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的製作方法
2024-02-17 07:17:15 1
專利名稱: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專用於旋轉運動的滾動接觸軸承,特別是涉及一種雙排式迴轉支承。
背景技術:
迴轉支承在現實工業中應用很廣泛,被人們稱為「機器的關節」,其主要應用在被廣泛應用於汽車起重機、鐵路起重機、港口起重機、船用起重機、冶金起重機、貨櫃起重機、挖掘機、灌裝機、以及CT機駐波治療儀、航海儀、雷達天線座、飛彈發射架、坦克、機器人以及旋轉餐廳等方面。迴轉支承是一種設有齒輪、多功能孔眼、油路及密封設施的,並且能夠同時承受軸向力、徑向力和傾覆力矩的大型組合軸承。它的主體一般是由內、外兩隻鋼圈構成,兩圈相對應的面上設有一條環狀、截面近似圓形的滾道,滾道內裝填鋼球等滾動體。 每隻鋼球球面有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個點接觸滾道壁,所以,普通迴轉支承就稱做「單排四點接觸球式」,這種結構承受載荷較小,對於重大型迴轉支承而言,一般採用雙排球式結構,因為存在雙排滾道,雙排球式的載荷能力及穩定性能都明顯優於單排球式,但是在雙排球式結構中,僅有每隻鋼球的4個點接觸滾道壁作支撐,支撐接觸點少,存在著受力不合理的缺點,並且運行不平穩、噪聲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滾子和滾道的接觸形式為線接觸的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該迴轉支承受力合理,運行平穩、噪聲低。本發明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包括外圈和內圈,在外圈的外表面或內圈的內表面設置有若干輪齒,內圈安裝在外圈內,且內圈的軸線與外圈的軸線重合,其中所述外圈的內表面相上開設有環形的第一直角槽和第二直角槽,內圈的外表面上開設有環形的第三直角槽和第四直角槽,第一直角槽與第三直角槽構成截面為矩形的環狀上滾道,第二直角槽與第四直角槽構成截面為矩形的環狀下滾道,上滾道和下滾道的軸線均與內圈的軸線重合; 上滾道和下滾道內均安裝有若干圓柱形滾子,滾子兩兩之間用隔離塊隔開,上滾道內的隔離塊與上滾道之間存在間隙,下滾道內的隔離塊與下滾道之間存在間隙,安裝在上滾道內的上滾子的側表面與上滾道接觸,安裝在下滾道內的下滾子的側表面與下滾道接觸,上滾子的軸線均與內圈的軸線正向成45度角或者135度角,且下滾子的軸線、上滾子的軸線與內圈的軸線正向的夾角之和為180度。本發明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其中所述外圈的外表面上設有輪齒,外圈上的第一直角槽的下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的上直角邊長度相等,第一直角槽的上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的下直角邊長度相等;內圈包括內上圈和內下圈,內上圈的下端面和內下圈的上端面貼合,且內上圈與內下圈固定連接,第三直角槽位於內上圈的的外表面上,第四直角槽位於內下圈的外表面上;上滾子的軸線與內圈的軸線正向成45度角;上滾道和下滾道的矩形截面的長、寬比均為1. 2至1. 5,矩形截面的長邊,是指位於矩形截面上的、與滾子軸線平行的邊。本發明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其中所述內圈的內表面上設有輪齒,外圈包括外上圈和外下圈,外上圈的下端面和外下圈的上端面貼合,且外上圈與外下圈固定連接,第一直角槽位於外上圈的內表面上,第二直角槽位於外下圈的內表面上,第一直角槽的下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的上直角邊長度相等,第一直角槽的上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的下直角邊長度相等;上滾子的軸線與內圈的軸線正向成135度角;上滾道和下滾道的矩形截面的長、寬比均為1. 2至1. 5,矩形截面的長邊,是指位於矩形截面上的、與滾子軸線平行的邊。本發明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其中所述外圈的內表面與內圈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用於密封外圈與內圈之間的間隙。本發明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其中所述外圈或者內圈上開設有注油孔。本發明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與現有技術不同之處在於本發明採用呈八字形對稱斜置的兩條滾道,形成內外圈接合部位相互突入交錯,優化了滾動體上下左右的受力性狀, 增強了迴轉支承的軸向、徑向和傾覆方向的載荷能力,採用矩形滾道與圓柱形滾子相配合的結構,比較球式結構,增加了滾動體與滾道壁的接觸點,由每隻鋼球球面與滾道壁的四點接觸,變成每隻滾子的圓柱面的上下或左右兩條切線接觸滾道壁,使滾動結構尺寸緊湊、間隙減小、精度提高,使內圈和外圈受力合理,增強了迴轉支承的穩定性,減小了噪聲。