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板傳輸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1-01 07:20:17 2
專利名稱:Pcb板傳輸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PCB板製造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於PCB板印刷、貼片及焊接過程中的PCB板傳輸系統。
背景技術:
由於電子產品PCB板不斷小型化的需要,出現了片狀元件,傳統的焊接方法已不能適應需要,所以表面貼裝技術得到迅速發展。而當印刷、貼片和焊接作為一套系統進行流水作業時,需要用人工將PCB板從上一工序搬運至下一工序。由於人工搬運,自動化程度低,影響工作效率。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PCB板傳輸方式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本發明人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PCB板傳輸系統,使其更具有實用性。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動化程度高,提高效率,同時適合軟質、硬質PCB板的PCB板傳輸系統。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PCB板傳輸系統,包括承託板,具有輸入端和輸出端;固定導向條,沿成承託板的一側邊固定設置;活動導向條,與固定導向條平行,活動設置於承託板上;導向條調節裝置,設置於承託板上,並與活動導向條連接以調整活動導向條與固定導向條之間的距離;至少兩條傳輸帶,同步運動;至少兩組帶輪,設於承託板上以分別對傳輸帶支撐和導向;傳輸帶支撐裝置,設於承託板上,通過伸縮運動帶動傳輸帶位於承託板的頂面上的部分起落;傳輸帶驅動裝置,設於承託板底部,帶動傳輸帶同步運動;滑塊,設於承託板的底部,用於與軌道連接,以帶動承託板沿軌道運動;其中所述承託板的頂面具有容置所述傳輸帶的凹槽,當所述傳輸帶傳輸PCB板時,所述傳輸帶支撐裝置將傳輸帶位於承託板的頂面上的部分頂出所述凹槽。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採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優選的,前述的PCB板傳輸系統,其中每組帶輪至少包括第一帶輪、第二帶輪和中間帶輪,其中第一帶輪,設於輸入端;第二帶輪,設於輸出端;
中間帶輪,至少為兩個,設於承託板的底部,位於第一帶輪和第二帶輪之間。優選的,前述的PCB板傳輸系統,其中所述傳輸帶支撐裝置包括:支撐氣缸,與承託板固定連接;支撐輪,與支撐氣缸的活塞連接。優選的,前述的PCB板傳輸系統,其中所述導向條調節裝置為設於承託板上的調節氣缸,所述調節氣缸的活塞直接或通過支撐件與活動導向條連接。優選的,前述的PCB板傳輸系統,其中所述承託板的側面開有豁口,所述調節氣缸設於所述豁口內。優選的,前述的PCB板傳輸系統,其中所述傳輸帶驅動裝置包括驅動電機,固定於承託板底部;驅動主軸,通過安裝座裝配於承託板底部,與驅動電機傳動連接;至少兩個同步輪,設於驅動主軸上,與對應的傳輸帶傳動連接。優選的,前述的PCB板傳輸系統,其中所述承託板上設有減速傳感器,所述減速感應器感應到PCB板時,所述傳輸帶驅動裝置減速。優選的,前述的PCB板傳輸系統,其中所述承託板上設有定位傳感器和定位氣缸,所述定位傳感器感應到PCB板時,所述定位氣缸上升以擋停PCB板。優選的,前述的PCB板傳輸系統,其中所述承託板上開有連接抽真空裝置的真空吸附孔,以吸附PCB板。優選的,前述的PCB板傳輸系統,其中所述承託板的輸入端的端部對應傳輸帶設有前導向輪,所述承託板的輸出端的端部對應傳輸帶設有後導向輪。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通過在承託板上設置傳輸帶來將PCB板由輸入端傳送至輸出端,實現了將PCB板在印刷、貼片和焊接等各工序有效連接,形成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生產線。另外,當PCB板到達預定位置後,通過調整活動導向條將PCB板固定於活動導向條與固定導向條之間,通過貼片機直接對PCB板進行貼片作業,減少了將PCB板由傳輸系統轉移到固定板上再進行貼片的步驟,使整個生產線更加流暢,提高效率。本發明還在承託板的底部設置與軌道滑動連接的滑塊,通過合理設置軌道,將印刷、貼片和焊接等設備沿軌道設置,印刷好的PCB板通過本發明的傳輸系統輸送至貼片設備,然後至焊接設備,中間不必另外搬動。本發明的傳輸系統同時適用於軟質PCB板和硬質PCB板,並且適用於各種尺寸的PCB板。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並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後。
