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機架雙軸雙層切削施肥播種複式作業的製造方法
2023-12-05 02:10:06 1
異形機架雙軸雙層切削施肥播種複式作業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內的一種軸雙層切削施肥播種複式作業機,包括分設於機架左右兩側的第一軸側傳動箱和第二軸側傳動箱,機架兩側分別固定有左側板和右側板,第一旋耕刀軸和第二旋耕刀軸平行且可轉動地設置在左側板和右側板之間,相應刀軸上安裝有旋耕刀,第一旋耕刀軸位於第二旋耕刀軸前上方;第一軸側傳動箱最低部高於第二軸側傳動箱最低部;第一軸旋耕刀所耕作區域同時覆蓋第二軸旋耕刀所耕作區域及第二軸側傳動箱對應的區域;機架上位於第二旋耕刀軸後方設有施肥箱和播種箱,施肥箱排肥器的出口低於播種箱排種器的出口。該裝置結構合理,旋耕效率高,可進行旋耕、施肥、播種等複式化作業,提高了旋耕機的耕作效率。
【專利說明】異形機架雙軸雙層切削施肥播種複式作業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旋耕施肥播種機,尤其是異形機架雙軸雙層切削施肥播種複式作業機的結構,屬於農業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我國目前秸杆的年產量約為6.2億多噸,只有6%的秸杆被還田。大量被廢棄、焚燒,造成環境汙染和火災隱患給國民經濟造成損失嚴重。農業部近年已將秸杆還田列為「豐收計劃」和「沃土計劃」的主要內容,並多次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嚴禁焚燒秸杆,切實做好秸杆還田和綜合利用工作。
[0003]目前的單軸旋耕機耕深淺(不到16cm),土壤中的秸杆比太高,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解決的方案主要有兩種,一種採用犁耕,而犁耕後還需多道工序才能種植,所耗時間長,效率低,不便於實現作業的複式化。另一種仍然採用旋耕,通過增大旋耕的耕深來實現秸杆的全量還田,還可以實現作業的複式化。因此採用旋耕仍是較好的選擇。
[0004]增大旋耕機的耕深主要有兩種方案,一種方案是採用迴轉半徑更大的旋耕刀,然而刀軸的扭矩N OC R2 (R為旋耕刀的旋轉半徑),增加旋耕刀的迴轉半徑後會使刀軸的扭矩增加很多,這無疑對刀軸、刀座和旋耕刀的材料、熱處理、焊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增加了成本和加工的難度,還降低了旋耕機的可靠性。另一種方案是採用雙軸雙層旋耕,現有的雙層切削旋耕機主要包括懸掛架、機架、前旋耕刀軸及旋耕刀、後旋耕刀軸及旋耕刀、中間傳動箱、前後刀軸傳動箱、萬向節、動力輸入軸等。拖拉機傳遞過來的動力經萬向節傳遞到中間傳動箱,中間傳動箱通過萬向節把動力傳遞給前後刀軸傳動箱,前後刀軸傳動箱再將動力傳遞給前後旋耕刀軸。然而現有的雙層切削旋耕機的後旋耕刀軸的安裝寬度大於或等於前旋耕刀軸的安裝寬度,使得後旋耕刀軸`難以入土,不僅很難達到要求的耕作深度,還使旋耕時的阻力增加。此外,雙軸傳動箱在土中迎土滑行,不僅增加阻力,也增加了傳動箱箱體的磨損。總之,現有的雙層切削旋耕機耕作深度很難達到要求、旋耕消耗功率大,旋耕機效率低,已無法滿足市場的更高要求。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滿足市場的需要,提供一種異形機架雙軸雙層切削施肥播種複式作業機,該結構的雙層切削旋耕機通過採用異形機架能使其第二軸在第一軸旋耕後的基礎上更好地再次入土旋耕,能夠一次性實現深耕、深施肥、播種三道工序,實現了複式化作業,提高旋耕機的耕作效率。