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的主視剖視圖(外圈外表面設置有輪齒);圖2為本發明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的主視剖視圖(內圈內表面設置有輪齒)。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發明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包括外圈1和內圈2,在外圈1的外表面上設置有若干輪齒,內圈2安裝在外圈1內,且內圈2的軸線與外圈1的軸線重合。在外圈 1的內表面相上開設有環形的第一直角槽7和第二直角槽8,第一直角槽7的下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8的上直角邊長度相等,第一直角槽7的上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8的下直角邊長度相等,內圈2包括內上圈9和內下圈10,內上圈9的下端面和內下圈10的上端面貼合, 且內上圈9與內下圈10用螺栓固定連接,內上圈9的外壁上開設有第三直角槽11,內下圈 10的外壁上開設有第四直角槽12 ;第一直角槽7與第三直角槽11組合成截面為矩形的環狀上滾道3,第二直角槽8與第四直角槽12組合成截面為矩形的環狀下滾道4,上滾道3和下滾道4的軸線均與內圈2的軸線重合;上滾道3和下滾道4內均安裝有若干圓柱形滾子 5,所述滾子5兩兩之間用塑膠隔離塊6隔開,上滾道3內的隔離塊6與上滾道3之間存在間隙,下滾道4內的隔離塊6與下滾道4之間存在間隙,隔離塊6與上滾道3或下滾道4之間的間隙用潤滑脂填充;安裝在上滾道3內的上滾子fe的側表面與上滾道3接觸,安裝在下滾道4內的下滾子恥的側表面與下滾道4接觸;上滾子fe的軸線與內圈2的軸線正向成45度角,且上滾子fe的軸線、下滾子恥的軸線與內圈2的軸線正向的夾角之和為180 度;上滾道3和下滾道4的矩形截面的長、寬比均為1. 5,其中矩形截面的長邊,是指位於矩形截面上的、與滾子5軸線平行的邊。在外圈1的內表面與內圈2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密封圈19,用於密封外圈1與內圈2之間的間隙。在內上圈9上開設有注油孔20。實施例2:如圖2所示,本發明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包括外圈1和內圈2,在內圈2的內表面上設置有若干輪齒,內圈2安裝在外圈1內,且內圈2的軸線與外圈1的軸線重合。其中外圈1包括外上圈13和外下圈14,外上圈13的下端面和外下圈14的上端面貼合,且外上圈 13與外下圈14用螺栓固定連接,在外上圈13的內表面上開設有環形的第一直角槽7』,在外下圈14的內表面上開設有環形的第二直角槽8』,在內圈2的外表面上開設有環形的第三直角槽11』和第四直角槽12』,第一直角槽V的下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8,的上直角邊長度相等,第一直角槽7』的上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8』的下直角邊長度相等;第一直角槽7』與第三直角槽11』組合成截面為矩形的上滾道3,第二直角槽8』與第四直角槽12』組合成截面為矩形的下滾道4,上滾道3和下滾道4的軸線均與內圈2的軸線重合;上滾道3和下滾道4內均安裝有若干圓柱形滾子5,所述滾子5兩兩之間用塑膠隔離塊6隔開,上滾道3內的隔離塊6與上滾道3之間存在間隙,下滾道4內的隔離塊6與下滾道4之間存在間隙,隔離塊6與上滾道3或下滾道4之間的間隙用潤滑脂填充;安裝在上滾道3內的上滾子如的側表面與上滾道3接觸,安裝在下滾道4內的下滾子恥的側表面與下滾道4接觸;上滾子 5a的軸線與內圈2的軸線正向成135度角,上滾子fe的軸線、下滾子恥的軸線與內圈2的軸線正向的夾角之和為180度;上滾道3和下滾道4的矩形截面的長、寬比均為1. 5,其中矩形截面的長邊,是指位於矩形截面上的、與滾子5軸線平行的邊。外圈1的內表面與內圈 2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密封圈19,用於密封外圈1與內圈2之間的間隙。在外上圈13上開設有注油孔20。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採用呈八字形對稱斜置的兩條滾道,形成內外圈接合部位相互突入交錯,優化了滾動體上下左右的受力性狀,增強了迴轉支承的軸向、徑向和傾覆方向的載荷能力,通過使用圓柱狀滾子代替球狀滾子,增加了滾子與滾道壁的接觸點,滾子的圓柱面的上下或左右兩條切線接觸滾道壁,提高了迴轉支承的承載力,使滾動結構尺寸緊湊、間隙減小、精度提高,使內圈和外圈受力合理,增強了迴轉支承的穩定性,減小了噪聲。