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小學生作文十二篇
2024-11-03 14:02:11
【篇一: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你們知道它的來歷嗎?讓我給你們講一講。
從前,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有一次,他進京去辦事,看到國家變的非常衰敗,就投汩羅江自殺了。臨死前,他還寫了一首詩。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愛國詩人,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設成端午節。
端午節主要內容就是划龍舟、包粽子。
賽龍舟的場面很熱鬧,河岸邊被擠的水洩不通。只聽槍聲一響,船上的人拼命的向前劃,而河岸邊滿是加油聲。
包粽子,就是用竹葉包,用糯米作餡。包的時候很粘手,不是專業人員可是包不好的哦!
在端午節,人們還要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孳生。
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打撈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河裡,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篇二:端午節的來歷】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篇三:歡慶端午節作文】
今天是端午節,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我想端午節應該是每個地方都有的吧,可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這下我可明白了。
我和奶奶來到大街上,四處都會傳來熱情的喊聲。聽「賣粽子啦!甜的,鹹的,香噴噴哦!」但最令我注意的是小孩子了,他們的脖頸,手腕或足裸上都繫著紅,黃,藍,白,黑五色的絲線,奶奶說,那是長命縷。
奶奶從大街上買了些艾草和蒜頭,中午12點,就拿出去放在太陽下曬,說是可以避邪。
晚上,一家人吃著飯菜,當然少不了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還有一道菜叫黃龍出海,媽媽說:"今天是龍的紀念日,所以要燒這道菜。"電視機裡,小朋友們正在做遊戲,瞧他們的頭上畫著"王"字,身上還佩戴著五色香囊。
端午節可真是有意思啊!
【篇四:快樂的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今天早晨,媽媽早早的就起床了,她去了菜市場,買回來一些粽葉、肉、蜜棗、和糯米。媽媽一回到家,先把粽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把蜜棗、肉和糯米放在一個鍋裡,再把一些醬油倒入鍋裡,緊接著把它們拌在一起,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後,媽媽便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媽媽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粽葉,圈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接著放一些餡在裡面,然後再用一片粽葉包起來,最後用一根線紮起來,這樣,一個粽子便包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也包起粽子來。粽子包好了,媽媽立刻把粽子放在鍋裡煮,過了不久,粽子煮好了,媽媽拿起一隻粽子,剝開粽葉,細細地品嘗,我看著媽媽臉上的表情,忍不住笑了,媽媽見了,被我搞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看我開心的樣子也笑了。
這一天,人們不光吃粽子,還賽龍舟,插艾青……這都是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據說都是為了紀念愛國英雄屈原的。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篇五:我們的端午節】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些兒時的歌謠,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
五味草
家鄉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鬱鬱蔥蔥的枇杷樹邊,有著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野村落,這就是我的家鄉,也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每年端午節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起上山去採艾草,並配上石榴葉、梔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說艾草會鎮邪闢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著到山上來,採下大片的艾草,也採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據說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而對我們小孩來說我們總是拿著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媽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粽子和賽龍舟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節期間,我們除了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乾淨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後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後,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念書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後,群眾為了不讓水裡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裡。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於是,為了保護並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後來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裡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豔隨風飄揚,小夥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篇六: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粽子。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著一定的位置。