[0006]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異形機架雙軸雙層切削旋耕機,包括懸掛架,懸掛架與機架活動連接,機架上設有中間傳動箱、第一軸側傳動箱和第二軸側傳動箱,第一軸側傳動箱和第二軸側傳動箱分設於機架左右兩側,中間傳動箱與第一軸側傳動箱和第二軸側傳動箱之間傳動連接;機架兩側分別固定有左側板和右側板,第一旋耕刀軸和第二旋耕刀軸平行且可轉動地設置在左側板和右側板之間,第一旋耕刀軸上安裝有第一軸旋耕刀,第二旋耕刀軸上安裝有第二軸旋耕刀,第一旋耕刀軸與第一軸側傳動箱傳動連接;第二旋耕刀軸與第二軸側傳動箱傳動連接;在前後方向上,所述第一旋耕刀軸位於第二旋耕刀軸前方;在高度方向上,第一旋耕刀軸位於第二旋耕刀軸上方;第一軸側傳動箱最低部高於第二軸側傳動箱最低部;第一軸旋耕刀刀尖迴轉軌跡的最底部等於或略低於第二軸側傳動箱的最底部;在寬度方向上,第一軸旋耕刀所耕作區域同時覆蓋第二軸旋耕刀所耕作區域及第二軸側傳動箱對應的區域;所述機架上位於第二旋耕刀軸後方設有施肥箱和播種箱,施肥箱底部設有排肥器,播種箱底部設有排種器,所述排肥器的出口位於排種器的出口前方且低於排種器的出口。
[0007]本發明工作時,第一軸旋耕刀在前先將土層一定深度旋耕,然後第二軸旋耕刀在第一軸旋耕刀旋耕的基礎上,將更深層的土層進行旋耕,達到更大耕深,第一軸旋耕刀旋耕區域覆蓋了第二軸旋耕刀的耕作區域,可保證第二軸旋耕刀很好地入土;第一軸旋耕刀旋耕區域也覆蓋了第二軸側傳動箱的厚度區域,使得第二軸側傳動箱最底部前行時,能貼靠在第一軸旋耕刀旋耕後的溝底,而第一軸側傳動箱最低部可直接貼靠在底面前行,保證了第二軸旋耕刀能繼續向下耕作。施肥機構可以在前後旋耕刀雙層切削深耕後隨即進行深施肥,播種機構可以在深耕、深施肥後立即進行播種,播種深度淺於施肥深度,一方面能保證種子的出芽和生長良好,另一方面可保證肥料能從植物的根下方更好地供給。該裝置結構合理,生產製造容易,操作使用方便,旋耕作業效果好,效率高,比普通的旋耕機能更好地滿足農藝要求,相比於犁耕,可進行旋耕、施肥、播種複式化作業,減少了耕作時間,降低了農業勞作強度,降低旋耕機功率消耗,提高旋耕機工作效率。
[0008]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包括呈階梯形設置的外側板、中間板和內側板,中間板連接在外側板和內側板之間,第一旋耕刀軸安裝在外側板上,第二旋耕刀軸安裝在內側板上,內側板間距與第二軸側傳動箱厚度之和小於外側板間距。該結構簡單,製造方便,能保證結構強度。
[0009]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旋耕刀軸位於第二旋耕刀軸前方距離不小於IOcm,第一旋耕刀軸位於第二旋耕刀軸上方距離不小於IOcm,第一軸側傳動箱最低部高於第二軸側傳動箱最低部不小於5cm。該技術方案能使本裝置具有較大耕深。
[0010]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軸側傳動箱前側分別設有小犁鏟,小犁鏟下緣與第二軸側傳動箱的最低部基本等高。小犁鏟可以將耕作後的表土剷出,保證第二軸側傳動箱緊貼第一軸旋耕刀耕作後的溝底,減小前行阻力,降低能耗。
[0011]為保證具有足夠的旋耕深度,所述第一軸旋耕刀的耕作深度為5-15cm,第二軸旋耕刀的耕作深度為5-15cm。整個耕作深度可以保證在22cm以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0013]圖2是本發明的左視圖。
[0014]圖3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0015]圖4是本發明的旋耕刀軸位置關係示意圖。
