設有導套。[0012]進一步,所述密封裝置為密封圈。[0013]進一步,所述閥體在所述槓桿兩側設有端蓋。[0014]進一步,所述端蓋通過螺釘和所述閥體固接。[0015]進一步,所述閥杆兩端設有O形密封圈。[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7]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帶彈簧互聯復位雙觸頭控制的雙穩態換向閥,實現了雙穩態換向,改變氣路,而且特別適用於諸如油庫,礦井,易燃、易爆產品生產線等防爆要求的場合。
[0018]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0019]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002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0021]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0022]圖4是閥杆的主視圖。[0023]圖中,I——閥體; 2——槓桿;[0024]3——滾輪;4——銷軸;[0025]5——彈簧;6——杆腔;[0026]7——閥杆;8——端蓋;[0027]9——螺釘;10——推軸;[0028]11——O形密封圈; 12——導套;[0029]13——密封圈;14——第一桿體;[0030]15——氣體通道; 16——氣源孔;[0031]17——輸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32]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0033]如圖I至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帶彈簧互聯復位雙觸頭控制的雙穩態換向閥, 包括閥體I和兩個槓桿2,槓桿2頂部裝有滾輪3,兩個槓桿2中部通過銷軸4鉸接於閥體 1,在閥體I外部的兩槓桿2之間連接有彈簧5,閥體I設有杆腔6,杆腔6內設有閥杆7,閥杆7可在杆腔6內滑動,閥體I在槓桿2兩側設有端蓋8,端蓋8通過螺釘9和閥體I固接, 閥杆7兩端對應槓桿2下部,閥杆7兩端設有推軸10和O形密封圈11,杆腔6內對應閥杆 7設有導套12,閥杆7中部設有密封圈13,參閱圖4,閥杆7在密封圈13兩側設有第一桿體 14,第一桿體14直徑小於密封圈13和杆閥的直徑,第一桿體14和杆腔6形成氣體通道15, 閥體I上設有氣源孔16和兩個輸出口 17,氣源孔16位於杆腔6上方,並與杆腔6連通,輸出口 17位於杆腔6下方,並與杆腔6連通。[0034]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0035]當有外部運動從閥體I外側向裡觸碰一側槓桿2,槓桿2因端蓋8擋住令此方向運動受阻,從而限制此方向觸碰信號動作,當有外部運動向外觸碰槓桿2,槓桿2則以中間銷軸4為支點,槓桿2頂端的滾輪3向外運動,槓桿2下部則撥動閥杆7向裡運動,在外部觸碰信號消失後,槓桿2在彈簧5拉力作用下回到原位,但閥杆7已拔動,並沒有隨槓桿2復位而復位,而是停留在已換向的狀態,這就是此閥需要的穩態功能。[0036]當外部運動向閥體I外側觸碰另一側的槓桿2時,槓桿2同樣以它的中間銷軸4為支點轉動,槓桿2頂端的滾輪3向外運動,槓桿2下部撥動閥杆7 —端,閥杆7則向裡運動,實現推動閥杆7運動換向,當外部觸碰信號消失後,此槓桿2在彈簧5拉力作用下回到原位,但閥杆7己拔動,並沒有隨槓桿2復位而復位,而是停留在己換向的狀態,這就是本實用新型的雙穩狀態。[0037]在閥體I上開有三路氣孔,包括設置在閥體I底部的兩個輸出口 17和設置在閥體 I側面的氣源孔16,閥杆7上的密封圈13將其兩側的隔開,閥杆7位於閥體I左側時,氣源孔16通過第一桿體14和杆腔6形成氣體通道15和左側的輸出口 17連通,同理,當槓桿2 撥動閥杆7,閥杆7位於閥體I右側時,氣源孔16通過密封圈13右側的第一桿體14和杆腔 6形成氣體通道15和右側的輸出口 17連通,換向前及換向後能使氣源孔16分別在兩個輸出口 17間選擇其中一個與氣源孔16相通,另一個則與氣源孔16封閉,從而達到閥氣路變換的目的。[0038]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儘管參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但是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帶彈簧互聯復位雙觸頭控制的雙穩態換向閥,包括閥體,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兩個槓桿,所述槓桿中部鉸接於閥體,所述兩槓桿之間連接有彈簧,所述閥體設有杆腔,所述杆腔內設有閥杆,所述閥杆兩端對應所述槓桿下部,所述閥杆中部設有密封裝置,所述閥杆在密封裝置兩側設有氣體通道,所述閥體上設有氣源孔和兩個輸出口,所述氣源孔位於所述杆腔上方,並與所述杆腔連通,所述輸出口位於所述杆腔下方,並與所述杆腔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彈簧互聯復位雙觸頭控制的雙穩態換向閥,其特徵在於 所述槓桿上設有滾輪。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彈簧互聯復位雙觸頭控制的雙穩態換向閥,其特徵在於 所述閥杆在密封裝置兩側設有第一桿體,所述第一桿體直徑小於所述密封裝置和所述杆閥的直徑,所述第一桿體和所述杆腔形成所述氣體通道。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彈簧互聯復位雙觸頭控制的雙穩態換向閥,其特徵在於 所述閥杆兩端設有推軸。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彈簧互聯復位雙觸頭控制的雙穩態換向閥,其特徵在於 所述杆腔內對應所述閥杆設有導套。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彈簧互聯復位雙觸頭控制的雙穩態換向閥,其特徵在於 所述密封裝置為密封圈。
7.根據權利要求I至6任一項所述的帶彈簧互聯復位雙觸頭控制的雙穩態換向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體在所述槓桿兩側設有端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帶彈簧互聯復位雙觸頭控制的雙穩態換向閥,其特徵在於 所述端蓋通過螺釘和所述閥體固接。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帶彈簧互聯復位雙觸頭控制的雙穩態換向閥,其特徵在於 所述閥杆兩端設有O形密封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帶彈簧互聯復位雙觸頭控制的雙穩態換向閥,包括閥體,還包括兩個槓桿,所述槓桿中部鉸接於閥體,所述兩槓桿之間連接有彈簧,所述閥體設有杆腔,所述杆腔內設有閥杆,所述閥杆兩端對應所述槓桿下部,所述閥杆中部設有密封裝置,所述閥杆在密封裝置兩側設有氣體通道,所述閥體上設有氣源孔和兩個輸出口,所述氣源孔位於所述杆腔上方,並與所述杆腔連通,所述輸出口位於所述杆腔下方,並與所述杆腔連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帶彈簧互聯復位雙觸頭控制的雙穩態換向閥,實現了雙穩態換向,改變氣路,而且特別適用於諸如油庫,礦井,易燃、易爆產品生產線等防爆要求的場合。
文檔編號F16K11/00GK202790839SQ201220466800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3日
發明者陳定芝 申請人:廣東省肇慶方大氣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