圖1為本發明的PCB傳輸系統的頂面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PCB傳輸系統的底面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A部放大圖;圖4為圖1中C部放大圖;圖5為圖2中B部放大圖;圖6為圖2中D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出的折斷式屏蔽罩其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徵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後。在下述說明中,不同的「一實施例」或「實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實施例。此外,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的特定特徵、結構、或特點可由任何合適形式組合。圖1為本發明的PCB傳輸系統的頂面的結構不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PCB傳輸系統的底面的結構示意圖;圖3至圖6分別為圖1和圖2的局部放大圖。如圖1至圖6所示,PCB板傳輸系統,包括承託板1,具有輸入端101和輸出端102 ;固定導向條2,沿成承託板I的一側邊固定設置;活動導向條3,與固定導向條2平行,活動設置於承託板I上;導向條調節裝置4,設置於承託板I上,並與活動導向條3連接以調整活動導向條與固定導向條之間的距離;至少兩條同步運動的傳輸帶5 ;至少兩組帶輪6,設於承託板I上以分別對傳輸帶5支撐和導向;傳輸帶支撐裝置7,設於承託板I上,通過伸縮運動帶動傳輸帶5位於承託板I的頂面上的部分起落;傳輸帶驅動裝置8,設於承託板I的底部,帶動傳輸傳輸帶5同步運動;滑塊9,設於承託板I的底部,用於與軌道連接,以帶動承託板I沿軌道運動;其中承託板I的頂面具有容置傳輸帶5的凹槽,當傳輸帶5傳輸PCB板時,傳輸帶支撐裝置7將傳輸帶5位於承託板的頂面上的部分頂出凹槽。本發明的PCB板傳輸系統採用平行設置、同步傳動的傳輸帶5來傳送PCB板。傳送時,傳輸帶支撐裝置7將傳輸帶5頂出凹槽,以便承託PCB板;其中與不同傳輸帶5相對應的傳送完成後,傳輸帶支撐裝置7收縮,傳輸帶5落入凹槽,以便將PCB板固定於承託板的頂面上直接進行貼片作業。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其中每組帶輪6至少包括第一帶輪601、第二帶輪602和中間帶輪603,其中第一帶輪601,設於輸入端101 ;第二帶輪602,設於輸出端102 ;中間帶輪603,至少為兩個,設於承託板I的底部,位於第一帶輪602和第二帶輪603之間。圖中所示的實施例中,中間帶輪603的個數為4個。如此設置可易於設置傳輸帶驅動裝置8,並實現與傳輸帶5傳動連接,並利於合理設置傳輸帶支撐裝置7。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其中傳輸帶支撐裝置7包括:支撐氣缸701,與承託板I固定連接;支撐輪702,與支撐氣缸701的活塞連接。支撐氣缸701設於承託板I的底部,承託板I上相應的位置設有容置支撐輪702的通孔103和固定支撐氣缸701用的螺孔104,支撐輪702設於通孔內。當支撐氣缸701的活塞伸長時,支撐輪702從通孔中伸出將傳輸帶5頂起,以便傳送PCB板。傳送完畢後,支撐氣缸701的活塞收縮,支撐輪702收回至通孔內,傳輸帶5也隨之回落如凹槽內。根據傳輸帶5的長度,對應於每條傳輸帶5可設置至少兩個傳輸帶支撐裝置7。圖中所示的實施例為每條傳輸帶5設置三個傳輸帶支撐裝置7。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其中導向條調節裝置4為設於承託板I上的調節氣缸,調節氣缸的活塞與活動導向條3連接。或者調節氣缸的活塞通過支撐件41與活動導向條3連接。增加支撐件41可以彌補因PCB板尺寸變化大,而導致調節汽缸的活塞長度不夠的問題。承託板I的側面開有豁口,調節氣缸設於豁口內。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其中傳輸帶驅動裝置8包括驅動電機801,固定於承託板I的底部;驅動主軸802,通過安裝座裝803配於承託板I的底部,與驅動電機801傳動連接;至少兩個同步輪804,設於驅動主軸802上,與對應的傳輸帶5傳動連接。本實施例中驅動電機801與驅動主軸802通過皮帶傳動。驅動主軸802上設置與傳輸帶5對應的同步輪804來帶動傳輸帶5同步傳動。同步輪804與其兩側的帶輪6呈三角形設置,參見圖2,傳輸帶5繞同步輪804和其兩側的中間帶輪603呈V形,傳輸帶5位於V形的頂點,利於同步輪804傳動。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其中承託板I上設有減速傳感器10,減速感應器10感應到PCB板時,傳輸帶驅動裝置減速。通過預先減速,利於隨後的PCB板定位。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其中承託板I上設有定位傳感器11和定位氣缸12,定位傳感器11感應到PCB板時,定位氣缸12上升以擋停PCB板。一般定位氣缸12為兩個,在擋停PCB板的同時,可以將PCB板導正。定位氣缸12的具體設置可參見支撐氣缸701的設置。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其中承託板I上開有連接抽真空裝置的真空吸附孔13,以吸附PCB板。通過真空吸附孔13將PCB板固定在承託板I的頂面,以便進行貼片作業。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其中承託板I的輸入端101的端部對應傳輸帶5設有前導向輪14,承託板I的輸出端102的端部對應傳輸帶5設有後導向輪15。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如下:1.傳輸帶支撐裝置7中的支撐氣缸701的活塞上升,通過支撐輪702將傳輸帶5從承託板I的凹槽內升起;不同傳輸帶5的傳輸帶支撐裝置7單獨控制,所以,根據PCB板的大小升起需要的傳輸帶5;2.傳輸帶驅動裝置8中的驅動電機801帶動驅動主軸802旋轉,通過設於驅動主軸802上的同步輪804同步帶動傳輸皮帶定向運動;3.