[0016]圖5是本發明的耕作橫斷面示意圖。
[0017]圖6是本發明的左側板主視圖。[0018]圖7是圖6中左側板的左視圖。
[0019]圖8是本發明的左側板立體結構圖。
[0020]圖中:1第二軸側傳動箱,2萬向節,3懸掛架,4中間傳動箱,5機架,6第一軸側傳動箱,7第二軸旋耕刀,8第二旋耕刀軸,9第一旋耕刀軸,10第一軸旋耕刀,11小犁鏟,12左側板,1201內側板,1202中間板,1203外側板,13右側板,14排肥器,15排種器,16播種箱,17施肥箱。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2]如圖1-圖5所示,為異形機架雙軸雙層切削施肥播種複式作業機,包括懸掛架3,懸掛架3與機架5活動連接,機架5上設有中間傳動箱4、第一軸側傳動箱6和第二軸側傳動箱I,第一軸側傳動箱6和第二軸側傳動箱I分設於機架5左右兩側,中間傳動箱4與第一軸側傳動箱6和第二軸側傳動箱I之間經萬向節2傳動連接;機架5兩側分別固定有左側板12和右側板13,第一旋耕刀軸9和第二旋耕刀軸8平行且可轉動地設置在左側板12和右側板13之間,第一旋耕刀軸9上安裝有第一軸旋耕刀10,第二旋耕刀軸8上安裝有第二軸旋耕刀7,第一旋耕刀軸9與第一軸側傳動箱6傳動連接;第二旋耕刀軸8與第二軸側傳動箱I傳動連接;動力經拖拉機通過萬向節2傳入中間齒輪傳動箱,中間齒輪傳動箱通過萬向節2將動力分別分配給第二軸側傳動箱I和第一軸側傳動箱6,第二軸側傳動箱I將動力傳遞給第二軸旋耕刀7,第一軸側傳動箱6將動力傳遞給第一軸旋耕刀10。第一軸旋耕刀10的耕作深度為5-15cm,第二軸旋耕刀7的耕作深度為5-15cm。機架上位於第二旋耕刀軸8後方設有施肥箱17,施肥箱17後側設有播種箱16,施肥箱17底部設有排肥器14,播種箱16底部設有排種器15,排肥器14的出口位於排種器15的出口前側,且低於排種器15的出口。
[0023]第二軸側傳動箱I前側設有小犁鏟11,小犁鏟11下緣與第二軸側傳動箱I的最低部基本等高。小犁鏟11由犁形曲面的翻土板以及將小犁鏟連接在側板上的連接固定板組成,犁形曲面的翻土板高為25-30cm,其寬度略大於相應的傳動箱的厚度。在第一軸旋耕刀10耕作過後,第二軸旋耕刀7將在第一軸旋耕刀10耕作後的土壤裡繼續入土旋耕,小犁鏟11可將對應側傳動箱前方的土向兩側翻,使第二軸側傳動箱I能貼靠在第一軸旋耕刀10耕作的溝底前行,從而達到更好入土和減少阻力的目的。
[0024]在前後方向上,第一旋耕刀軸9位於第二旋耕刀軸8前方;在高度方向上,第一旋耕刀軸9位於第二旋耕刀軸8上方;第一軸側傳動箱6最低部高於第二軸側傳動箱I最低部;第一軸旋耕刀10刀尖迴轉軌跡的最底部等於或略低於第二軸側傳動箱I的最底部,該等於或略低於是指兩者高度差為0-5cm ;在寬度方向上,第一軸旋耕刀10所耕作區域同時覆蓋第二軸旋耕刀7所耕作區域及第二軸側傳動箱I對應的區域。如圖3所示,a應大於等於b+c,以保證第二軸側傳動箱I底部能緊貼第一軸旋耕後的溝底向前運動。
[0025]如圖6、7、8,左側板12和右側板13包括呈階梯形設置的外側板1203、中間板1202和內側板1201,中間板1202連接在外側板1203和內側板1201之間,第一旋耕刀軸9安裝在外側板1203上,第二旋耕刀軸8安裝在內側板1201上,內側板1201的間距與第二軸側傳動箱I厚度之和小於外側板1203的間距。[0026]第一旋耕刀軸9位於第二旋耕刀軸8前方距離不小於10cm,第一旋耕刀軸9位於第二旋耕刀軸8上方距離不小於IOcm,第一軸側傳動箱6最低部高於第二軸側傳動箱I最低部不小於5cm。
[0027]第一軸旋耕刀10的耕作深度為5-15cm,第二軸旋耕刀7在第一軸旋耕刀10耕作的基礎上再耕作5-15cm,使整個耕作深度達到22cm以上。