我們家鄉包的粽子是海南有名的定安粽子,粽子裡面是用鹹蛋黃和肉做餡,吃起來香噴噴的。奶奶是包粽子的能手,每逢過節,她都為我們包粽子,可這次,因為媽媽太忙,所以奶奶沒有回老家包粽子。這幾天,奶奶準備了好多葉子,要包許多的粽子送給朋友們,希望他們收到後,會有人說一個「哇」字。
雖然今天是過節,本應該去泡「龍水」,可媽媽說:「今天是過節,我們不要去湊熱鬧」。因此,我還是象往常一樣,在家裡做作業、上舞蹈課,我覺得今天既是個熱鬧的日子,又是個平常的日子。
【篇七:端午節包粽子】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裡,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繫著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裡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鬆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篇八:過端午節】
端午,中國人都知道的。其實他還有其它的稱呼如:端陽,重五……
記得小時候,過端午節,總是一早起來,站在院裡活動身骨,然後在耳邊掛上一脈不知名的植物,那個植物有一種攝人的清香,睡意不知不覺都被捲走,腦中只有一股清風在環繞。
那時候還小,不知道那植物有什麼用處,但是聽爺爺奶奶說過,那是一種可以避邪的草藥,端午那天是必不可少的。
你也千萬別不信。我羰午那天出門,看到家家戶戶上掛著的都是那種植物,在門窗上,在小屋中,整個小城迷漫著這種清香的氣味,令人心曠神怡。
中午的時候,我們孩子們可高興了,因為我們可以吃鴨蛋了。
你別認為鴨蛋沒什麼,你得記住,那一天是端午。
沒錯,端午的鴨蛋是很特別的。
這些鴨蛋是以我上文說的藥草煮出來的,那藥香再加上鴨蛋本身的香味,別提多誘人了,而且,鴨蛋也因為藥草的浸泡,全變成了青黃色,看著都讓人眼讒。
兒時手比較小,想多拿鴨蛋卻拿不了幾個,所以總是用毛線織成一個絡子,然後用一個個裝在裡面,掛在胸前,這當然不好看!但當時卻是我們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掛久了,我們一高興,便掏出絡子裡的鴨蛋,吃了。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其它都不碰破。吃光裡面的蛋黃蛋白後,便用清水洗淨。晚上一到,便鑽進竹林中,抓幾隻螢火蟲,放在蛋殼中,在上面蓋一層薄羅,封好。螢火蟲便在裡面一閃閃地亮,很是燦爛!
現在長大了,竹林也消失了,大概不會再有兒時的端午吧!
【篇九:過端午節】
每年一次的端午節今年又快到啦。端午節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忙著開始包粽子。
這一天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見媽媽已經把香噴噴的粽子和熱乎乎的雞蛋擺在桌子上了。我趕緊隨便的洗了幾把臉,就叫爸爸一起來吃粽子。爸爸也很快的來到了桌子旁,我們一家邊吃邊談論粽子。我對爸爸說:「粽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那是什麼形狀呢?」爸爸沒有回答我的話,可他隨口就給我講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爸爸說:「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許多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為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粽子和許多好吃的都投到江裡,意思是不讓魚兒們去吃屈原的屍體。」
爸爸說完了。我說:「屈原真是好樣的!可是媽媽,粽子是怎麼包的?」媽媽說:「粽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大棗,如果不包大棗,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個晚上。煮熟以後,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看見潔白的米糰在裡面,很好吃,並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啊!端午節不僅讓人忘不了,還有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粽子。
【篇十:家鄉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有著二千多年的歷史,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今天農曆初五,這一天有著濃濃的節日氣氛。它能和家鄉的春節、清明、中秋節一樣熱熱鬧鬧,處處洋溢著人們歡歌笑語,歡度節日的快樂。
家鄉的端午節更加隆重,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就準備迎接它的來臨,後幾天準備划龍舟慶賀。這天人們買好箬葉、棕、米和肉等物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更加具有節日氣氛,你看現在離節日還有四五天,挨家挨戶都在緊鑼密鼓地包粽子。原來單調的粽早有了改進,現在有豆沙餡的、板慄餡的、蜜棗餡的……真是五花八門,口感好極了。滿街都能聞到粽子飄香,真是猴得人直流口水,提前帶來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戶早餐桌上都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早點,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不過最不能缺少的是包子、麻圓、粽子、茶蛋和大蒜,這是家鄉傳統的佳餚。大家歡度在一起,團團圓圓,吃得熱熱鬧鬧,津津有味,但對我來說到沒有什麼新鮮感,因為這些東西我早就吃厭了。聽外公說,他們小時候多麼盼望節日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只有過節才有這樣的幸福生活,平時那有這樣好的生活呢?
