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平衡推力多臂推靠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12:21:56 1
專利名稱:一種平衡推力多臂推靠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平衡推力多臂推靠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多臂推靠裝置產生各個極板產生的推靠力是影響測井質量的重要因素。目 前測井儀器使用的推靠裝置其各個極板推力隨井徑變化較大,在儀器居中較差的測井作 業,特別是在水平井和斜井測井作業時,多極板推靠器的不同極板由於張開幅度不同,各個 極板對井壁推靠力相差較大,特別是推靠器的上、下極板對井壁推靠力相差很大,導致部分 極板由於推靠力不合適而影響測量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儀器居中較差時保證各極板壓力相 當的平衡推力多臂推靠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平衡推力多臂推靠裝置,包括基體;推靠結構,所述推靠結構數量為兩組以上,對稱設置在所述基體上,所述每組推靠 結構均包括副臂、極板、長主臂、短主臂及彈簧推桿,其中所述副臂一端可旋轉設置在所述基體上,另一端可旋轉連接所述極板;所述極板平行於所述基體中心線,所述極板另一端可旋轉連接所述長主臂;所述長主臂平行於所述副臂,另一端通過連接點可旋轉設置在所述基體上,並通 過所述連接點固定連接所述短主臂;所述短主臂另一端可旋轉推拉所述連接杆,所述短主臂與長主臂之間固定夾角為 110-115度,所述長主臂長度為短主臂長度的11-13倍;所述連接杆另一端沿平行所述基體中心線遠離所述副臂方向延伸並鉸接所述彈 簧推桿,所述長主臂長度為連接杆長度的2. 3-2. 6倍;所述彈簧推桿沿平行所述基體中心線方向滑動設置在所述基體內,所述彈簧推桿 上設置有可隨所述彈簧推桿滑動而伸縮變形的彈簧。進一步,所述長主臂長度為所述連接點與所述彈簧推桿中心線之間距離的13-14倍。進一步,所述長主臂與所述基體中心線之間最大角度為44-46度,在所述長主臂 與所述基體中心線之間達到最大角度時,所述長主臂長度為所述彈簧壓縮變形量的4. 8-5倍。進一步,所述彈簧為碟簧組。進一步,所述長主臂與短主臂一體形成。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採用長主臂與短主臂,且長主臂為短主臂的11-13倍,長主臂與短主臂固定夾角為110-115度,長主臂為連接杆的2. 3-2. 6倍,在長主臂旋轉過程中,協調彈 簧力與極板壓力,使得極板壓力保持均衡,從而提高儀器測量精度。2、本實用新型中長主臂與基體中心線最大夾角為44-46度,且此時長主臂為彈簧 壓縮變形量的4. 8-5倍,即保證了彈簧的初始變形量,可更好控制彈簧力的變化,以均衡極 板壓力。3、本實用新型採用碟簧組,無須定製彈簧,結構簡單、實現容易且成本低廉、可靠 性高。4、長主臂與短主臂一體形成,有利於提高長主臂與短主臂的強度,且減少加工、組 裝環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平衡推力多臂推靠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基體1與對稱設置在基體上的兩組以上推靠結構2。 其中,基體1為儀器主體,進行數據採集。推靠結構2數量為兩組以上,通常為6組,對稱設置在基體1上。每組推靠結構2 的結構相同,均包括副臂21、極板22、長主臂23、短主臂24及彈簧推桿25。其中,副臂24 —端可旋轉設置在基體1上,另一端可旋轉連接極板22。極板22平 行於基體1中心線,極板22另一端可旋轉連接長主臂23。長主臂23平行於副臂21,另一端通過連接點26可旋轉設置在基體1上,並通過連 接點26固定連接短主臂24。短主臂24另一端可旋轉推拉連接杆28,短主臂24與長主臂23之間固定夾角為 110-115度,長主臂23長度為短主臂24長度的11-13倍。連接杆28另一端沿平行基體1中心線遠離副臂21方向延伸並鉸接彈簧推桿25, 長主臂23長度為連接杆28長度的2. 3-2. 6倍。彈簧推桿25沿平行基體1中心線方向滑動設置在基體1內,彈簧推桿25上設置 有可隨彈簧推桿25滑動而伸縮變形的彈簧27。本實用新型採用長主臂23與短主臂24,且長主臂23為短主臂24的11_13倍,長 主臂23與短主臂24固定夾角為110-115度,長主臂23為連接杆282. 3-2. 6倍長度,在長 主臂23旋轉過程中,協調彈簧力與極板22壓力,使得極板22壓力保持均衡,從而提高儀器 測量精度。本實用新型中,長主臂23長度為連接點26與彈簧推桿25中心線之間距離的 13-14倍。該連接點26與彈簧推桿25中心線間距的確定,可進一步確定彈簧推桿25與短 主臂24之間接觸位置,確定彈簧推桿25受力位置,精確彈簧推桿25與短主臂24之間力的 轉換。