[0028]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上述實施例,在本發明公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所公開的 技術內容,不需要創造性的勞動就可以對其中的一些技術特徵作出一些替換和變形,這些替換和變形均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異形機架雙軸雙層切削施肥播種複式作業機,包括懸掛架,懸掛架與機架活動連接,機架上設有中間傳動箱、第一軸側傳動箱和第二軸側傳動箱,第一軸側傳動箱和第二軸側傳動箱分設於機架左右兩側,中間傳動箱與第一軸側傳動箱和第二軸側傳動箱之間傳動連接;機架兩側分別固定有左側板和右側板,第一旋耕刀軸和第二旋耕刀軸平行且可轉動地設置在左側板和右側板之間,第一旋耕刀軸上安裝有第一軸旋耕刀,第二旋耕刀軸上安裝有第二軸旋耕刀,第一旋耕刀軸與第一軸側傳動箱傳動連接;第二旋耕刀軸與第二軸側傳動箱傳動連接;其特徵在於:在前後方向上,所述第一旋耕刀軸位於第二旋耕刀軸前方;在高度方向上,第一旋耕刀軸位於第二旋耕刀軸上方;第一軸側傳動箱最低部高於第二軸側傳動箱最低部;第一軸旋耕刀刀尖迴轉軌跡的最底部等於或略低於第二軸側傳動箱的最底部;在寬度方向上,第一軸旋耕刀所耕作區域同時覆蓋第二軸旋耕刀所耕作區域及第二軸側傳動箱對應的區域;所述機架上位於第二旋耕刀軸後方設有施肥箱和播種箱,施肥箱底部設有排肥器,播種箱底部設有排種器,所述排肥器的出口位於排種器的出口前方且低於排種器的出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異形機架雙軸雙層切削施肥播種複式作業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包括呈階梯形設置的外側板、中間板和內側板,中間板連接在外側板和內側板之間,第一旋耕刀軸安裝在外側板上,第二旋耕刀軸安裝在內側板上,內側板間距與第二軸側傳動箱厚度之和小於外側板間距。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異形機架雙軸雙層切削施肥播種複式作業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旋耕刀軸位於第二旋耕刀軸前方距離不小於10cm,第一旋耕刀軸位於第二旋耕刀軸上方距離不小於10cm,第一軸側傳動箱最低部高於第二軸側傳動箱最低部不小於5cm。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異形機架雙軸雙層切削施肥播種複式作業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軸側傳動箱前側設有小犁鏟,小犁鏟下緣與第二軸側傳動箱的最低部基本等聞。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異形機架雙軸雙層切削施肥播種複式作業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軸旋耕刀的耕作深度為5-15cm,第二軸旋耕刀的耕作深度為5-15cm。
【文檔編號】A01B49/06GK103563514SQ201310536767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4日
【發明者】張瑞宏, 金亦富, 陶德清, 繆宏, 張劍峰, 李永波, 奚小波, 朱松, 劉偉, 李祥 申請人:南京沃楊機械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