印刷後的PCB板通過前導向輪傳送到傳輸帶5上,傳輸帶5帶動PCB板沿前固定導向條2定向運動;4.當減速傳感器10感應到PCB板時,驅動電機801減速,亦即PCB板減速;5.當定位傳感器11感應到PCB板時,定位氣缸12的活塞伸出承託板I的頂面對PCB板進行擋停和限位;驅動電機801停止工作,PCB板停止運動;6.傳輸帶支撐裝置7中的支撐氣缸701的活塞帶動支撐輪702縮回到承託板I的頂面以下,傳輸帶5隨之回落如承託板I的頂面的凹槽內,PCB板落到承託板I的頂面;導向條調節裝置4帶動活動導向條3運動,將PCB板固定在活動導向條3與固定導向條2之間;7.與真空吸附孔13連接抽真空裝置開始工作,通過真空吸附孔13將PCB板吸附在承託板I上;8.對PCB板進行貼裝;9.貼裝完畢,真空釋放,導向條調節裝置4帶動活動導向條3退回,傳輸帶支撐裝置7帶動傳輸帶5再次升起;定位氣缸12的活塞縮回,驅動電機801工作,將PCB板通過後導向輪輸出。在上述過程中,為了將PCB板運送至需要的工位,可以通過滑塊9沿軌道滑動至需要的位置。如由印刷工位至貼裝工位,由貼裝工位至焊接工位。本發明的上述功能及工作過程可通過將傳輸帶驅動裝置8 (驅動電機801)、導向條調節裝置4 (調節氣缸)、傳輸帶支撐裝置7 (支撐氣缸701)、定位汽缸12、定位傳感器11、減速傳感器10以及與真空吸附孔13連接抽真空裝置等與控制中心連接來實現。控制中心可採用電腦、單片機或PLC等。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PCB板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 承託板,具有輸入端和輸出端; 固定導向條,沿成承託板的一側邊固定設置; 活動導向條,與固定導向條平行,活動設置於承託板上; 導向條調節裝置,設置於承託板上,並與活動導向條連接以調整活動導向條與固定導向條之間的距離; 至少兩條傳輸帶,同步運動; 至少兩組帶輪,設於承託板上以分別對傳輸帶支撐和導向; 傳輸帶支撐裝置,設於承託板上,通過伸縮運動帶動傳輸帶位於承託板的頂面上的部分起落; 傳輸帶驅動裝置,設於承託板底部,帶動傳輸傳輸帶同步運動; 滑塊,設於承託板的底部,用於與軌道連接,以帶動承託板沿軌道運動; 其中所述承託板的頂面具有容置所述傳輸帶的凹槽,當所述傳輸帶傳輸PCB板時,所述傳輸帶支撐裝置將傳輸帶位於承託板的頂面上的部分頂出所述凹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其中每組帶輪至少包括第一帶輪、第二帶輪和中間帶輪,其中 第一帶輪,設於輸入端; 第二帶輪,設於輸出端; 中間帶輪,至少為兩個,設於承託板的底部,位於第一帶輪和第二帶輪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傳輸帶支撐裝置包括: 支撐氣缸,與承託板固定連接; 支撐輪,與支撐氣缸的活塞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導向條調節裝置為設於承託板上的調節氣缸,所述調節氣缸的活塞直接或通過支撐件與活動導向條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PCB板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承託板的側面開有豁口,所述調節氣缸設於所述豁口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傳輸帶驅動裝置包括 驅動電機,固定於承託板底部; 驅動主軸,通過安裝座裝配於承託板底部,與驅動電機傳動連接; 至少兩個同步輪,設於驅動主軸上,與對應的傳輸帶傳動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承託板上設有減速傳感器,所述減速感應器感應到PCB板時,所述傳輸帶驅動裝置減速。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承託板上設有定位傳感器和定位氣缸,所述定位傳感器感應到PCB板時,所述定位氣缸上升以擋停PCB板。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承託板上開有連接抽真空裝置的真空吸附孔,以吸附PCB板。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承託板的輸入端的端部對應傳輸帶設有前導向輪,所述承託板的輸出端的端部對應傳輸帶設有後導向輪。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PCB板傳輸系統,包括承託板,具有輸入端和輸出端;固定導向條,沿成承託板的一側邊固定設置;活動導向條,與固定導向條平行,活動設置於承託板上;導向條調節裝置,設置於承託板上,以調整活動導向條與固定導向條之間的距離;至少兩條傳輸帶,同步運動;至少兩組帶輪,設於承託板上以分別對傳輸帶支撐和導向;傳輸帶支撐裝置,設於承託板上,控制傳輸帶位於承託板的頂面上的部分起落;傳輸帶驅動裝置,設於承託板底部,帶動傳輸帶同步運動;滑塊,設於承託板的底部,用於與軌道連接;其中承託板的頂面具有容置傳輸帶的凹槽。本發明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的特點。
文檔編號B65G37/00GK103193070SQ20131012271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0日
發明者趙永先, 張延忠 申請人:北京中科同志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