本實用新型中,長主臂23與基體4中心線之間最大角度為44-46度,在長主臂23 與基體1中心線之間達到最大角度時,長主臂23長度為彈簧27壓縮變形量的4. 8-5倍。[0034]本實用新型中長主臂23與基體1中心線最大夾角為44-46度,且此時長主臂23 為彈簧27壓縮變形量的4. 8-5倍,即保證了彈簧27的初始變形量,可更好控制彈簧力的變 化,以均衡極板22壓力。本實用新型中,彈簧27為碟簧組。本實用新型採用碟簧組,無須定製彈簧27,結構 簡單、實現容易且成本低廉、可靠性高。本實用新型中,長主臂23與短主臂24 —體形成。長主臂23與短主臂24 —體形 成,有利於提高長主臂23與短主臂24的強度,且減少加工、組裝環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綜上所述,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的 保護範圍,因此,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 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平衡推力多臂推靠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基體(1);推靠結構(2),所述推靠結構(2)數量為兩組以上,對稱設置在所述基體(1)上,所述每組推靠結構(2)均包括副臂(21)、極板(22)、長主臂(23)、短主臂(24)連接杆(28)及彈簧推桿(25),其中所述副臂(21)一端可旋轉設置在所述基體(1)上,另一端可旋轉連接所述極板(22);所述極板(22)平行於所述基體(1)中心線,所述極板(22)另一端可旋轉連接所述長主臂(23);所述長主臂(23)平行於所述副臂(21),另一端通過連接點(26)可旋轉設置在所述基體(1)上,並通過所述連接點(22)固定連接所述短主臂(24);所述短主臂(24)另一端可旋轉推拉所述連接杆(28),所述短主臂(24)與長主臂(23)之間固定夾角為110 115度,所述長主臂(23)長度為短主臂(24)長度的11 13倍;所述連接杆(28)另一端沿平行所述基體(1)中心線遠離所述副臂(21)方向延伸並鉸接所述彈簧推桿(25),所述長主臂(23)長度為連接杆(28)長度的2.3 2.6倍;所述彈簧推桿(25)沿平行所述基體(1)中心線方向滑動設置在所述基體(1)內,所述彈簧推桿(25)上設置有可隨所述彈簧推桿(25)滑動而伸縮變形的彈簧(27)。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推力多臂推靠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長主臂(23)長度為 所述連接點(26)與所述彈簧推桿(25)中心線之間距離的13-14倍。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推力多臂推靠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長主臂(23)與所述 基體(1)中心線之間最大角度為44-46度,在所述長主臂(23)與所述基體(1)中心線之間 達到最大角度時,所述長主臂(23)長度為所述彈簧(27)壓縮變形量的4. 8-5倍。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推力多臂推靠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彈簧(27)為碟簧組。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平衡推力多臂推靠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長主臂(23)與短主 臂(24) —體形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平衡推力多臂推靠裝置,包括基體與對稱設置的兩組以上推靠結構,推靠結構包括副臂一端可旋轉設置在基體上,另一端可旋轉連接極板;極板平行於基體中心線,另一端可旋轉連接長主臂;長主臂平行於副臂,另一端可旋轉設置在基體上並固定連接短主臂,短主臂一端可旋轉設置在基體上,另一端可旋轉推拉連接杆,長主臂與短主臂之間固定夾角為110-115度,長主臂長度為短主臂的11-13倍;連接杆鉸接彈簧推桿,長主臂長度為連接杆長度的2.3-2.6倍;彈簧推桿滑動設置在基體內,彈簧推桿上設置有彈簧。本實用新型採用長主臂與短主臂特殊比例結構,在長主臂旋轉過程中,協調彈簧力與極板壓力,使得極板壓力保持均衡。
文檔編號E21B47/00GK201705329SQ201020239738
公開日2011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18日
發明者侯洪為, 馮永仁, 龐曉君, 廖勝軍, 張志剛 申請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