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發明的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包括外圈(1)和內圈0),在外圈(1)的外表面或內圈 ⑵的內表面設置有若干輪齒,內圈⑵安裝在外圈⑴內,且內圈⑵的軸線與外圈⑴ 的軸線重合,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圈(1)的內表面相上開設有環形的第一直角槽(7)和第二直角槽(8),所述內圈(2)的外表面上開設有環形的第三直角槽(11)和第四直角槽(12), 所述第一直角槽(7)與第三直角槽(11)構成截面為矩形的環狀上滾道(3),所述第二直角槽(8)與第四直角槽(1 構成截面為矩形的環狀下滾道,所述上滾道C3)和下滾道(4) 的軸線均與內圈O)的軸線重合;所述上滾道(3)和下滾道內均安裝有若干圓柱形滾子(5),所述滾子(5)兩兩之間用隔離塊(6)隔開,所述上滾道(3)內的隔離塊(6)與上滾道⑶之間存在間隙,下滾道⑷內的隔離塊(6)與下滾道⑷之間存在間隙,安裝在上滾道(3)內的上滾子(5a)的側表面與上滾道C3)接觸,安裝在下滾道內的下滾子(5b) 的側表面與下滾道(4)接觸,所述上滾子(5a)的軸線均與內圈O)的軸線正向成45度角或者135度角,且下滾子(5b)的軸線、上滾子(5a)的軸線與內圈O)的軸線正向的夾角之和為180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圈(1)的外表面上設有輪齒,所述外圈(1)上的第一直角槽(7)的下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8)的上直角邊長度相等,第一直角槽(7)的上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8)的下直角邊長度相等,所述內圈 (2)包括內上圈(9)和內下圈(10),所述內上圈(9)的下端面和內下圈(10)的上端面貼合,且內上圈(9)與內下圈(10)固定連接,所述第三直角槽(11)位於內上圈(9)的的外表面上,所述第四直角槽(12)位於內下圈(10)的外表面上;所述上滾子(5a)的軸線與內圈 (2)的軸線正向成45度角;所述上滾道C3)和下滾道(4)的矩形截面的長、寬比均為1. 2至 1.5,所述矩形截面的長邊,是指位於矩形截面上的、與滾子( 軸線平行的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其特徵在於所述內圈O)的內表面上設有輪齒,所述外圈(1)包括外上圈(1 和外下圈(14),所述外上圈(1 的下端面和外下圈(14)的上端面貼合,且外上圈(1 與外下圈(14)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直角槽(7』) 位於外上圈(1 的內表面上,第二直角槽(8』 )位於外下圈(14)的內表面上,所述第一直角槽(7』 )的下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8』 )的上直角邊長度相等,第一直角槽(7』 )的上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8』 )的下直角邊長度相等,所述上滾子(5a)的軸線與內圈O)的軸線正向成135度角;所述上滾道C3)和下滾道的矩形截面的長、寬比均為1. 2至1. 5,所述矩形截面的長邊,是指位於矩形截面上的、與滾子( 軸線平行的邊。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圈(1)的內表面與內圈⑵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密封圈(19),所述密封圈(19)用於密封外圈⑴與內圈 (2)之間的間隙。
5.根據權利要求4述的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圈⑴或者內圈(2) 上開設有注油孔00)。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專用於旋轉運動的滾動接觸軸承,特別是涉及一種雙排式迴轉支承。其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滾子和滾道的接觸形式為線接觸的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該迴轉支承受力合理,運行平穩、噪聲低。本發明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包括外圈和內圈,在它們之間開設有環狀矩形的上滾道和下滾道,在上滾道和下滾道內均安裝有若干圓柱形滾子,滾子兩兩之間用隔離塊隔開,上滾道內的滾子的軸線均與內圈的軸線成45或者135度角,下滾道內的滾子的軸線均與內圈的軸線成135或者45度角。採用呈八字形對稱斜置的兩條滾道,優化了滾動體上下左右的受力性狀,採用圓柱形滾子使滾動結構尺寸緊湊、間隙減小、精度提高,增強了迴轉支承的穩定性,減小了噪聲。
文檔編號F16C33/58GK102312918SQ20111015873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4日
發明者周宏亮, 方錫元, 陳文 申請人:安徽樅晨迴轉支承有限公司