想想現在,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呀!這真要感謝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們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作文
【篇十一:難忘的端午節】
又是一個端午節來臨了,街上到處喜氣洋洋,到處飄著粽子的清香。看到這樣美好的景象,我的腦海裡不禁浮現出記憶中最早的端午節。
那天清晨,我還在床上睡著懶覺,就隱隱約約聽到樓下放起一首歡快的歌曲。正覺得奇怪,又聽到邊上的公園裡鑼鼓聲「震天」,這才恍然大悟:「今天是端午節!」我趕緊從床上「飛」起來,衝向爸爸媽媽的臥室,撲在床上大喊:「帶我去看小船(龍舟)!」爸爸媽媽給我嚇了一大跳,不由自主地立刻從床上做起來,同時喊道:「哎!」待驚嚇過後,媽媽對我說:「好,待會兒就走!」「不要待會兒,現在就走!」我抗議道。
爸爸媽媽知道自己不能再睡了,只好在我的催促下匆匆穿好衣服,到樓下買三個麵包,接著就向馬龍橋進發了。
路上,爸爸媽媽接連幾次想往我嘴裡塞麵包,一是為了堵住我那滔滔不絕的嘴,二是為了我填飽肚子。但我那麼興奮,哪有興致和熱情去吃飯?
終於到了馬龍橋,那早有許多人圍觀了,幸虧運氣好,龍舟還沒來。我和爸爸媽媽擠進了人群,而且擠到了第二排。這可是個難得的位子,要知道,第一排的人都是凌晨六點鐘以前「殺」過來的。
爸爸把我舉得老高,媽媽在旁邊給我拍照。那時覺得很好玩,還對著鏡頭咧著嘴傻笑。現在想想,感覺真是太奢侈了——擠在那麼多人裡還要奢侈得拍照。
第一艘龍舟終於艱難地駛來了,橋上一下子熱鬧起來。船上有個最令我難以忘懷的人,我雖然不知道他的具體職業,但他卻在我心中刻了9年仍未消失。他在船上用力得打著鼓,打得震耳欲聾,一邊打鼓一邊還喊著「嘿!嘿!嘿!」的口號,為船員們加油鼓勁。即使早已滿頭大汗仍然幹勁十足,這讓我不禁想起小時候,媽媽常給我講的雷鋒。
不一會兒,第二艘龍舟也來了,它的船頭在陽光的照耀下像一顆鑽石一般格外閃亮,簡直亮的讓人睜不開眼!隨著第二艘龍舟漸漸遠離了我們的視線,我看龍舟的興致也開始淡了,於是便向爸爸媽媽提議:「我們回家吃粽子吧!」
爸爸媽媽早有此意,甚至還沒思考就同意了。於是,我們踏上了回家的路。
掐斷了對端午節的想像,我繼續欣賞著端午節的景象。
【篇十二:端午節的來歷】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年曆的一個節日-端午節。
這個節日,是我們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這一天,許多人家都會包裹粽子,許許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種類的粽子,都會在這個粽香的季節紛紛湧現。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都說法不一。有些人都將它視為是紀念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有人說,這一個節日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
後來的後來,端午節的意義起了變化。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將這個一直流傳的端午原意給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紀念屈原的划龍船及包粽子等習俗,聯繫到他的身上。
現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記得端午節和屈原有關,而其實一些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於屈原的故事也沒有多大的印象了。他們知道的是,這是吃粽子的節日,如此而已。
關於端午節賽龍舟,其實現在不是端午節的到來賽龍舟的比賽項目也是處處有。從驅邪避疫,到紀念屈原,端午節的意義起了很大的變化。
這個節日的原意,在年復一年的社會變遷中漸漸的受到「蠶食」。
今天,這個節日變成了一個中國人美食的節日。從舊有的角黍,粽子製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樣多姿多彩的包粽。許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點在粽子中。
[端午節小學生作文十二篇]相關文章:
1.端午節的作文200字_節日作文
2.端午節的作文800字_節日作文
3.寫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_節日作文
4.端午節的作文1300字_節日作文
5.描寫端午節的來歷作文_節日作文1400字
6.介紹端午節的作文300字3篇_節日作文
7.描述包粽子的優秀作文_描寫端午節2400字
8.包粽子英語作文帶翻譯_描寫端午節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